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如何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2010-02-15 06:44谭俊明潍坊职业学院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校报新闻宣传院校

谭俊明 潍坊职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这对高职院校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如何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质量,切实发挥新闻宣传功能,及时反映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进展与成绩?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把握如下几点: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把握新闻宣传工作三个原则

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规律性的新认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职院校应本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明确把握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任务与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引领,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一致性原则,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严格遵循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工作,重大事项宣传口径始终保持“一个声音”;二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三是坚持实践性原则,面向基层,联系实际,自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宣传报道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为帮助解决教职员工的实际困难提供舆论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新闻宣传工作的规范化

新闻宣传工作是高职院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及时反映学校工作情况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知名度、展示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它在维护校园稳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而高职院校一般建校较晚,新闻宣传的机制与制度存在着不够健全和完善的问题。

(一)健全机制,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统筹与规划

一是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统筹安排与规划新闻宣传工作。领导机构可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以之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宣传部门负责、职能部门配合、全校各部门支持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与协调。二是建立健全监督与约束机制,对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实行有效监督,从而保证新闻宣传工作沿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三是建立新闻宣传工作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的目标考评体系和考评办法,做到奖优罚劣,奖罚分明,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从而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活力。

(二)完善制度,促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有秩开展

新闻宣传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强,坚持程序、规范操作是做好新闻宣传的必然要求,完善制度建设,用制度建设促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措施到位,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先决条件。新闻宣传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解决新闻宣传监督制约不利,激励机制不明等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宣传工作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以制度建设促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目的。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宣传队伍建设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支撑,对于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人员组建一只政策水平、理论素养高,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强的新闻宣传队伍是搞好高职院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多种形式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将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为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高职院校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员多数并非科班出身,对这支队伍的建设一要抓好政策理论教育,使其牢记新闻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典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二要针对其起点较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业务培训。三要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帮助其树立敬业乐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使之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新闻宣传工作奉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

四、加强载体建设,形成强大舆论合力

对于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新闻传播载体是一网一报——校园网和校报。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园网和校报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校园主导作用,以优质报道打造品牌,扩大校报的影响范围和网站的访问量与知名度,并以之为基础,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一)加强校报建设,占领新闻宣传主阵地

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高职院校的校报一般存在出版周期长,新闻内容不够深入,在师生中的影响较小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的校报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从提高质量入手,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增强时效性,加强报道的深度。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其网络化建设。开设校报的电子版,实施“报网一体”的发展战略,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信息的覆盖面,实现新闻报道的立体化。

(二)加强新闻网建设,拓展新闻宣传空间

互联网是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传媒。校园网络的迅速发展也为高职院校的新闻宣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开展新闻宣传,能够使网络宣传和传统宣传相得益彰,形成更为强大的舆论合力。

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网络宣传平台建设,将其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渠道。

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的宣传载体,将更为直观地宣传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学校的良好形象,最有效地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及影响力。

新闻传播载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新闻载体建设上,高职院校应统筹规划,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将校报、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等加以科学合理的整合,并将其建设发展为新闻中心,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舆论保障。

四、加大考核力度,以督查促质量

为了达到新闻宣传的实效,在宣传制度及机制建立完善之后,要把新闻宣传工作纳入到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之中,建立新闻宣传工作奖惩机制,实行新闻宣传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细致科学的考核细则对新闻宣传信息的报送、新闻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严格而有效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对新闻宣传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奖罚分明的举措,严格的考核与督查,将使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及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学校宣传工作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

五、校内外宣传形成合力,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高职院校的历史较短,社会知名度普遍亟待提高。而校外宣传是提升学校社会形象与影响力的最直接的方法与途径。

为此,高职院校应依靠校内各方力量、借助校外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加强与新闻单位的沟通联系、组织联合采访等方式,取得社会媒体的支持,从而达到“报纸上经常有文字,广播里经常有声音,电视上经常有音像,网络上经常有报道,社会活动中经常有正面形象”的宣传目标,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形象及影响力,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李咏.大学网络校报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22(3):32-33

[2]马香云.对建设高素质新闻队伍的思考.记者摇篮.2003年,(10):68

[3]李长春.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华摘.2003,(08):32-35

猜你喜欢
校报新闻宣传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基于协同理论的新时代高校校报发展路径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20年的校报情缘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