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约瑟夫·阿伽西的科学文化观

2010-03-21 22:27王国魁洪晓楠
文化学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人类

王国魁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约瑟夫·阿伽西是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阿伽西1927年5月7日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1951年在以色列研究物理,后移居伦敦,成为卡尔·波普尔的研究生,并长期担任他的助手。在这之后,阿伽西在伦敦经济学院、香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波士顿大学任教。1983年回到故乡特拉维夫大学任教,直至晚年退休。阿伽西游历各大洲并在欧洲、香港、北美洲和以色列等各地大学任教的经历给他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提供了机会,同时也锻炼和养成了他敏锐的思维洞察能力,从而形成了极具批判性的科学文化的多元论思想体系。

怎样认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是当下哲学界与文化界讨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现代科学的发展在许多方面缺少人文关怀,有严重的工具主义倾向,这样使科学没有了开放性和宽容性。为了进一步了解科学、理解科学文化,应该把科学纳入到整个人类的文化中进行思考。国外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科学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形成了关于科学文化的理论观点和著作。

阿伽西科学文化观是现代科学文化研究极具代表性的思想理论。因此,对阿伽西的科学文化观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阿伽西的科学文化观是从文化整体视野出发,把科学纳入人类文化的系统中,作为文化的重要元素,考察科学与其他文化形式之间的关系。阿伽西的科学文化观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科学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狭隘性,更好地拓展认识科学的视域,重新定位科学在人类活动中的位置与形象。

一、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19世纪,科学发展到鼎盛时期,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仅摧毁了宗教神学的统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而且使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科学在文化中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崇拜”,认为科学是最高的判断标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滋长起一股科学主义思潮。

科学主义是一种科学观,费耶阿本德把这种科学观称之为科学沙文主义。他认为,科学已经成为一种“最新的、最富于侵略的、最教条的宗教制度了”。[1]科学主义在传统社会让人心悦诚服,因为它有力地推动了个体从迷信走向科学。科学主义把科学看作是人类文化全部,把自然科学看作是文化中价值最高的部分,把科学凌驾于一切之上,并作为一种无所不能的手段。总之,科学主义的基本蕴涵是:怀疑论是可答复的,是理性主义的一种泛化。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都可以归结为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两种。由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都是偏见性的,所以科学主义是狭隘的和不宽容的。

约瑟夫·阿伽西也据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批判了科学主义的谬误。阿伽西认为科学主义把人变得碎片化,扭曲了人的整体价值,忽略了人类生活的不同方面是相互作用的,而不是权威性的主宰。阿伽西要把“这些碎片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它包含着人类文化的每一方面——这里我集中探讨科学——在人类文化的其他方面——各种各样的艺术、宗教和神学、政治、人际关系,甚至迷信的作用问题。我们可以考察这些文化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影响。现代社会有许多疑难问题是需要用科学来解决的,科学因不同的理由而显示其重要性,这些理由都持之有据的,但是人们往往却没有考察产生这种问题的背景。科学主义者让我们科学的生活,科学的生活就是人类最佳的存在方式吗?这是科学阻拦了我们的去路,科学难为“科学”了。这就体现了科学主义的不宽容。科学主义认为,信仰与科学在人类思想中竞争同一个位置。那么科学也就是要成为人类的理性信仰,声称被经验地证实为真的信仰。难道科学理性信仰就不是教条、偏见和迷信吗?可见科学主义者们并没有把科学看作是开放的、宽容的、批判的“科学”,只是把科学看作是客观事物的权威认知,而不是把科学当作是科学文化动态的发展。

