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

2010-02-15 06:44蒋伟李作奇张俊刚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610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铁路职业

蒋伟 李作奇 张俊刚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61000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客运专线达到1.6万公里以上,铁路建设总投资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随着铁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铁路建设和维修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们打破铁道工程技术原有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课程结构、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符合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基本思路

①基于工作过程的铁道工程技术课程以铁路施工生产过程为依据,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聘请铁路行业专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全面分析铁路工程测量、实验检测、工程预算、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等环节,以铁路施工项目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②按照铁路施工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此设计课程内容,构建相对应的教学项目(或模块)。③以项目(或模块)为单元设置若干学习情景,各个学习情境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阶段完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④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形式组织教学,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的内容,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职业习惯。

2、基本方法

①通过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群。②通过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种任务,确定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③通过课程分析,以工作任务分析表为依据,划分课程门类,根据课程体系的逻辑主线序化课程,选择项目载体,并进行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分配。④通过教学分析,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整体化设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往的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学科本位”的本科压缩型,典型结构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先理论后实验的模式,其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依据,实践课以理论课为基础,为理论服务,以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人才为目标。显然,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脱离,不适合高职人才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行动中的知识、技能、获取知识的过程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打破以学科系统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根据专业的特点,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根本,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基本取向,重组课程结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按照铁道工程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其典型工作过程是:项目招投标→项目准备→路基施工→铁路轨道铺设及桥涵主体结构施工→铁道工程施工质量检查控制→竣工验收→铁路轨道养护与维修。然后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任务引领的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企业专家的主导作用,通过专业教师和企(行)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企(行)业调研与分析,在确认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职业能力,然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将第二课堂、校外社会实践、专业实践、顶岗实习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充实教学内容。

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

按照铁路施工建设项目对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按照铁路职业资格标准,以施工项目为载体,按照铁路施工过程,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领域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合文化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习领域以相应的教学包为支撑,创设若干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阶段的行动过程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

比如《铁路工程施工工艺》课程,其学习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铁路轨道结构、路基构造及其施工特点、桥隧施工方法等,懂得轨道铺设与路基、桥隧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及施工要点,培养学生铁路轨道与路基、桥隧施工的各种专项技能。通过对铁路轨道与路基、桥隧施工工艺流程的分析,创设铁路轨道铺设、路基施工测量放线、路基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等5个学习情境,并据此整合桥梁施工、路基土石方调配、工程施工测量、工程地质、工程机械、季节性施工等知识点,以铁路轨道与路基、桥隧施工项目为载体组织专项教学,以施工项目为载体,强化学生的专项技能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最终完成铁路轨道与路基、桥隧施工技能的培养。

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铁道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地采用互动教学、模块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指导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创设真实工作环境,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探索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以铁路施工生产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通过实践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的过程,力求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重点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将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并加载教学内容、探索实训、实习课程教学、指导、考核、管理的有效途径;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使用数字模拟、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五、以多样化为特征的课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铁道工程技术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模式,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及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评价以多样化为特征,根据课程性质,基于工作过程,对学习领域的各个学习情境,从态度、认知感、协作精神、操作要领、技能水平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不仅有理论知识的考核,还有操作动手能力的考核;不仅有仿真环境下的考核,也有工作岗位生产现场的考核;不仅要有学校组织的考核,也要有企业组织的考核,还要有社会组织的考证考级。如顶岗实习成绩,要有企业的成绩评定及评语;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教学计划中设置的所有教学环节考核合格,还要通过铁路线路工、桥隧工及测量工等任何一种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2)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校内教学评价和社会评价两个方面。①校内教学评价包括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同行和学生共同参与对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重点应体现学生对通过课程教学实际获取知识、能力、素质的评价。②社会评价主要体现社会的认可度,包括行业企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实习、实训的价值体现,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水平证书的获取率,以及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等方面的评价。

[1] 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2] 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第26卷(总440期)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铁路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