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麻醉的临床体会

2010-02-10 02:43潘丽芳罗高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麻醉学喉罩全麻

牛 煜 潘丽芳 罗高丰

河南开封陇海医院麻醉科 开封 475003

喉罩作为一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工具,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无需喉镜暴露声门,刺激性小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报道甚少。本院2006-2009年在静脉麻醉下对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选择性采用置入喉罩通气,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2例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患者,ASA I或III,年龄20~65岁,体质量50~70 kg;术前无严重心血管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无习惯性反流呕吐史,无口咽部解剖和病理改变,估计手术时间<2 h。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水12 h以上,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即行Bp、ECG、SPO2监护,开通外周静脉,诱导前喉罩尖端及两则涂少许石蜡油。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4~0.08mg/kg,芬太尼1~3μg/kg,丙泊酚1~2 mg/kg,维库溴铵0.1mg/kg,充分供氧待下颌松弛后置入标准型喉罩(<50 kg选用3#喉罩,>50 kg选用4#喉罩),确信位置无误后,给气囊适度充气20~30 m L,接呼吸机手控呼吸,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喉罩位置正确:(1)听诊肺部呼吸音正常;(2)正压手控通气无气流声从口内发出;(3)出现PetCO2波形;符合上述标准后放置牙垫固定。调节呼吸机参数:潮气量7~10 m L/kg,呼吸频率12次/min,I:E=1:2,维持PetCO2在35~40mmHg。麻醉维持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丙泊酚2~8 mg/(kg◦h),间断注射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吸引口腔分泌物,气囊放气,然后拔出喉罩,面罩吸氧2~5 min,送回病房。

2 结果

32例患者仅有2例连续置入2次均不能有效通气,改为气管插管。2例置入后漏气,抽气后调整喉罩位置再次充气后改善。全组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喉水肿、声音嘶哑。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SPO2均在99%~100%,PetCO2平均38 mmHg,术后随访1例咽疼,给予雾化吸入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

3 讨论

理想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要求:诱导过程迅速平稳,维持过程镇静镇痛好,无知晓,不增加颅内压和脑代谢,停药后清醒迅速。丙泊酚起效快,半衰期t1/2短,苏醒快而完全,没有兴奋现象是一种可控性较好的全麻药[1]。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麻醉镇痛药,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2]。但呼吸抑制严重,喉罩的发明改变了气道管理的传统概念。喉罩具有操作简单,置管迅速,成功率高,不会造成声带和气管机械损伤,应激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3]。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喉罩通气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明显加快麻醉复苏时间,不易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反应,且能获得满意的通气效果,不像气管插管易引起心率和血压的剧烈变化。在全麻围拔管期,一过性的血压升高,呛咳躁动,颅内压增高,有可能导致术中已被电凝的血管再次出血[4]。

由于喉罩与呼吸道相接,不能完全隔离呼吸道和食道,可引起胃胀,有并发反流和误吸的可能,使用第三代食管引流型喉罩可避免反流和误吸。喉罩全麻期间应注意呼吸监测与管理,密切观察V t,PetCO2和气道压力等指标,若有漏气或气道阻力增高者改行气管插管。我们采用喉罩全麻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手术32例,严格掌握喉罩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严格禁食、水,应用抗胆碱药,术中加强麻醉管理,取得满意效果,说明全麻下采用喉罩通气是安全的。

[1]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95.

[2] 姚群.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在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14.

[3] 王玉群,王显富.喉罩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4):535.

[4] 李远强,刘敬臣.不同方法预防神经外科全麻拔管反应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4):355.

猜你喜欢
麻醉学喉罩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第三代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