科学主义强调科学是建立在理性、实证基础之上的永真的、确定的知识、真理。科学可以不受环境施加于人类行为的各种限制的约束,让人们听从科学的使唤。这样的科学是拒绝批判的,然而在物理学革命的影响之下,我们看到了科学是可错的,我们不得不放弃将科学看作是确定性知识的观念。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修正的、永真的分析命题。科学知识本身也是需要批判的,因为科学是可错的,只有在正确的批判下科学自身才能更好地前进。因此,我们必须加以甄别,不能盲从科学,必须对科学保持批判的态度,不能迷信科学。我们还要看到科学对于我们生活的局限性,科学的光芒不能照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科学的作用不是完满的,不是万能的,应该让科学在人性文化之下丰富发展。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批判。科学必须要有批判的精神,保持批判的态度。“科学主义推动了个体从迷信走向科学,但是死守科学主义就是无批判地接受当前科学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让这些人变成了家中的陌生人。”正如阿伽西所说:“当前科学是一组问题,一套被推定为真的方案,加上过去对加诸其上的批判的反驳,无论成功与否。未来的科学是开放的。科学所包含的理论和批判都不是强制性的。对批判不感兴趣的人自然会忽略科学,或否认科学是批判性的,尽管科学具有鲜明的和熟悉的批判立场。”也就是说科学放弃了或忽视了批判,科学将是非科学的,“向批判开放的观念是科学的,越开放就越科学”。[2]批判是科学的特质,科学理性失去批判,那么科学就失去了生命力。

科学主义的思想显然就是主张科学万能论,无视科学发展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坚信一切可以用科学来衡量,认为人类可以用科学以及科学的应用——技术,来解决所遇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终使人类达到幸福的彼岸。科学主义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要反对科学主义是反对科学的教条化和绝对化,而不是反对科学本身。我们并不否认科学地认识自然的科学体系,却要反对绝对的、僵化的、无批判的科学真理观。

二、对相对主义的批判

人类学家提出了科学文化线性发展的进化主义理论。把科学文化的发展看作是由低级向高级、愚昧到文明的直线进程。线性是用来表述进步的(不合宜)行话。线性从科学的错误中赢得了声望。实际上,科学中的进步只是局部是线性的:重力理论连续出现,每一个理论都是建立在先前理论之上的。但是科学的不同分支不是线性的。一个科学理论将一些理论和一些观察整合在一起,并产生其他的理论和观察,这也不是线性的——它不可能是线性的。[3]线性模式是传统的合理性理论,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的证伪论,都认为有一些客观的、共同的、不可否认的因素,可用作评价理论。但是库恩认为,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也就意味着不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人类各个科学文化共同体有其不同的信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组织机构、社会制度等,这就决定了科学文化不是进化性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发展程度不同,就不能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衡量标准强加于对方。

波普尔和夏皮尔反对上述相对主义观点,波普尔和夏皮尔竭力地维护知识的客观性和存在合理性的标准。他们的主张早已遭到了质疑,被人否定了,如果我们接受这些模型所提出的合理性定义,那么我们只能真正地把整个科学看作是不合理的。我们拒斥线性理论是因为不能忽视科学的社会性质,注意到了知识增长过程中社会因素的重要性。科学文化发展的线性进化理论不能解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人类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主张相对主义代替线性的进化论。逻辑实证主义把西方科学看作是合理性的最高成就,把运用科学和技术的社会看成是最高级的社会,从而错误地把合理性等同于科学。逻辑实证主义把科学作为超越人类不同文化的普遍标准来看待,只有科学发达的地方才是进步的,这是错误地把科学看成是普遍的价值标准。我们不能像逻辑实证主义一样把科学作为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科学是有社会性质的,科学产生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不同的文化价值标准催生了不同的科学文化价值观念。

阿伽西说,合理性是一个程度问题。公认的合理性标准是一种适当性标准,事实是,不同的文化提出了不同的适当性标准。这样似乎是相对主义,是非理性主义的行为。相对主义反对普遍的客观标准,反对把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强加于别人,认为只有实行相对主义才是合理的。难道用相对主义要求别人就不是一种标准吗?正如阿伽西论述的,科学体系如何比较是优秀?科学真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相对主义的,相对真理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元标准。那么元标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正确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答案,是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问题。所以相对主义是文化标准的非理性解释。科学理性是承认合理性,是一种独特的普遍标准。相对主义认为不存在普遍的标准,相对主义拒斥合理性的普遍标准。阿伽西准确地概括了相对主义的非理性表现:相对主义的思想容许不同体系并驾齐驱,但是禁止它们混为一谈,禁止它们通过批判与比较而获得进步。相对主义的有力证据是我们不能对科学和科学方法做出正确的描述,实际上我们也不能指望由科学的理论提供唯一的合理性模式。相对主义坚决主张,永远不要指望普遍的、独立于范式、文化的科学合理性标准。科学是不断地猜测和反驳,从而逼近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元标准,只有相对的真理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真理是相对主义的。

