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研究

2009-12-25 08:54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表现形式新课程

王 韬

摘要: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复杂社会生活整合形成的混合性特征,教育对象思想意识建构方式多元化的不确定性性状。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正视教育困境,凸显“不确定性”思维,已成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形式;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218—01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表现形式

1.复杂社会生活整合形成的社会现实道德具有混合性特征

现代社会的理性人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上会有意识地把社会要求的理想道德与现实生活的实在状况进行对比,找到一个能被他人接纳和社会认可的“道德临界”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尺。这表现为个体对“利他主义成分的小心放弃和局部守候,对利己主义成分的思维过滤和试探吸纳”,二者以道德临界点为轴形成一个“道德共生带”。在这个“共生带区”会形成基于利己与利他的不同德性层面,这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呈现出不确定的动态平衡性和层次性,表现为“共生带”上的模糊性和混沌状态。

2.教育对象思想意识建构方式的多元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确定性性状

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的形成可以是自发性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可以是社会指导下的受教者被动接受思想影响,可以是受教者自我发展需要的觉醒而主动要求受教育影响。这种多元化的思想建构方式,使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呈现出无序性、非逻辑、非理性的现象和状态。这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与信息组合的输出在经过教育对象选择和建构以后,其实际的结果和目标性结果并非始终是一一映射的单值对应关系,其“实然”的状态表现出随机性、偶然性和模糊性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1.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增强学科的科学性和教育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经过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这个中介。这一建构生成的过程无论从时间还是结果上都具有不确定性,此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计划”就显示出无法准确预测的“限度”。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决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集,而这些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一个“交往、对话、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双向互动,而不应为“工具理性”所主导,视受教者为“工具人”,满足于“工具性知识”的传输。

2.有利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现实充满了无常的变局,现在的变化不再是确定的由过去向未来的简单伸展,不断地反馈、修补、完善是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却仍习惯于封闭性、经验性、单向型、问题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这使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现实显得较被动,无法适时回应受教育者急剧的思想变化。要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能再“执著”地坚信社会和人的确定性状态,应用勇气和心理准备来承受充满偶然、随机、无序的不确定性世界。

3.有利于正视当前教育困境,实现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

夸美纽斯说:“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育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这种把人与自然的发展完全看成是受某种不变秩序支配的观点,对现代人才开发是一个极大的失误。我们要培养的人才不仅在于实现“复制世界”的任务,更要完成“创造世界”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并非前进的障碍,而是创造性的强烈刺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正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确定性和思想困惑,采取一种合理而非敌意的接纳适应态度。

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定性不是将其机械化、线性化,而是要立足当前实际去考察人的发展的可能方向;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确定性不是将其看作纯自在随意的活动,而是要在多种可能性中看到事实情况的限制。只有将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让“不确定性”渗透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中,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更真实宽广。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表现形式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编辑动态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透射光之炫丽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