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

2010-01-18 01:42曾艳英梁超强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关键课程体系岗位

曾艳英 屈 颖 梁超强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分析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培养关键能力应该改革课程设置。德国有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团队教学的组织形式;英国通过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教育各学科课程教育培养核心能力;澳大利亚有TAFE课程体系;美国则开设了融学术与职业内容于一体的综合课程,社区学院还开设了跨学科课程等等。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历史变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必须强调职业性,切实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其目标定位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第一,专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指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岗位知识,工艺流程掌握程度,工艺熟练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检查维修技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

第二,关键能力目标。关键能力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又包含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包含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现代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知识和技能的老化周期大大缩短,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课程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迁移性,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模块化课程模式,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应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为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按能力与课程模块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应以市场调研和预测为前提: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以职业岗位(群)职业标准为依据,设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综合技能实训模块;根据综合技能实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储备要求,设置专业方向理论与技能模块;再根据专业方向模块要求,逆向设置专业技术基础与技能模块。从而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课程应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能力培养主线是从基础技能到专向技能再到综合技能的递进式专业课程模式。

根据关键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人文科技基础必修模块、人文科技基础选修模块和专业领域拓展模块,并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互相融合,共同构成综合职业能力结构,从而实现课程构建的目标定位。

具体而言,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高职课程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高职课程模式图

现在普遍采用的“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新框架。它的内涵是在基础教学中要有广泛性,要面向一个职业群体,而不仅仅是某个专业。在此基础上,再强调职业的针对性。让培养出的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适应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既教会其生存,又教会其发展。职教教材要有职教的特色,要合理地组织、选择国家课程,并大胆、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物流管理专业关键能力课程资源开发流程与原则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1.物流管理专业“面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流程

(1)工作分析。邀请企业人员、职业教育专家、教学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采用“头脑风暴”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形成物流管理专业综合能力领域。

(2)课程设置。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群)能力以及技能要求,依据认知发展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教学分析与设计,分析和归纳关键能力单元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即,按照知识技能的关联度,将知识技能聚类,形成“能力→课程”对应关系蓝图,按照从易到难和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排列课程内容的顺序。

(3)教学实施。根据初步确定的课程模块,设计主题学习单元。学习单元的设计关键是将课程建设成为“任务驱动”型的课程,即,以岗位工作过程的技能要求为出发点,深度融合工作对象、手段、组织、环境等要素,把实际工作任务展开为工作过程,用项目课程、案例课程等形式表达出来,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效果。

2.职业岗位群分析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了物流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典型职业岗位群(行动领域),如表1所示。

3.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社会导向原则。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必须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宜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2)能力本位原则。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就是指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能力本位思想构建课程体系,目前已为众多物流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采用。

(3)学生主体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

(4)课程内容选择原则。这里主要应考虑适应性、系统性、现实性与前瞻性、职业性与理论性及“以学为主”。

三、物流管理专业关键能力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物流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典型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物流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构成及其培养途径,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如表2所示。

[1] 罗荣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关键能力培养及策略的启迪[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2] 朱美珍.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高职课程模式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 唐燕萍.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4] 王丽娟.谈职校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1,(10).

[5]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阎子刚,屈颖,梁超强,朱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7] 邹龙,朱长征,史新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市场,2007,(9).

猜你喜欢
关键课程体系岗位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