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2010-02-11 15:06刘育辰王文全郭洪祝
中成药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大孔甘草酸甘草

刘育辰, 王文全*, 郭洪祝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2.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北京100035)

甘草为豆科(Zeguminosae)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a glabra L.)的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传统中医药认为它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1]。

甘草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及甘草多糖等。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甘草酸具有保肝和治肝、治疗肾病和心脏疾病、抗病毒、抗菌等作用;甘草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2]。随着对甘草化学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有限的甘草资源分离纯化成更多、更纯的甘草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纯化方法很多,本文将有关其提取、纯化甘草有效成分的方法做一概述,为进一步研究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提供参考。

1 提取方法

1.1 溶剂法

1.1.1 水提法

水提取法是最原始,也是过去常用的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此法虽然对提取设备要求简单[3]、操作简便,但提取得率较低[4],并且提取液存放易腐败变质,后续的过滤等操作困难、费时,原因可能是由于极性大的水作溶剂,易把蛋白质、糖类等易溶于水的成分浸提出来,因此也易霉变[5]。但如果需要提取多糖、苷类等极性大的成分时,因为此法溶剂价格低廉,仍为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刘晔玮等[6]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水提取甘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浸膏得率为4.35%,多糖质量分数为45.03%,说明工艺可行,为甘草活性多糖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1.1.2 有机溶剂提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是提取甘草有效成分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其生产成本较低,设备简单,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7]。该方法工艺简单,收率高,同时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以及产品中的有机溶剂残留,影响产品质量。由于甘草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因此广泛用于提取甘草的有机溶剂主要有甲醇、乙醇、丙酮和氯仿。此外,也有采用稀氨水[8,9]或氨性乙醇提取[10,11]的报道。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常采用浸渍法、渗漉法和回流提取法。车庆明[12]加乙醇、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采用浸泡的提取方法从甘草或甘草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

1.2 超声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作用、热效应等以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提高目标成分浸出率的方法,它具有省时、节能、提取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新方法,且提取中无加热过程,可避免加热因素引起的药物成分结构发生变化,能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13],目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超声提取设备已经研制成功[14],为这一技术的实现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利用超声法可以提取甘草中的多种成分,如:甘草酸、甘草黄酮和甘草多糖等。

1.2.1 超声法提取甘草酸

李剑君等[15]在传统的正交试验方法的基础上,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优化,获得了超声提取甘草酸的优化工艺条件,得到的粗品提取率为23.56%,该优化工艺条件可降低工艺成本及能耗,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谢果等[16]也优选了超声法提取甘草酸的工艺参数,与传统提取法相比,150 min甘草酸的提取率可达87.4%,体现了超声提取法的耗时少,提取率高的优势。

崔永明等[17]对甘草酸的各种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与传统搅拌提取、酶解提取及反复冻溶提取相比,是较适于从甘草中快速高效提取甘草酸的新方法。

1.2.2 超声法提取甘草黄酮

曾超珍等[18]采用超声波法通过正交试验提取甘草中的黄酮,黄酮提取率为6.23%。

付玉杰等[19]采用超声法提取乌拉尔甘草中异甘草素,异甘草素的提取率为0.37‰,是乙醇热回流提取的2.06倍,是索氏提取的1.54倍。超声提取浸膏中异甘草素的质量分数为0.55%,是乙醇热回流提取的3.24倍,是索氏提取的1.45倍。表明超声提取能显著加速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浸出,且提取率高,有效成分质量分数高。

1.2.3 超声法提取甘草多糖

赵春建等[20]优选的提取甘草多糖的工艺,得到甘草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5.40%,纯度为39.95%。李炳奇等[21]从甘草渣中超声提取甘草多糖和甘草酸,多糖和甘草酸的含量分别为2.329%和6.562%,该种方法有利于甘草资源的综合利用。

多糖的提取工艺一般为热水浸提法,提取周期较长,且多糖中的糖肽类在提取分离时容易发生结构破坏。近年来将超声提取技术引入到多糖提取工艺中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主要在于超声提取法不仅省时、节能、提取效率高,而且提取中无加热过程等,有利于多糖类成分的稳定[13]。

