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梗死14例临床分析

2010-02-10 02:43王绪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栓子通透性出血性

王绪才

河南济源市思礼医院内科 济源 454650

我院2008-07~2010-07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34~74岁,平均56岁。冠心病心房纤颤5例,高血压冠心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3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2例。

1.2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3例,中枢性偏瘫9例,偏身感觉减退6例,运动性失语5例,命名性失语 1例,失语、失写、失算、左右失认1例,手指失认1例。经治疗3~5 d症状加重5例,6~18 d加重9例。主要表现意识障碍加重8例,头痛头晕9例,肢体瘫痪加重8例。

1.3 CT检查 9例发病后4~15 d复查CT发现梗死性出血;5例病后1~3 d CT示有梗死性出血性改变。梗死部位:颞、顶、枕叶6例,颞、顶部4例,颞、枕部2例,基底节区2例。出血性表现单一血肿者4例,皮层区多发斑块出血10例,病灶周围严重水肿9例,轻度水肿者5例。出血量10~25mL。

1.4 治疗与预后 本组均及时停用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溶栓药物,应用20%甘露醇降颅压,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治疗。除1例病情较重自动出院外,余13例病情均好转。

2 讨论

出血性梗死(HI)是指在最初脑缺血区病灶内或(和)病灶周围继发性出血。其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3%~5%,因发病率低,发病又较晚,极易误诊。本组发病最早第2天,最晚第18天症状加重,CT证实为梗死灶内或梗死边缘继发出血,呈缺血与出血混合病变。

出血性梗死最易发生心源性梗死,其原因为栓子阻塞脑动脉主干造成远端血管壁损害,通透性增加。另外,应用溶栓抗凝使栓子溶解碎裂迁移导致再灌注,血液外渗或破裂出血。出血性梗死发生部位以颞、顶、枕区为多,可能为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分支双重供应,致使梗死区周围缺血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吻合支当血液外渗或血液再通时,吻合支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出血性梗死发病机制:(1)脑栓塞栓子堵塞血管后,其远端血管缺血、坏死,栓子崩解或向远端移动后,重新恢复血流灌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2)侧支循环形成,但新生血管结构不完整,通透性高,出现渗血;(3)大面积梗死后出现团块效应及周围脑组织水肿,对周围血管压迫和引起血流瘀滞。水肿减轻后血管发生再灌注,但这些血管又由于缺血等原因引起通透性增加而发生HI。

HI出血越早,治疗效果越差,预后越差[1]。所以 HI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应用甘露醇,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清除脑内的自由基,防止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痔疮等,以达到早期诊断治疗,对易发的心源性梗死病例,特别是在颞顶枕区梗死应用抗凝治疗应特别当心。溶栓抗凝要注意时机,以6 h以内为好。在脑梗死治疗中,如果症状加重,意识障碍加深,颅内压增高及局灶体征明显,要考虑到出血性梗死的可能,及时做腰穿或CT检查,以防延误诊断。

[1]张孝良,王妍,吴保鑫.出血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52-53.

猜你喜欢
栓子通透性出血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留守儿童栓子
蓝狐
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
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栓子他娘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