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

2009-12-11 07:47白学军沈德立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

姜 媛 白学军 沈德立

摘要采用实验法探讨了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研究表明,悲伤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策略的生理反应要比表达抑制策略的生理反应小;快乐情绪状态下,两种策略的生理反应无显著差异;表达抑制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大于快乐情绪组的生理反应;认知重评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小于快乐情绪组;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女生比男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低学业水平学生比高学业水平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

关键词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生理反应。

分类号B842.6

1问题提出

情绪调节的研究已成为情绪研究的重要内容,情绪调节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对特定情绪状态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是否恰当。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是两种最主要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在于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表达抑制在于改变情绪反应的强度,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为此,围绕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引发了许多相关研究。其中通过调节过程中的生理反应探究情绪调节策略效果的研究范式已被广泛采用,并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但目前该类研究有其一定的局限,第一,研究多集中于消极情绪在生理上的表现,较少关注积极情绪的生理表现,以及两者在生理反应上的差异;第二,对不同情绪调节策略条件下生理反应特点在各年龄段和性别上的差异缺乏了解;第三,已有研究被试多以大学生和成人为主,其结论范围有限,没有体现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发展变化的生理反应特点,导致其外部效度的削弱;第四,学习成绩差异已往多从智力或动机领域着手研究,黄敏儿和郭德俊则认为情绪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产生和情绪调节,创设最佳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乐学、好学,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情绪调节策略的恰当运用是其核心影响因素,而这种调节在生理反应上是否存在差异,目前缺乏明确的认识。为此,本研究借鉴已有情绪研究的实验方法,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更深人地认识情绪调节策略本质,为促进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丰富情绪调节策略的理论提供实验研究的证据,最终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北京市中小学生有效被试总计288人,其中小学五年级学生96人,男、女生各48人,高、低学业水平学生各48人,年龄10-11岁;初中二年级学生96人,男、女生各48人,高、低学业水平学生各48人,年龄13-14岁;高中二年级学生96人,男、女生各48人,高、低学业水平学生各48人。年龄16-17岁。每年级实验具体分组为:悲伤表达抑制组、悲伤认知重评组、悲伤控制组、快乐表达抑制组、快乐认知重评组、快乐控制组各16人。

高、低学业水平学生选取根据上一学年数学、语文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参考任课老师及班主任评定将被试排队,取27%的高分端被试组成高分组作为高学业水平学生,取27%的低分端被试。组成低分组作为低学业水平学生。全部被试经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试均为智力正常,无躯体和精神疾患,右利手,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非特殊家庭的独生子女。

2.2实验仪器

IBM-X41笔记本电脑,KF2型动态多参数生理检测仪。

2.3实验材料

实验采用的情绪诱发材料:快乐情绪影片片断选自《超级奶爸》,片断长度3分10秒;悲伤情绪影片片段选自《暖春》,片断长度3分10秒。

这两个影片片断分别经过大学二年级学生20名有效被试的主观评定,问卷采用5点量表,情绪度、悲伤度、快乐度由1到5递增,结果是20人(100%)报告《超级奶爸》有不同程度的快乐情绪产生,平均快乐度3,46;19人(95%)报告《暖春》有不同程度的悲伤情绪产生,平均悲伤度3.34,1人报告《暖春》没有任何情绪产生。

2.4实验程序

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快乐情绪组、悲伤情绪组,使用快乐、悲伤情绪影片片断诱发被试相应的快乐、悲伤情绪。通过指导语控制被试运用认知重评策略、表达抑制策略调节被唤醒的情绪。

实验过程中,被试佩带KF2型动态多参数生理检测仪,坐在计算机屏幕前约50CM处,注视计算机屏幕,空屏1分钟(测定基线心率),默念屏幕中央呈现的指导语1分钟,静心观看情绪影片片段3分钟,报告情绪体验。情绪实验谨防干扰,全部被试单独场地单独实验。

2.5数据处理

使用SPSSl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生理反应

为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生理反应,以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为自变量,心率(次,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描述统计和2(快乐、悲伤)×3(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控制)方差分析。

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当以基线为协变量,以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为自变量,以被试在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两种策略和控制条件下的心率变化为因变量。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2.281)=10.525,p<0.01。进一步的单纯主效应分析表明,悲伤情绪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之间主效应显著,F(2.140)=14.466,p<0.01,其表达抑制策略所引发的生理反应大于认知重评策略和控制条件下的生理反应(p<0.01),说明表达抑制策略在悲伤情绪状态下较其他策略更易引起情绪的变化,而认知重评组和控制组间未达显著性(p=0.499)。快乐情绪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2,140)=2.789,p=0.065,说明情绪调节策略在快乐情绪状态下对生理反应的作用微弱。控制各种策略条件,不同情绪组的生理反应达到显著,F(1,93)=5.933,p=0.017,具体为:表达抑制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大于快乐情绪组的生理反应,说明表达抑制策略不利于悲伤情绪状态下情绪的稳定;认知重评策略下,各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同样达到显著,F(1,93)=21.69,p<0.01,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小于快乐情绪组,说明认知重评策略的作用对悲伤情绪有降低生理反应的趋势。各情绪状态控制组之间的生理反应无显著差异,F(1,93)=2.54,p=0.114>0.05,说明无策略控制条件下,各情绪状态控制组的生理反应保持在其相应的情绪状态下。各情绪状态和策略主效应虽均达到显著,F(2,281)=4.203,p<0.05,F(2,281)=7.837,p<0.01,但因交互作用显著,主效应作用下降。