1.3 超临界CO2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简称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或S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植物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的超临界区域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超临界流体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具有“定向提取分离”的能力[22]。CO2安全、无毒、廉价、不污染环境,临界温度(Tc=31.2℃)和临界压力(Pc=7.38 MPa)都较低,因此可在室温的条件下操作,并且有效成分不易被破坏,此方法在提取纯化甘草化学成分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王颖等[23]在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甘草酸的同时与索氏提取法和传统水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萃取的得率分别是其他两种方法的11倍和6倍,

付玉杰等[24]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甘草次酸,并与索氏提取法、超声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从甘草生药中提取含量较少的甘草次酸,超临界萃取法较其他几种提取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提取率是超声法的5倍,是索氏提取法的13倍。

1.4 微波法

微波辅助提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又称微波萃取或微波提取,是微波和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过程,有效提高了收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而且逐渐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25]。目前,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也应用于提取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微波法具有提取快速、节省时间、节省溶剂、操作简便、有效成分提取率高、耗能低等优点,缺点是目前设备较为昂贵。

1.4.1 微波法萃取甘草酸

王巧娥等[26]应用微波萃取甘草中甘草酸,微波萃取54 min与索氏提取4 h、室温冷浸44.3 h的甘草酸得率相当。

郭锦棠等[27]比较微波提取法与传统索氏提取法对甘草酸的提取效果。微波辐射8 min的提取效果与索氏提取3 h效果相当,提取速率是索氏的10~20倍。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甘草酸也有已经申请的专利[28,29]。

1.4.2 微波法萃取甘草黄酮

阚微娜等[30]确定了微波提取甘草黄酮的最佳工艺,提取率为3.0%,与热回流法提取4 h的结果接近,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

张梦军等[31]通过微波辅助提取法与水提法的比较发现,微波法提取3 min的提取率(24.6 mg/g)远远高于水提法5 h的提取率(11.4 mg/g),因此微波辅助提取法大大缩短提取时间,且效果显著。

1.5 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

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Method,简称 SBE法)是根据中药药效物质部分已知,大部分未知的现实,利用“灰思维方式”,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及其复方创立的一种提取新技术。它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过程,适合工业化生产,体现中医治病综合成分作用的特点,有利于用单体成分控制制剂质量[32]。半仿生提取法提取过程符合口服药物在胃肠道运转吸收的特点。但是,目前仍采用高温煎煮的方式,影响某些受热易分解的有效成分,使药效大大降低。因此,我们不妨以后把提取温度改为接近人体的温度,使提取环境更接近于人体。

程艳芹等[33]以甘草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多糖含量、HPLC总面积、浸膏得率等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半仿生提取法的条件。确定其SBE法工艺条件为:三煎用水的pH 值依次为 6.0、7.5、9.0;煎煮时间依次为 2、1、1 h。

1.6 闪式提取法

闪式提取法是指将生物组织加入提取溶剂进行高速组织匀浆,以提取组织中有效成分。该方法可有效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简化操作步骤。

邓引梅等[34]对比研究了闪式提取、索氏抽提、搅拌提取、超声波提取4种方法对胀果甘草叶总黄酮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所用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甘草叶中总黄酮的方法。

1.7 负压空化提取法

负压空化提取技术是利用负压空化气泡产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机械振动,造成样品颗粒细胞壁快速破裂,加速了胞内物质向介质释放、扩散和溶解,促进提取过程。同时负压空化提取法具有提取温度低、溶剂用量少、时间短和纯度高的特点。并且设备简单、易于操作,适于工业化生产,为中药提取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付玉杰等[35]研究表明负压空化提取法对甘草酸的提取收率是超声提取法的1.2倍、是索氏提取法的1.7倍。

1.8 超高压法

超高压提取(ultrahigh-pressure extraction,UHPE),也称超高冷等静压提取,是指在常温下用100~1 000 MPa的流体静压力作用于提取溶剂和中药的混合液上,并在预定压力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有效成分达到平衡后迅速卸压。由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力忽然增大,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转移到细胞外的提取液中,达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目的[36]。

