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需求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0-02-15 06:44陶燕林曲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655011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考试计算机

陶燕林 曲靖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655011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综述

这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00多万人,比2002年净增60多万人。到2003年7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到70%,而且近几年始终徘徊在这个水平。在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2009年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0多万人。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在上海、北京、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整体为35.6%。

二、就业难原因探析

分析大学生就业难,不外乎政府没有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社会没有改变对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以及高校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等等。摩根资本与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总裁刘建华曾说过:“我轻易不会去用毕业生,因为招聘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成本去培养他们,培养他们花费的时间与成本非常大。应届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很差,比如,像一些基本的办公技能,传真机、打印机的使用,都得手把手的去教。为什么应届大学生,不能操作呢?我个人认为是教学体制的问题,现在国内的高校教育大多都是照搬课本,教条主义,学生学不到真正的实践性的东西,所以上岗之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浪潮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孙一说:“大学毕业生人数虽然多,但符合企业要求的人选太少了。企业每年要接收6万多份大学毕业生简历,只能在其中挑出三四百个人,说百里挑一一点也不过分。” 孙一说,每年对新员工的培训都要从讲规则、守纪律这些最起码的礼仪开始。有些新员工在大庭广众之下玩游戏,用办公电话煲电话粥,上班第一天就迟到,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另外,有些大学毕业生虽然成绩很好,但不会动手操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会拆装电脑,打开电脑甚至分不清哪是主板,哪是CPU。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介绍,该企业每年要对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从头开始培训,这一套培训下来,他也成半个校长了。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还要回炉、加工,这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许多的研究文献表明,高校学科与专业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的不同步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造成困境的重要原因。过去几年,全国高校一窝蜂地办了许多“面向市场”的专业,比如新闻传播、影视、广告,包括MBA、EMBA等,其师资来源和教育质量更成问题。有人戏言,从未做过一笔生意、没有在银行开过一张支票的老师,在课堂上教人如何赚钱。结果可想而知,大学毕业即失业,出了校门进家门。在高校学科与专业设置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必修课程,试想,一名开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如果连一些简单的文档处理和一些常用的外部设备连接及使用都不会,就说明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失败的,即使其每年学生的计算机过级率很高。所以,作为一名参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老师,想就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提几点看法。

三、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情况

(一)教学计划制定不够科学。近年来,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普及到了每个家庭。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软件丰富且功能强大,计算机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的应用很普及,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重点应该在这些方面。可是我们的教学计划重点大多是办公软件的应用,对于网络和外部设备的应用,提及的太少。考核学生的是必须过计算机等级,考核老师的是过级率,这样,上课时教师讲解的不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收索、获取信息,在生活中如何利用计算机去多快好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是强调哪些是考试重点。如此教学的结果,就是误导学生背一些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技能。

(二)学生的情况把握不准。比如本人所在学校的学生,有省内省外的,有些地方计算机已经比较普及,而有些地方同学连计算机也没有碰过。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也不同,但是教师讲课时对所有的学生一样看待,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消失殆尽。[1]

(三)教学资源极度贫乏。自高校扩招以来,很多高校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的极度紧张。《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据笔者经验,如果能够在计算机机房里面上课,老师边讲解学生边练习,效果很好。可是我们很多大学由于教学资源有限,都不可能做到这点。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一样,对于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安装使用,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大多数学校都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甚至很多学生在开完这门课程之后,还没有真正组装过一台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教育也是失败。

四、计算机基础教育对策

(一)加大高校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高校应该加大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未来计算机教育应从集中走向分散,使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计算机,而不必非要到专门的计算机教室,使直观感性教育发挥更佳效能。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校园多媒体网络技术,目前应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优势,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二)修改教学计划,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比如作者所在学校曲靖师范学院原来规定,所以学生必须通过云南计算机等级一级C考试,否则没有毕业证。一级C考试内容为80分的理论和20分的实践,可以说学生只要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从来没有摸过计算机的也可以考过,这就失去了计算机教育的意义。2009年曲靖师范学院对此做了修改,要求学生既可以参加国家计算机一级B考试,也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的信息处理员考试,只要有一项通过就可以获得毕业证书。国家一级B考试只包含10分理论,其余全是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学生也感兴趣。信息处理员考试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考试,并且如果学生通过了考试,对学生的就业有较大的帮助。

(三)要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教学法研究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修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鼓励年青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区的教学研讨会等举措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的水平,满足高校各个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需要。[2]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应用性非常广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开始时,学生对计算机课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有的学生还认为学电脑可打游戏,好玩。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也增大,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还要做大量的题目,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地降下来了。这时,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计算机基础不一样的同学,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要因材施教,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有一个比较好的参考案例。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曲靖师范学院,对于计算机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免听课测试”,测试通过的同学通过申请,平时可以不上课,只要最终通过考试就能拿到毕业证。

五、结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天之娇子”变为现在的“无人问津”,其问题是复杂而具有很强的社会综合性,有来自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这就决定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策就可以解决的。但作为高校,应在这方面作出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需要在培养教育大学生上力求“授人于渔”,其提高计算机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便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课。

[1]马淑燕.浅谈计算机教学.课教论丛

[2]张庆元,黄铮.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猜你喜欢
毕业生考试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