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复式思维句式英译研究
——以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为例

2010-04-07 18:30黄中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布洛陀双行复式

黄中习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壮族复式思维句式英译研究
——以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为例

黄中习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文章比较分析汉壮民族的复式思维句式与英语民族的直线思维句式之差异,认为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的文体结构最大特点是骈偶重述句式,并举例说明壮族文化典籍中骈偶重述句式的三种英译方法。

壮族;复式思维句式;英译;《布洛陀》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语言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文字体系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英民族思维方式及语言句式差异是个有待研究的新领域。在编选研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壮汉英对照)中,作者发现骈偶重述是《布洛陀》句式的最大特点,运用最广泛,充分体现了壮族复式思维的特征和偏爱对称的审美观念,也是英译《布洛陀》的重大难点之一,值得深入探讨。

一 汉壮民族的复式思维与英语民族的直线思维

(一)汉壮民族的复式思维方式

日本学者古田敬一曾指出:“日本的俳句,没有任何形式的对偶格。这是因为日本人多是直线思维,不像中国人用复式思维的缘故。他所说的复式思维,就是一句话说完了,还要用另外一句话再重复一遍……就适合复式思维的内容表达方面来说,一个好的文体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它要两两对立,一式到底;没有回复,不作停留,要有一体连贯的顺畅表达。第二、对立两句的句式长短,要前后一律,符合人们视觉上整齐美观的要求;第三、对立两句的句式长短,要能灵活变化,长短随意,不受限制,以适合不同内容、不同场景的需求。第四、相对词语的用法,要有讲究,要有技巧,但不能既定在某一层次之上,要适合不同阶层、不同人士的需求。”[1]P1-3汉族复式思维在汉语行文上体现为骈偶对仗的大量使用。骈偶对仗历来是我国诗文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学的庄严殿堂,先秦散文,汉代骈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明清八股文及对联,无不如此。

壮族人民行文说话有复式思维的特征和偏爱对称的审美观念。由于历史地理上的原因,加之很久以来壮族先民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其语言文化深受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壮族先民创造的古壮字就是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识音会意的方块字。包括壮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偏好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及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重视事物成双配对的对称和谐。讲究对称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大至宫殿陵寝、庙宇神社,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日常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左右对称。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骈偶文化,人们对骈偶的喜爱,融汇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无所不在。

壮族麽经手抄本、《布洛陀经诗》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诗句行文不跨行,一行文字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动词时态变化很少,极少使用连接词,语气助词不多,修辞手法多样,行文分行成句,但没有标点,这些是其语法特点。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的文体结构最大的特点是骈偶重述的句式。每句五言,有的两两成对,有的反复重述,大多押腰脚韵和头脚韵。此类句式使用频率很高,堪比汉语典籍的偶对用法,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布洛陀》的篇章句式多以反复式发展的螺旋型结构对一种意思加以开展,大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反复论证”的作用。其句式的语法功能或是表示突出强调,或是出于延伸押韵,有的词语并非确指,而是泛说。例如,《布洛陀》第八篇《祖王与罕王》有很多骈偶重述的句式例子(例子中前面是拼音壮文,后面是汉语译文):

例1:Ien boh meh gangj haemz父母说话狠毒变成仇家;

Ien nanghlaeng gangj yak 外家说话凶恶结成冤家。

De ma dwk ciuhlaeng 它传递到给我们后一辈;

De ma daengz ciuhneix 它传递到给我们这一代。

Ro raouz hengz congz byat 我们该做一桌祭品来还愿;

Ro raouz hab congz ien 我们应备一台供品来解怨。

Guh byat naj baed sien (我们该)在佛仙面前做禳解;

Faenz ien naj mehlauz (我们应)在母神面前来还愿。

Ciuhlwg raeuz doengz vanz 我们的孩子一代也一起来还愿;

Ciuhlan raeuz doengz coq 我们的孙子一代也一起来祈祷。

Doengz soq ien ciuhnduj(我们)一起倾诉前世的冤仇;

Doengz soq boux ciuh gonq(我们)共同倾诉前世的人家。

在例1的每两句中,第二句都是第一句的重述;意思一样。又如,在:

例2:Fwngz dop laih mbouj baenz单手做事什么都不成;

Maiq caux ranz mbouj baenz 鳏寡人家成不了家业。

Vuengz yaek saet deuz anq 大王计划要逃离安圩;

Vuengz yaek suenq deuz biengz大王打算要逃离领地。

Anq yaek nya cix nya 任由安圩杂乱而无章;

Biengz yaek nyungq cix nyungq 任由国土纷乱而无序。

Laux banj caux daeuj siengj 村里的长老就来商量;

Laux biengz caux daeuj suengq 地方的长者就来斟酌。

例3:Yah caux hauq dihdanz媒婆才喋喋不休地说;

Yah caux han dihdad 媒婆才滔滔不绝地讲。

例4:Doiq dinswix swq ma 媒婆就提起左脚回来;