郭文晶等[37]研究了甘草酸的超高压提取工艺,比回流法约节省一半溶剂。通过此工艺,甘草酸粗品收率可达11.71%,粗品中甘草酸含量达73.09%。它是一种适合从甘草中快速提取甘草酸的高效、节能的新方法,用于甘草酸工业化生产的前景十分广阔。

2 纯化方法

2.1 大孔树脂法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交联聚合物,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对有机物有浓缩、分离作用且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的干扰,为一类不同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和筛选性能相结合的分离材料[38]。大孔树脂法目前是最常用的纯化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皂苷类、黄酮类、苷类和生物碱类等各种化学成分的分离、富集[39],是迄今为止最适用于工业化的工艺之一,它的过程主要是吸附和解吸附,所使用的溶剂主要是水和乙醇,工艺简单、无污染、效率高。它在纯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2.1.1 大孔树脂法纯化甘草酸

乔五忠等[40]比较了 S-8,NKA-9,NKA-2,D4006,X-5,AB-8,D4020等7种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甘草酸,结果X-5树脂效果最佳,甘草酸纯度可达95.2%。

傅冬和等[41]研究表明,DM-130树脂对甘草酸的吸附性能好,易于洗脱,分离效果好产品纯度可达94.676%。

2.1.2 大孔树脂法纯化甘草黄酮

石忠峰等[42]研究表明,采用95%乙醇提取后直接过AB-8大孔树脂树脂柱,收集80%乙醇洗脱部位,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甘草总黄酮提取物。甘草总黄酮得率在3.4%以上,纯度在60%以上。该方法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工序。

付玉杰等[43]通过筛选 DPH-600,D4020,D101,AB-8,AL-2,NKA-Ⅱ,NKA-9等7种大孔树脂,确定AB-8为纯化异甘草素的最佳树脂,异甘草素样品溶液经AB-8树脂吸附与解吸附后回收率为76.7%,纯度由2.02%提高29.1%,提高了14.4倍,说明AB-8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2.2 聚酰胺法

聚酰胺色谱是由酰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物质,其吸附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由于其分子内部的许多酰胺基和羰基与黄酮混合物形成氢键,其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在水中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同时,聚酰胺的膨胀性又可以使被吸附的物质渗入其内部,从而使其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44]。

王淑杰等[45]利用聚酰胺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从甘草中分离出单体化合物——甘草查尔酮。

2.3 膜技术

膜分离过程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46]。

高林霞等[47]采用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甘草酸的回收率提高到10%,并且一步得到60%的高纯度甘草酸,解决了重结晶难、收率低的问题。

2.4 泡沫分离法

泡沫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溶质间表面活性的差异,以泡沫形式提供气液界面,分离浓缩表面活性溶质的分离方法。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分离效果好等特点,已在选矿、污水处理、生化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中药领域中,甘草酸是甘草中一重要成分,由2分子葡萄糖醛酸和甘草次酸组成,易溶于水,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成分,因此,该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甘草酸的分离。

苏艳桃等[48]对间歇式泡沫分离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泡沫相中甘草酸的回收率为91.9%。

2.5 高速逆流色谱法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HSCCC),是一种不用任何固态载体或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目前已成功地开发出分析型、生产型两大类高速逆流色谱仪,可分别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和分离制备。因为HSCCC分离过程无需固定相,所以可以避免形成死吸附,大大减少了有效成分分离过程中的损失、变性,特别适合于一些微量成分的分离、制备。

王巧娥等[49]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胀果甘草的乙醇粗提物中分离纯化甘草查尔酮甲和胀果香豆素甲。

高蕾[50]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乌拉尔甘草中分离纯化出甘草黄酮醇、甘草素、芒柄花素、甘草异黄酮甲4种黄酮类化合物。此外,利用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一步就成功的从甘草的粗提物中分离出甘草素和异甘草素[51]、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出甘草苷[52]也有报道。

2.6 其他方法

此外还有利用双水相体系提取甘草酸单铵盐[53,54],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提纯甘草苷[55]的研究报道。