科学的认识过程也不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一元论,阿伽西说:“19世纪的物理学包含着两条路线的重要电学研究,占主导地位的安培——高斯——韦伯之远距离行动观点和法拉第——开尔文——麦克斯韦之近距离行动的少数派观点。这是科学之中多元论的一个大胆案例。”还有就是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学说”,都说明科学的标准不总是一元论,认识客观事物要有相对主义的多元思维。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推翻旧理论产生新的标准,这是支持相对主义,反对多元论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当爱因斯坦的重力学说没有完全取代牛顿的重力理论,科学的认识也是多元发展的,科学的活动有时会用“哲学达尔文主义”来调和不同意见,以达到科学的一元存在。科学要避免相对主义的不容许通过批判和比较而获得进步的错误,因为它是不宽容的、对立的、不同体系的文化活动。科学要有相对主义多元标准并存的思维方式,在人类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思考科学文化活动,而不是陷入只有放弃的科学主义一元论之中。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应宣扬多元论批判理性主义,避免相对主义的不宽容性和科学主义的狭隘性,从而使科学文化活动沿着合理的道路前进。

三、倡导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是波普尔提出来的,这种理论主张对于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的理性要采取批判的态度。科学理论通过不断地证伪,才逼近真理。阿伽西继承了波普尔的思想,他运用批判理性主义来反驳科学主义的一元论和相对主义的形而上学理论。相对主义主张文化的多样性,这样的多样性只是静态地强调文化相对,强调的是文化之间的“理解”、“差异”,而不是建立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对话”。相对主义的多样性不是多元的发展,而是在消解多元发展的条件。罗蒂认为相对主义是“一顶令人不安的哲学帽子”。所以阿伽西针对科学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弊病,在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之上提出并倡导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简称多元论。只有不懈地批判一元论和相对主义,才能突显多元论的重要性。

阿伽西认为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就是“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答案都有其可以合理的(理性的、合理的、假定为真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是合理的:只有那些符合当前需要的答案才是合理的”。科学不是符合要求的合理答案,因为科学是一元论。科学主义是以理性为特征的“信仰”,但是就算是在实际中达成了共识也是有争议的信念。宣扬一致标准的合理性的理论,遭到了相对主义的反驳,因为相对主义容许不同标准的存在,而相对主义是分裂彼此联系的标准。多元论是建立在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合理的答案基础之上的,是经过理性争论给出当前需要的合理的解决方案,区别于一元论的,排除意见分歧,快速地给出答案。相对主义的多样性不是多元论,虽然一致反对一元的批判理性主义,都是同意不同标准的选择,但是多元论是反对相对主义不分等级的划分标准(多元论反对标准的不可通约理论),多元论建议为标准划分等级,这也是区别一元论的进步主义。多元论的标准就是适合需要的合理答案,多元论把合理性当做是行动的一个特征,而不是一个信念选择的问题。

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正是把强制性的或毫无疑问的观点看成是有疑问的,进行讨论反驳,这样促使了新的理论形成,因此也改变了实证主义的确定性。世界是多元的,应该在理性的批判中发展,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所以说多元论很好地消解了科学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弊病,因为多元论是宽容的,它容许不同标准的存在,这符合相对主义的要求;多元论是对不同答案在争论中确定合理标准,这符合科学主义的要求。科学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强制性理论应采取多元讨论的形式开展批判,多样是条件,只有在差异的多样性中领悟到多样的共性,才能得出合理的选择。多元论的提出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阿伽西所提倡的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文化的多元性。文化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作为文化形式之一的科学文化同样如此——无一致性的科学文化标准体系。科学文化一元论在以库恩为代表的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兴起以后,逐渐地失去了权威性。“平常被认为是重大进展标志的科学史中那些事件,无论是伽利略、牛顿、达尔文还是爱因斯坦的革新,都不是用哲学家所典型描述的那些方法产生出来的。”[4]这让许多科学哲学家感到困惑,科学没有了逻辑体系,同样科学文化也不再是一元的。到最后费耶阿本德宣称科学不要方法、不要标准、不要体系,主张“唯一不禁止进步的原则是怎么都行”,这似乎是科学的多元主义。阿伽西的科学文化多元思想不是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阿伽西对于科学文化采取多元的、批判的理性主义观念,产生于西方的现代科学以及科学文化思想。它不是确定性的或是完全正确的科学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西方科学文化思想也对社会文化及其人类生存产生过错误的导向。我们不应该把西方的科学文化思想强制性地确定为一元的标准,把它强加于不同于西方的科学文化之上。众所周知的“李约瑟难题”让许多有识之士感到困扰,其中也包括很多中国学者,但是大家可以反问一下,这个问题是以什么科学标准提出来的?这是在西方科学文化语境下来谈论中国的科学问题时所产生的疑问。

