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社会因素分析

2010-02-10 02:43皮晓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产钳产褥期孕产妇

皮晓梅

河南宁陵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宁陵 476700

对我院2008-06~2010-02分娩的12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探讨产妇产前、产后相关因素和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的关系及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为医院周边的区域,有固定地址,于2008-06~2010-02对收住宁陵县人民医院分娩的经检查足月单胎健康的初产妇共有120例,排除精神病史及人为的精神障碍,经过产前检查无其他疾病,且无严重的内科疾病情况,年龄20~35岁。所有产妇以产科常规分娩不进行任何进行干预,最终正常分娩56例,剖宫产 60例,产钳助产4例。

1.2 临床效果评定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h抑郁问卷(BDI)在入院及出院分别进行综合评定,HAMD是由临床主管医师评定的量表,分为五级评分法[1]。由临床医师按照产妇的口头叙述情况进行评分,客观反映出孕产妇的抑郁程度,BDI有21个填写的项目,共分为四级评分的自评量评分表,主要用于评定发生抑郁症的主观感受。

2 结果

2.1 抑郁情况 120例孕产妇中共发生抑郁症状40例,发生率33%,其中轻度抑郁38例(90.0%),中度抑郁2例(5.0%)。

2.2 新生儿的性别与产褥期发生抑郁症的关系 120例产妇中,分娩男婴儿66例,发生抑郁症状 16例(24.2%),女婴54例,发生抑郁症状者 25例(46.3%)。

2.3 分娩方式与孕产妇发生抑郁症之间关系 顺产56例中抑郁12例(21.4%),产钳助产4例中抑郁2例(50%),剖宫产60例中抑郁24例(40%)。

2.4 文化程度与发生产褥期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大专文化程度以上21例,发生抑郁症者9例(42.9%);中学以上87例,抑郁31例(35.6%);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者 12例,无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2.5 职业与产褥期抑郁症发生之间的关系 干部17例,发生抑郁5例(29.4%);工人及个体户 49例,发生抑郁 16例(32.7%);家庭妇女及农民产妇 59例,发生抑郁症19例(32.2%)。

3 讨论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国外报道10.8%[1],国内1999年报道15.01%[2],目前多认为发生率为 3.5%~33%[1],本组发生率33.3%,符合文献报道。

因收住的孕产妇多数为初产妇,没有生育经验、知识,其家人想生男孩的心理使孕妇担心能否顺利、安全度过妊娠分娩期,还担心不生育男孩就会受到丈夫或者亲属的冷落而产生焦虑不安心情[3]。为此,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加强与产妇和家属的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亲属要经常关心、安抚孕产妇,使其感受到家庭温暖,消除焦虑心情,减少抑郁情绪发生。孕产妇在产后6周内是发生抑郁症状的高发期,医务人员们要做好孕产妇的产后访视及产后检查工作等,了解产妇产后生殖器官的恢复状况,观察孕产妇的心理变化,做到早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抑郁症状较轻患者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对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及时使用抗抑郁症药物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孕产妇产褥期发生抑郁症是一种良性的精神障碍疾病,一般并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但为了更好减少围产期对孕产妇的心理影响,保障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广大医务人员应做好孕产妇在围产期中的精神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发生更严重的产褥期抑郁症。消除孕产妇不良精神刺激,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积极处理好分娩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应用适当的镇痛药物治疗和良好的分娩环境;加强文关怀,减轻孕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和紧张心理;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其身心早日康复。

[1]张志晓,姚利,张澍,等.产褥期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9):940.

[2]姚利,曹志华.产褥期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2):40.

[3]何萍,赵静波,杨宏烈,等.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产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03-2204.

猜你喜欢
产钳产褥期孕产妇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