3 小结与讨论

甘草作为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迄今为止,已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分离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56],3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57]。但目前以甘草单体成分作为主成分的上市药品多以甘草酸及其衍生物为主,不少厂家在提取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时,产生了大量含有甘草黄酮的废渣,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甘草资源的极大浪费。但甘草中除了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有药理活性外,甘草黄酮也被证明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大提取甘草黄酮工艺的研究力度,早日将其开发成新药,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环境的污染,提高甘草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工艺(如溶剂提取法),又有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如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但各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化学成分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提取纯化方法,如提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时时可以选择本文提到的几乎所有方法,而纯化甘草酸时可以选择大孔树脂法、膜技术、泡沫分离法;纯化甘草黄酮时可以选择大孔树脂法、聚酰胺法、高速逆流色谱法。近年来,甘草中新的化合物不断发现,其中很多都是微量成分,像这种用传统提取纯化方法很难被分离出来,但却推动了提取纯化技术的发展,如制备、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的迅速发展使有效成分的分离定位更准确,更灵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如分子印迹技术[58]、酶法提取技术[59]等,都可以应用于甘草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同时也可以多种提取纯化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优选出效率高、成本低、重现性好的提取纯化工艺。

以提高甘草有效成分的得率、纯度为目的的提取纯化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宝贵的甘草资源,而且为甘草全面、综合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我们相信,随着提取纯化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甘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必将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必将在生产实践中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好处。那么,甘草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会成为甘草研究的又一重要热门领域。

[1]张 波,官月平,田庆来,等.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9):1362-1365.

[2]田庆来,官月平,张 波,等.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343-347.

[3]张志东,唐琦勇,茆 军,等.甘草黄酮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学,2006,3(6):517-519.

[4]苑可武,白 芳,杨 波,等.甘草酸的提取和精制法概述[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7):362-364.

[5]罗伟强,廖海达,李小梅,等.四种提取柑皮中黄酮物质的方法比较[J].西部粮油科技,2003(1):50-51.

[6]刘晔玮,宋 海,马振远.甘草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6,28(5):729-731.

[7]熊 华,马 力,皮智梅.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生姜有效成分[J].酿酒,2006,33(4):86-88.

[8]霍占欣.一种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钾盐的方法[P].中国专利:CN1216765A,1999-05-19.

[9]贺小贤,陈 合.甘草酸提取工艺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22(6):26-29.

[10]张 娟,杨中林,李 萍.甘草中甘草酸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7,29(5):686-689.

[11]李振汉,梁开玉.甘草甜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6):566-569.

[12]车庆明.一种从甘草和甘草废渣中提取制备甘草黄酮的方法[P].中国专利:CN1810796A,2006-08-02.

[13]钟 玲,尹蓉莉,张仲林.超声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2007,9(6):84-87.

[14]白中明.工业化超声波中药提取装备研究[J].中草药,2005,36(8):1274-1276.

[15]李剑君,国 蓉,莫晓燕.甘草酸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12):326-330.

[16]谢 果,霍丹群,候长军,等.超声波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23(4):42-44.

[17]崔永明,余龙江,敖明章.甘草酸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428-431.

[18]曾超珍,刘志祥,吴耀辉,等.超声波提取甘草黄酮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02-2403.

[19]付玉杰,刘晓娜,施晓光,等.正交实验优化异甘草素超声提取工艺[J].化学工程,2007,35(1):75-78.

[20]赵春建,李春英,付玉杰,等.甘草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及数学模拟[J].应用化学,2004,21(11):1181-1183.

[21]李炳奇,刘振华,马 燕.超声法联合提取甘草渣中多糖和甘草酸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6,22(4):26-28.

[22]何 琦.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进展[J].天然产物分离,2004,2(6):1-4.

[23]王 颖,孙 晶,张东杰.超临界CO2萃取甘草酸的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6,26(3):34-36.

[24]付玉杰,祖元刚,李春英,等.超临界CO2萃取甘草中甘草次酸的工艺研究[J].中草药,2003,34(1):31-33.

[25]郑 成,李 卫,杨 铃.植物有效成分微波萃取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28(5):52-61.

[26]王巧娥,沈金灿,于文佳,等.甘草中甘草酸的微波萃取[J].中草药 2003,34(5):408-409.

