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科技动员工作创新发展

2010-04-07 06:42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孟昭斌少将
国防 2010年12期
关键词:动员装备科技

■ 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 孟昭斌 少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防动员保障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积极适应国防动员保障方式变革的新形势,以装备保障方式变革为牵引,扎实推进军民科技融合,努力实现科技动员工作创新发展。

一、更新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

科技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装备保障资源潜力转化为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部队保障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更新思想观念,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科技动员工作创新发展。

深化科技动员工作,是推动军民融合体系建设的实际举措。胡主席从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高度,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近年来,各级科技动员办公室认真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以科技对接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军民科技融合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深化科技动员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促进科技动员工作的深入发展。

深化科技动员工作,是推动装备保障方式变革的时代需要。随着大量高新武器装备、特别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不断列装,部队装备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对装备保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军区部队正在全面开展“装备保障指挥由程式流转向精确快捷转变,维修保障由基于型号向基于状态转型,储供保障由数量规模向集约高效深化,装备管理由经验粗放向科学精细转化,力量运用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多能拓展”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变革,大力推进装备工作创新发展。科技动员工作是装备工作的“助推器”,应积极融入变革大势,探索推动装备保障方式“五项变革”的方法举措,为装备保障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深化科技动员工作,是实现自身建设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军队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编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动员对象的不断变化,对科技动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传统的动员模式、方法手段和运行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要求。科技动员工作必须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认真总结经验,破解发展难题,理清建设思路,完善建设模式,健全制度机制,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二、坚持变革牵引,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思想决定出路。我们要积极适应平时应急、战时应战需要,切实理清科技动员工作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科技动员工作的科学发展。

努力实现动员职能由单一型向多能型拓展。紧贴“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需要,积极拓展科技动员的保障职能,努力实现由遂行单一支前保障任务向遂行应急和应战多样化保障任务转变。一要持续巩固支前功能。围绕“能力保持”的目标,结合担负的任务,进一步优化装备科技支前保障方案计划;结合动员潜力调查,开展组织机构、力量规模、编组形式的研究,搞清动员需求;结合参训参演,加强与战略加强力量、战役本级力量、配属支援力量的对接,明确对口支援关系,形成支前保障能力。二要积极拓展应急功能。围绕“反应快、转化快、行动快”的目标,完善遂行应急任务的方案计划、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等工作,加强工程装备、破障器材、船艇工具等相关力量建设,强化军地情报共享、决策会商、行动互动等机制建设,确保在重大活动安保、抗灾救灾和应对其他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大作用。三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围绕“合作共赢”的目标,按照“提需求、搞协调、抓落实”的步骤,积极促进军地双方在产业协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接交流,推进军民科技对接活动由“随机化”向“常态化”转变、合作项目由“小型化”向“规模化”转变、技术产品由“常规化”向“高端化”转变,切实趟出一条科技动员工作军民“兼容式”、“共赢式”发展路子。

努力实现力量编组由数量型向能力型跃升。围绕“人装结合、能力可靠”的目标,优化力量编组,加速转型发展。一要完善力量配系。进一步优化力量布局、专业构成和配套标准,建强基本队伍和首批动员队伍;健全“经费筹措、资格认证、参与军事项目革新、到部队巡回修理”的运行机制,规范“专家咨询员”队伍;认真梳理高新装备保障专业人才动员需求,加强与承研承制单位的对接协调,用好战略支援队伍。二要细化专业分工。近年来,部队列装的武器装备高新技术含量高,涉及多个厂家、多种专业,无论哪个专业的保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整个武器系统功能丧失。因此,部队要认真解析高新装备的专业岗位,准确提出动员力量专业需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需求,细化专业分工,具体落实到人,并按需进行模块组合,准确生成保障能力。三要实行体系化编组。要利用大型企业全国性售后服务网点专业工种齐全、器材设备配套、维修能力可靠的优势,组建军民通用装备的野战维修体系;利用地方物流配送体系连锁化、信息化、规模化的优势,组建装备物资器材的供应保障体系;利用地方仓库区域布局合理、组织体系完整、作业机具配套的优势,组建野战仓储体系。