我们要批判性地分析科学文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才能看到科学文化的多元性。第一,虽然科学知识是一元的,但是科学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决定了科学文化有其多元性。科学知识是普遍性的,但是生长和发展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科学文化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行为生活方式,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文化,也就决定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科学文化思想。第二,科学是对自然认识的产物,人类面对的是同一个自然界,但是科学的主观认识选择却是迥异的,这便促成了不同的科学,中国人和欧洲人一直关注着自然界的不同方面。正如爱丁堡学派所论述的,科学绝不是对自然界的僵硬反应,而是一个灵活的、人为建构的过程。在科学的建构过程中,各种非科学的因素都介入其中,因此科学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建构论对于诠释科学的社会性无疑富有成效,因此它为文化的科学观找到理论依托提供了可能。[5]我们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无论从文化的民族性,还是科学自身的不同性,都说明形成于不同语境下的科学文化也是多样性的,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科学文化必然是多元式的。我们之所以不能把科学和科学文化看作是确定性的、毫无疑问的事实,就在于此。阿伽西的多元论科学文化观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文化思想,在不同的科学文化发展过程中寻求共识,促进融通进步。

四、约瑟夫·阿伽西科学文化观评价

(一)阿伽西科学文化多元论的价值

科学文化多元论是现当代许多人类学家和哲学家所主张科学文化发展的主要观点。科学文化多元论在批判文化一元普遍性和相对主义的不可通约性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多元性构成了科学文化多元论的基础。一元普遍性和相对主义共同的缺点是无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统一的辩证关系。科学文化普遍性强调的是天下文化的大同,其实质是强势文化推行自己的价值标准,用来衡量其他文化。这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体现,也是欧洲中心论的理论借口。相对主义认识到了文化多元性的存在,但是相对主义的不可通约理论使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处于完全分割的状态,这将使文化发展失去新鲜的血液,最终导致各个孤立的文化枯竭,以至于走向灭亡。

阿伽西主张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即在不同的需求中进行理性的争论,来确定当前合理的、满足需要的“答案”。阿伽西所要强调的是在不同文化中彼此尊重、了解、包容,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交流对话的科学文化关系。多元论是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之上保持自己的特质,通过交流和对话达成共同的、有利于发展的统一意见。西方科学文化意识形态的强势,对于发展中国家造成了科学文化地位和交流的不平等,阻碍了不发达地区科学文化的发展,也阉割了全球科学文化多元的存在。特别是在近代西方科学大步的前进,科学文化的理性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的危机,这充分暴露了西方纯粹理性文化的人性缺失,使得人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其他文化价值所在,促使科学文化价值趋向多元,所以科学文化的多元论在此也达成了共识。在平等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沟通,取长补短,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使不同的文化保持活力。不同文化的互补也是人类文化整体发展的需要,这样人类文化才能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延续。不同文化之间的张力给人类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阿伽西的科学文化观走出了科学一元论的范式,改变了传统的科学哲学特别是实证的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理论范式。阿伽西的科学文化多元论思想理论范式,使狭隘的科学一元论得到终结。多元论的科学文化观形成是对科学主义的有力反击,说明科学不是一元的,科学在其活动中是有其文化意向的主观选择的过程。人类文化多样性决定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萌生的科学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识。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科学时,价值自然也就进入了科学的视野,从而使一元的科学理性地转变为科学文化价值的多元化。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使科学文化呈现出多元的理论范式,从而否定了科学理性和逻辑实证方法的确定性。科学文化的多元论克服了科学文化一元论和相对主义的缺陷,使不同科学文化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既体现科学文化的民族主体意识,又与其他科学文化和谐共存。人类科学文化呈现出开放的多元性、完整性,互相融合,共谋发展。在科学文化多元的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中,因为科学产生于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之下,因而会有矛盾存在,但是这种矛盾不会是萨缪尔·亨廷顿(Huntington.Samuel.P)所称的全球“文明冲突”。科学文化在不同交流过程中会有竞争,我们要在科学文化差异竞争中批判性地找到科学文化发展的合理桥梁。科学文化多元化最终目标就是要达成人类文化多元共生、文化互补的新格局。