[27]郭锦棠,杨俊红,李雄勇,等.微波与索氏提取甘草酸的正交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2):919-922.

[28]牛国光,谢渝春,刘会洲.一种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方法[P].中国专利:CN1524870A,2004-09-01.

[29]刘会洲,孙 晨,田庆来,等.用微波辅助浊点萃取从甘草中提纯并精制甘草酸的方法[P].中国专利:CN101260137A,2008-09-10.

[30]阚微娜,谭天伟.微波法提取甘草中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6,37(1):61-64.

[31]张梦军,金建锋,李伯玉,等.微波辅助提取甘草黄酮的研究[J].中成药,2002,24(5):334-336.

[32]孙秀梅,张兆旺.建立中药用“半仿生提取”研究的技术平台[J].中成药,2006,28(4):614-616.

[33]程艳芹,孙秀梅,张兆旺,等.均匀设计法优选甘草的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J].中药材,2007,30(5):598-601.

[34]邓引梅,宋发军,崔永明,等.甘草叶总黄酮提取工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41-43.

[35]付玉杰,赵文灏,侯春莲,等.负压空化提取甘草酸工艺[J].应用化学,2005,22(12):1369-1371.

[36]陈瑞战,张守勤,王长征,等.超高压提取西洋参皂苷的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5):150-154.

[37]郭文晶,张守勤,王长征.超高压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3):194-196.

[38]张 虹,柳正良,王洪泉.大孔吸附树脂在药学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1):41-44.

[39]米靖宇,宋纯清.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成药,2001,23(12):914-917.

[40]乔五忠,王艳辉,李美粉.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甘草酸的研究[J].中成药,2006,28(6):794-796.

[41]傅冬和,刘爱玲,邓克尼,等.DM-130树脂对甘草酸的吸附性能及提纯应用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1):60-64.

[42]石忠峰,李茹柳,陈蔚文.甘草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1):67-69.

[43]付玉杰,刘晓娜,侯春莲,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异甘草素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6,22(4):315-322.

[44]陶 锋,李向荣,占 洁.黄酮醇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8,31(10):1586-1589.

[45]王淑杰,王淑华,刘 钢.甘草查尔酮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J]. 宁夏工程技术,2005,4(4):363-365.

[46]郭立玮,金万勤,彭国平.21世纪的植物药深加工现代化技术-膜分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2):65-67.

[47]高林霞,万端极.甘草酸生产的膜技术创新工艺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5):54-55.

[48]苏艳桃,韩 丽,马鸿雁,等.间歇式泡沫分离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工艺研究[J].中草药,2007,38(3):365-368.

[49]Wang Qiaoe,Lee F S,Wang Xiaoru.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inflacoumarin A and licochalcone A from licorice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 Chromatogr A,2004,1048(1):51-57.

[50]高 蕾.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甘草和淡豆豉中主要黄酮成分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51]Ma Chengjun,Li Guisheng,Zhang Dalei,et al.One step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liquiritigenin and isoliquiritigenin from Glycyrrhiza uralensis Risch.using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 Chromatogr A,2005,17,1078(1-2):188-192.

[52]Jiang Yue,Lu Haitao,Chen Feng.Preparative purification of glycyrrhizin extracted from the root of liquorice using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 Chromatogr A,2004,1033(1):183-186.

[53]谢 涛,王雯娟,吴如春,等.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甘草中的有效成分[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17(2):230-232.

[54]霍 清.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1.

[55]Cong Jingxiang,Lin Bingchang.Separation of Liquiritin by simulated moving bed chromatography[J].J Chromatogr A,2007,1145(1-2):190-194.

[56]谢 彦,徐淑永,曾和平.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合物研究概述[J]. 广州化工,2004,32(1):1-5.

[57]Li Wei,Asada Y,Yoshikawa T.Flavonoid constituents from Glycyrrhiza glabra hairy root cultures[J].Phytochemistry,2000,55(5):447-456.

[58]彭晓霞,迟 栋,龚来觐.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02-104.

[59]陈 栋,周永传.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和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99-101,119.

猜你喜欢
大孔甘草酸甘草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大孔镗刀的设计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意外之后的意外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