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要注重实用性

2010-02-15 06:44王姝允浙江省宁海县技工学校3156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公差实用性尺寸

王姝允 浙江省宁海县技工学校 315600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技术性都很强。按照理想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懂理论、会技能的中等技术人才,但实际上现在的学生理论基础很差,也很厌烦学习理论性强的课程,倒是对动手方面提高技能方面还有点兴趣,鉴于现在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思想,笔者从实际出发,力求达到该课程的最基本效果——注重实用性,强化实践性,而要淡化理论性,以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1.把课程的实用性思想输入学生的头脑中

不管是第一堂课还是以后的每堂课,都要让学生体会到该课程是多么的具有实用性。第一堂课笔者以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入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意义,在甲午战争的时候,邓世昌指挥下的清兵很勇敢的抗击着日寇,但是因为炮弹不能很好的装入炮筒,很多炮弹成了废弹,没办法,邓世昌只好叫一部分清兵用锉刀拼命的修正这些不合格的炮弹,结果延误了战争的最佳反击时机,战争以我方的失败而告终。这样的惨痛为什么会发生呢?学生们讨论着,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总结了他们的观点:用术语表达就是炮弹的制造不符合极限配合的要求或者是测量技术没有过关,导致炮弹的互换性差,才使得许多炮弹成了废弹。这样的一个故事既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意义和实用性,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也能激发他们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在以后的每堂课教学中,笔者也是尽量把课程的实用性思想输入学生的头脑中。比如,在学习尺寸公差带代号的时候,笔者特意从数控车老师那里拿了一张加工图纸,叫学生分析图纸上的尺寸含义,学生一开始看不懂尺寸的所有含义,毫无疑问,连加工尺寸都看不懂的话,又怎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呢?学生深深懂得这样的道理,譬如图纸中的Φ20H7尺寸,于是学生对这样的未知产生了兴趣,也对揭开这个谜底产生了欲望,学习相关的知识就有了动力,当笔者告诉学生H7是表示尺寸极限偏差的公差带代号的时候,接下来的学习就变成了知识的探索,而不是学生平常惧怕的纯理论学习了。因为该课程的实用性,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习的效果大大改善。

2.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学习,省略实用性不强的教材内容

教材安排的内容非常多,但有些内容非常的具有实用性,有些内容纯粹是理论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引起他们的惧怕心理和厌恶感,所以笔者在取舍教材内容时主要考虑实用性,对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课时,反复训练,对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安排较少的课时或干脆删除,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实用性强的内容上,以达到该课程的最基本要求。比如,教材中关于极限尺寸的计算和极限配合量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内容,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因为学生在接触加工图纸的时候,学生首先要会熟练计算极限尺寸和极限配合量,这是学生做出合格产品的必要条件,所以笔者安排较多的课时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以达到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的要求,除了课堂上讲清概念和计算方法外,还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的练习,并且让学生以钳工小组的形式针对每周必练的钳工图纸进行计算,如果谁算错了还可以得到组员的纠正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此外,笔者还布置课外的相关作业,以巩固知识点,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又如教材中安排的“另一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这块内容,纯粹是标准公差和两个极限偏差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计算而已,理论性太强,却不具有实用性,而学生最怕的就是这种计算了,如果对学生提出掌握的要求,反而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甚至引起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厌烦感,所以笔者对这块内容只是点了一下标准公差和两个极限偏差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不展开具体的训练。其实要确定某一尺寸的两个极限偏差数值,只要查极限偏差表就可以了,对于查表这块内容的掌握,却是非常的有必要,因为这块内容是非常实用的, 象前面提到的数控车加工图纸,就要求学生会查极限偏差表,学生经过学习这块内容以后,完全能看懂图纸上标注的尺寸了,这样的进步使学生很有学习的成就感。对于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和实用性的目的,又节省了不必花费的宝贵时间;即让学生消除了学习理论的惧怕心理,又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产生了实用性学习的思想,激发了学生挑战困难、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实际测量,贯穿理论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课程的实用性

毛泽东同志认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斯大林曾经说过,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可见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而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多年的教学使笔者深深体会到,《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教材安排的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常用计量器具、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运用公差配合的相关理论,应用有关的测量技术,确保零件合格,确保零件具有互换性,而在应用测量技术的过程中,也证明了公差配合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所以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正确、熟练的使用测量器具是保证零件合格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学生比较熟练的会使用常用计量器具,笔者除了在课堂上讲清楚和演示好各种常用计量器具的测量方法,还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自己批改同学的钳工工件,让学生自己体会测量的过程,感受教材上介绍的测量方法,在理论的指导下正确掌握测量器具的使用,又通过测量的实践活动,把教材上描述的测量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测量操作,也能转化为自己的测量理论。比如万能角度尺的使用,学生首先依据教材的介绍,对其应用的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角尺和直尺的移动和拆换,再对具体的工件进行实际检测,进一步熟练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包括掌握读数的方法,经过实践,学生把烦琐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法了,如果笔者要求学生说出万能角度尺的四种测量方法的话,他们会说的基本上与教材一样。经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惧怕学习理论,反而觉得理论很有用,能正确指导实践,也体会到实践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熟练的操作能证明理论的来源与正确性和实用性。

4.设立第二课堂——学校开设“技术测量”的选修课或建立“技术测量”的兴趣小组,检测课程的实用性

学校对这门课程安排的课时是一周二节,要达到学生熟练运用极限配合理论和测量技术的要求是不太可能的,为了提高对这门课程有兴趣的学生的运用能力,笔者建立“技术测量”的兴趣小组,近几年学校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开设了“技术测量”的选修课,就代替了兴趣小组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课时,也可以充分的进行测量方面的练习,不必像课堂上那样训练仓促了,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变得充分而兴致十足。在这些课上,笔者安排学生检测钳工实习的工件和从企业拿来的报废产品,检测初期,笔者要先准备好本次测量要用到的量具,列出工件或产品的被测项目,然后叫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算出极限尺寸和极限配合量,明确要检测的形位公差项目,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测量的基准,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器具、如何正确测出工件或产品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最后判断工件或产品是否合格。检测中期开始,笔者预先发下图纸,叫学生自己讨论确定所需要的量具,然后在测量时自己定测量基准,自己使用量具检测各个项目,而笔者只要巡视指导就好了,这反而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也学会了自己安排工作程序,提早尝试了在企业里的工作模式,增强了他们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检测后期,不但要求学生能进行独立检测,还要求大家研讨工件或产品出现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的原因以及修正这些误差的方法,以进一步体会课程中提到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关系”理论。通过第二课堂的三步曲体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和理论性变得非常熟练,也对这门课程的实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大大信服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论,激励他们形成学习理论与实践训练两头抓的思想,为以后的再学习明确了方向。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对学生行为能力培养的重视,课程的实用性教学思想,必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和深入,更多的实用性教学方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探索。

猜你喜欢
公差实用性尺寸
CIIE Shows Positive Energy of Chinese Economy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一种应用等效平面的公差分析方法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D90:全尺寸硬派SUV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佳石选赏
佳石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