阿伽西的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科学文化思想对于我们认识科学文化和考察科学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有很大裨益。在全球性的文化传播下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且认识到不同科学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也深刻地意识到不同科学文化之间的影响是不可能回避的。那么,这种科学文化之间不可否认的差异和互相影响,让我们思考怎样去构建社会的和谐文化。进行和谐科学文化的建设,我们应该有差异、共存、尊重、平等的理念。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之上看到差异,看到不同文化的价值所在。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充满生机的保证,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促进了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面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我们要坚持批判和宽容的态度,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和而不同的原则,进行科学文化的交流,而不是盲目地排斥。科学文化多样性并不意味着隔膜甚至冲突,我们要在维护科学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科学文化的统一性,寻求多样性中存在的共同价值,加强文明间的对话,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是和谐文化应有之意。[6]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文化的多样性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在多元的文化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和谐文化承认科学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和谐,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创新的条件。

(二)阿伽西科学文化观的局限性

阿伽西思想中的多元论的批判理性主义没有一个确定性的标准,在不同答案中通过理性争论,得出合理的、适合需要的答案。那么怎样的答案是合理的,合理的原则又是怎样确定的,这都是难以回答的。因为不同的文化发展,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自我需要,只是按照需要来确定多元论的合理答案,是不可行的。需要的不同所需的答案即是不同,没有一个完全需要是共同的,所以多元论合理无法达成一致,也就是多元论的合理标准是无法确定的。再者,文化中艺术、宗教、哲学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进步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每一共同体所需要的合理发展需求也是有差异的。多元论是宽容地容纳了不同标准的共同存在,根据需要的合理性进行选择。多元论有其进步意义,避免了一元论标准的绝对性,即避免了强加衡量其他文化,压制异己文化进步;同时也有助于在坚持文化标准的相对性基础之上进行交流,是不同文化得到和谐进步的源泉。但是我们要看到多元论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认识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世界文化的整体融合。

阿伽西的思想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倾向。他认为: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没有分界线。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反对把科学从文化整体中分离出去,完全否定科学与其他文化的区别,甚至认为科学与文化、宗教、巫术等同样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合理性”或同样不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合理性”,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这实际上是将人类的所有文化都拉向同一平面,并将人类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文化精神统统撕成碎片,其结果必然导致整个文化的平庸化和颓废化。”[7]阿伽西的科学与文化不分界,多元论的标准的无法确定,这些最后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怎么都行”(费耶阿本德),使得阿伽西的思想滑向极端的非理性主义。“怎么都行”拒斥一切方法,但是也不反对一切方法,提倡宽容接受任何方法原则。阿伽西与空洞的“怎么都行”不同之处是在于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是有其合理标准选择的,不是无法确定的“怎么都行”的标准。

[1] P·Feyerabend.AgainstMethod[M] .London:New Left Books,1975.295.

[2] [3] 约瑟夫·阿伽西.科学与文化[M] .邬晓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28-56.170.

[4] 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M] .汝强,江枫,邱仁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7.

[5] 江晓原.多元文化中的科学史[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79.

[6] 张小平.和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7.

[7] 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6.

猜你喜欢
科学主义理性主义人类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人类第一杀手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文视域中的中学哲学教学思考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