3.2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生理反应的年级特点

为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年级

特点,以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和年级为自变量,心率(次/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描述统计和2(快乐、悲伤)*3(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控制)x3(小学、初中、高中)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年级主效应显著,F(2,269)=3.737。p<0.05。年级与其他变量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的事后检验(LSD)表明,小学与初中和初中与高中年级学生在情绪的生理反应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小学与高中年级学生之间确有显著差异存在(p<0.01),且小学年级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远高于初中年级学生。

3.3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生理反应的性别特点

为考察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特点,以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和性别为自变量。心率(次,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描述统计和2(快乐、悲伤)×3(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控制)×2(男生、女生)方差分析。

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当以基线为协变量,以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和性别为自变量,以被试在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两种策略和控制条件下的心率变化为因变量,结果表明,性别同其他变量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同时性别主效应显著,F(1,275)=20.054,p<0.01。进一步的事后检验(LSD)表明,男生情绪的生理反应显著低于女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变化(p<0.01)。

3.4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生理反应的学业水平特点

为考察不同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的学业水平特点,以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和学业水平为自变量。心率(次,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描述统计和2(快乐、悲伤)×3(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控制)×2(高学业水平、低学业水平)方差分析。

进一步方差分析,当以基线为协变量,以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策略和学业水平为自变量,以被试在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两种策略和控制条件下的心率变化为因变量,结果表明,学业水平同其他变量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同时,学业水平主效应显著,F(1,275)=14.89,p<0.01。事后检验(LSD)表明,高学业水平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显著低于低学业水平学生的生理反应(p<0.01)。

4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情绪的自主神经反应不同,主要是在无任何干预状态下得出的结论,但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下,自主神经反应会有哪些变化?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了Gross有关情绪调节策略的分类,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根据研究假设,不同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效果不相同。快乐情绪状态下,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生理反应差异不显著;悲伤情绪状态下,表达抑制策略生理反应较认知重评策略大。

结果显示,悲伤情绪状态下,表达抑制策略较认知重评策略更易引起生理变化。同Gross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负性情绪所引发的心率要高于正性情绪所引发的心率。且表达抑制因心血管活动增强导致心率上升。认知重评组和控制组之间未达显著差异。说明认知重评策略在悲伤情绪下对缓解悲伤情绪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快乐情绪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主效应不显著,说明情绪调节策略在快乐情绪状态下的作用较微弱。其结论同已有研究结果相似。Richards等人研究表明,认知重评策略在正性情绪下,其生理反应维持正常;表达抑制策略在正性情绪下,其生理反应也基本维持不变,但略有升高。

表达抑制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大于快乐情绪组的生理反应,说明表达抑制策略不利于悲伤情绪状态下情绪的稳定。其结果同已有研究一致。认知重评策略下,悲伤情绪组的生理反应小于快乐情绪组,说明认知重评策略的作用对悲伤情绪有降低生理反应的趋势。悲伤情绪组和快乐情绪组、控制组之间的生理反应无显著差异。说明各控制组的生理反应保持在其情绪下的相应状态。另外,各情绪组和策略主效应虽均达到显著,因其间交互作用显著。主效应作用下降。

研究结果说明情绪调节策略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的调节效果有明显差异,悲伤情绪状态认知重评策略最有效,而表达抑制策略效果欠佳;快乐情绪状态两种策略的效果基本相同,但比较而言。仍然认知重评策略效果稍好。

最后,研究显示年级之间生理反应有显著差异,小学与高中年级学生之间差异尤为显著,小学年级的生理反应大于高中年级,一方面,说明小学年级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控制力较差;另一方面,情绪的生理反应随年级升高而下降,与生理发育有关,儿童的心率要比成人高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也与王金丽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性别之间生理反应差异显著,男生情绪的生理反应显著低于女生情绪的生理反应,说明女性较易受情绪刺激物的影响,情绪唤醒度高。学业水平之间生理反应差异显著,高学业水平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显著低于低学业水平学生的生理反应,说明高学业水平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控制力强。

5结论

(1)情绪状态与情绪调节策略在生理反应上存在交互作用。悲伤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策略的生理反应较表达抑制策略的生理反应小:快乐情绪状态下两种策略的生理反应无显著差异,但认知重评策略的生理反应仍较表达抑制策略的生理反应小。(2)情绪调节策略与年级、性别、学业水平不存在交互作用。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女生较男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低学业水平学生较高学业水平学生情绪的生理反应大。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认亲”现象简析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