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的职业教育

2010-02-15 06:44曹大红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基础部与生物工程系221116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贫困生职业学校

曹大红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基础部与生物工程系 221116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所有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保障,而组成社会复杂关系的个人的内心和谐则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职业教育也肩负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的功能。构建和谐职业教育,培养出自我和谐的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优秀人才,对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深远的影响。和谐的职业教育环境则有利于凝聚人心、积聚力量、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发展。和谐的职业教育氛围则有利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构建和谐的职业教育需要了解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不和谐因素,才能探本求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工作。

一、职业教育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偏见

在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澳大利亚,在十年义务教育之后,有近七成的学生选择进职业培训机构学院学习;美国、加拿大的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的二分之一;德国约占三分之一;韩国也约占百分之三十。而我国的接受职业教育人数相对较少,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学校就是差等生学校。职业教育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已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这无以给职业教育学校的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而现实生活中,对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需求量是相当大的。

2.市场经济环境对校园的冲击

一方面,市场经济造成一定的贫富差距,社会分层现象出现。这些现象同样反应在校园内的学生身上,贫困生与富家子弟间的人际交往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有明显的差异。有调查分析显示,在校园内贫困生对富家子弟往往如此评价:个人生活大方,但自私,高高在上;不知道节约,学习不努力,对贫困生缺乏爱心,反而会讥笑贫困生。相反,富家子弟对贫困生的评价是:自卑,孤僻,内向,人生目标太庸俗化。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它们的求利原则也扭曲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影响下,工作中易出现功利化、市场化现象,个人片面性追求自我利益从而淡化了组织纪律观念。

(二)教师层面因素

1.教学上的压力

职业教育工作者中,双师型教师相对偏少,大多数教师直接来自高校,没有一定的工作经历。而职业教育提倡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中的理论部分以学生够用为标准,教学内容更重视向学生传授精湛的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养。这种偏差的存在使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给教师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2.精神上的压力

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的普遍存在及学校招生困难的现实。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也有一些精神压力。职业教育现处在发展期。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大量实践型教师,且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在加大检查力度,职业教育学校的各种各样的评估、申报、比赛较多。无形中造成职业教育老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大。还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学生管理较困难,也是职业教育老师精神压力增大的一个因素。

(三)学生层面因素

1.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说是现在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中的失败者。这对他们来说这是人生中的一次“挫折”。到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厌学或对学习及各种考核产生恐惧现象。

2.职业教育形式与初中、高中教育形式相比有较大区别,老师的授课形式,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差别。刚入校的职校生对此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还要面对各种资格证的考试及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压力。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这就凸显出培养和谐心态学生的重要意义。只有自我和谐的人才能正确对待各种困难,挫折或荣誉,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明辨是非。

二、努力构建和谐职教的一些建议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相关鼓励性政策的出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必将逐渐消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必将回归理性。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及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也会理性对待贫富差距现象。可以说外部社会环境对职业教育的不和谐因素正在逐步消除。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要办好和谐的职业教育就要有自我和谐的教师和能够培养出内心和谐的学生。

(一)努力构建一支自我和谐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1.职业教育教师要能够认清现在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要知道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即要充分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及意义。为此,教师要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学会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而且要学以致用,树立牢固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合理的信念、自信心和事业心。

2.职业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接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现在职业场实际。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要求职业教育教师每周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在实际职场中工作。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师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地教会学生技能。

3.在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关爱人、理解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师本身存在一定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要想办好和谐的职业教育,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因素,创造活力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管理层必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充分发挥基层工作能量,了解教师心理,注意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安定团结,师生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和谐校园。

(二)努力培养内心和谐的学生

1.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要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换到主动学习状态,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找回学习的乐趣;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重拾自尊与自信。

2.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经济全球化,经济体制市场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种各样人生观、价值观纷扰着人们视线之时,职业教育要通过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确保学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合理的信念。

3.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关爱自己,提高思辨能力

人的内心和谐是指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规律比较顺和的状态,即人的自我和谐状态。学生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并能够正确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特征,学会给自己在社会不同地方,人生的不同阶段的正确定位。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点,并积极暗示自我,让自身的闪光点最大化,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学会用包容和欣赏的心态去审视自己周围的事物,用辨证的思维去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1]沈超.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张毅.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和谐教师群体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78-9

[3]陈嫦娥.论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5)181-2

猜你喜欢
贫困生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