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2-15 14:28张成红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730500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标新课改

张成红 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 730500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成红 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 730500

各地正掀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潮,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等还都处在不成熟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教研教改,彻底理解新课标内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合理改变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程教学。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对策

各地正掀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潮,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等还都处在不成熟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标准的体会,指出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一、面临的问题

1.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不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而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

2.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认识不清。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不同

多年来,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小学与初中之间开课的不均衡,造成新课标面对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差不齐。

(2)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

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长期采用 Step By Step的教学方式,学生习惯于被教师牵着走,即使教师提供了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步骤的技术支持,大多数学生也不去看,仍然要问老师,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提供的技术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素养基础不同

学生可能会进行文字处理、网页制作、图片处理等,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自己的意愿,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处理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

3.对教材本身的研究、理解不够。依据新课标编写的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教材里的内容,不再像以往的那种“软件说明书类型”的教材,而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这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

4.教学评价模糊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面临的这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但事实上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理解较为模糊,也有的教师根本就不考虑过程性评价,只关注总结性评价方案,这种对总结性评价功利性的倾向,往往使信息技术教师把新课程上成专业培训的形式,从而把信息技术课程引向死胡同,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将是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更新观念,研读新课标要求。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刻体悟新课标的理论精髓,并彻底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教学内容,选择适应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

2.了解学生实情,坚持以人为本。纵观以上问题,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分层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是最适应解决个性差异。

(1)分层教学,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

(2)分组合作学习

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A类(水平高)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我把A类学生分散到B类学生中,以每组5~6人进行分组。这样虽然有差异,但是优劣互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被认为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重视教材而不唯教材。信息技术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但不少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实际则不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包括更换内容,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内容的整合等。

4.采用多元化、灵活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从这三个维度去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在新课标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总体说对学生的评价要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

总之,新课改对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适应这场新的变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信息技术教师们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其自身专业化水平必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定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标新课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