努力实现物资储备由分散型向集约型整合。要扎实解决好“物资器材储备分散、数量不足、配置不当”等问题,积极促进物资储备的“集约化”建设。一是着眼信息共享,加强“软”储备。扎实搞好潜力调查,切实把各种潜力的分布、状况、结构搞清楚,把动员企业的产业规模、主营业务、转(扩)产能力搞清楚,把动员力量的专业技能和实际能力搞清楚;组织潜力调查会审,定期汇总相关数据,完善潜力调查数据库;加强对动员信息的管理使用,探索建立军地信息交流机制,实现动员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建设保障基地,强化“硬”储备。采取“纳入规划统筹、区分层次建设”的办法,建立全域覆盖、层次衔接、形式多样的保障基地。对需要建设的保障基地数量、规模、位置进行逐级论证,并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争取纳入“十二五”建设整体规划;要区分后备修理工厂、维修站、物资器材储备供应仓库(站、点)三个层次,构建以后备修理工厂为支撑、维修站为骨干、物资器材储供点为补充的遍布战役通道和预设战场的网状支前保障体系。三是做好“四个计划”,保持“活”储备。计划储备是储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激活保障资源、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保证。要掌握船舶修造、工程机械、特种装备等重要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配送网络,做好企业动员计划;要掌握大型维修机具、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检测检修设备的分布情况,做好动员征用计划;要掌握部队体制内较少、遂行任务必须的装备、物资、器材和配件的分布情况,做好动员征集计划;要掌握对部队装备保障有特殊作用的高素质人才分布情况,做好动员征召计划。

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建设由自主化向规范化突破。科技动员工作涉及军地多个系统、多个部门、多个专业,必须加大“统”的力度,着力构建规范统一、标准一致、职责明晰、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一要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要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思路,进一步明确职能分工,规范工作流程;要适应政府机构编制调整的新形势,积极吸纳新的动员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科技动员系统职能;要加强科技动员办公室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提供相关保障,确保运转顺畅。二要进一步健全法规政策体系。依据《国防动员法》,积极推进科技动员法规制度建设。各单位要按照“用好成熟的、制定急需的、修订过时的”思路,积极调整充实完善地方性、行业性法规制度,着力构建一套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彼此协调的法规政策体系,促进科技动员工作的法制化、正规化、科学化。三要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要规范好会议培训机制,各级每年要召开一次科技动员工作会议,组织一期工作人员培训;要规范好方案对接机制,每年组织方案计划修订对接,形成完备、实用的方案计划体系;要规范好训练演练机制,区分岗位自训、挂钩联训和编组合训三个阶段抓好训练落实,结合地方和部队重大活动摔打锻炼队伍;要规范好检查指导机制,加大检查指导和考核评比力度,完善各级检查考评体系。

三、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抓好创新实践

科技动员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创新实践平台,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密切军地协调、狠抓工作落实。

要解放思想,加强理论研究。目前,科技动员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科技动员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要针对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常态化的特点,研究解决科技动员速度如何“迅即”的问题;针对装备动员的主体动态变化的特点,研究解决动员力量如何“建设”的问题;针对装备动员责任主体多元的特点,研究解决动员政策“规范”的问题等,持续推动科技动员工作创新发展。

要密切协作,形成建设合力。科技动员工作是军队装备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不断密切军地关系,努力促进军地协作。装备部门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搞好科学论证,合理提出动员需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好主体作用,加强对人、财、物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相关单位要按照部队的要求,认真搞好平时动员建设和准备,为部队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要真抓实干,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既定的思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科技动员各项工作落实。要强化责任抓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要突破难点抓落实。把解决问题作为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回避矛盾,下大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要结合实际抓落实。从工作实际出发,把各级指示精神与自身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立足自我,不等不靠,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猜你喜欢
动员装备科技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科技助我来看云
音乐迪斯尼
科技在线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