Doiq dingvaz swq dauq 媒婆就提着右脚退回。

(以上句例参见张声震等,1991:591-639)

这样骈偶重述的句式比比皆是,成为了《布洛陀》最有特点、使用最多的行文句式。这种句式相当于汉语的偶对句式或复沓句式,是一种强调表达的修辞方法,也类似 “四平八稳、四面八方、一心一意、三言两语,四通八达,七上八下,十全十美”等汉语成语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祖王与罕王》叙说,原来世界上并没有冤仇冤家,接着反复列举了冤仇产生的22种情形,如水牛踩踏秧苗,马儿闯进水田,羊儿挤破篱笆,人家折断竹笋,等等。后来媒婆给鳏寡的父王说媒,反复提到了父王悲凉生活的 7种情形。这样的反复重述例子数不胜数。

这种骈偶重述也是壮族民歌、排歌、嘹歌、欢歌和山歌的常见句式。

(二)英语民族的直线思维方式

英语民族(乃至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主要特点。语篇上强调篇章段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表达的思想必须做到与语义直接相关。文章紧紧围绕着主题段展开,段落语句必须以一定连接手段按固定顺序, 合乎逻辑、明晰地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直线流动的实体,有直线思维的特点,其语言字句多以散行行文为主,不强调骈偶的句式。英语行文说话中重复部分多作省略,而不是反复重述。

英语是拉丁字母音节文字,英语诗行就是音步(foot)、节奏(rhythm)及用韵(rhyme)相同,诗行的长短不一定相等,而且英语诗歌中一行一句的句式并不多见。就是在类似对偶的的英雄双行体诗歌(heroic couplet)中,使用的多是“开放双行体(unclosed couplet)”,而非“开放双行体(unclosed couplet)”。英雄双行体使用抑扬格的节奏,十个音节前轻后重、前短后长,节奏分明,每两行句尾用韵,比较对称。“闭合双行体”就是把一个句子或一个完整的句法单位的结尾保持一致,不依赖上下文,两行诗具有完整、独立的意义。持续不变地使用闭合双行体意味着两行诗就相当于一个诗节;开放双行体的重音句型常与抑扬格标准不尽相同:句子结构不对称,每对诗行自由发展,韵律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色彩而不是作为诗歌的休止符。两行诗中的第二行含义有时还不完整,需要依靠下一个双行诗来续完,这体现了英语民族直线思维的句式特点,例如:

闭合双行体句:

One prospect lost,another still we gain;/And not a vanity is giv’n in vain.

(诗节大意是:失去一种前景,我们还有另一种希望;/凡事只要追求,就不会失之徒劳。)

开放双行体句: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 Could frame their fearful symmetry?

(诗节大意是:老虎,老虎,你灿灿发光,/将黑夜的森林照得通亮。/ 什么样超凡的手和眼睛 / 塑成了你可怕、均称的体形?)

又如,英国诗人约翰•德纳姆(John Denhem) 的长诗《库泊山》(Cooper’s Hill)运用的是英雄双行体句,五音步抑扬格,其中一节是这类诗体常引的例子:

O could I flow like thee,and make thy stream / My great example,as it is my theme!/ Though deep,yet clear,though gentle,yet not dull,/ Strong without rage,without o’er-flowing full.

(诗节大意是:啊我愿像你一样的流,使你 / 做我的榜样,因为这是我的主题!/ 虽深,而清,虽柔,而不迟缓,/ 强而不狂,不满得要泛滥。)

反过来说,我们汉译一些英语句子,则多用偶对句式,例如: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Faith will move mountains.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an the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Jack of all trades is of no trade. 万事皆通,一无所长。

Sadness and gladness succeed each other. 悲喜互继,哀乐相续。

Joy often comes after sorrow, like morning after night.暮去必将朝至,苦尽常会甜来。

因此,在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壮族复式思维与英语民族直线思维的差异,把握这两种思维方式下语言句式的不同特点,使译文更加规范地道。

二 《布洛陀》骈偶重述句式的英译方法举隅

《布洛陀》研究是近年来壮学研究的重点。《布洛陀》是壮族民间麽教韵文体的“宗教文学”和壮族文化“经典史诗群”。它“在壮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和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2]P35-48可以说,“布洛陀文化,就是壮族及其先民崇奉布洛陀为创世神、始祖神、宗教神和道德神,并遵从其旨意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观念性体系。布洛陀文化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史诗文化、布洛陀宗教文化、布洛陀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谣文化等。”[3]P65

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是在《布洛陀经诗》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基础上精选而成,将是“壮族典籍英译研究——以布洛陀史诗为例”课题的标志性成果。在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以翻译的可读性为中心取向,以当代西方普通读者为对象,以便西方普通读者能够顺利阅读。笔者认为,“传神达意”翻译标准的核心是以流畅的当代英语表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力求传神地达意,也就是要充分实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的文本目的,这也是民族典籍英译译者的根本任务。对《布洛陀》中大量骈偶重述的句式,除了以诗译诗的原则外,我们主要以如下三种译法进行翻译:

(1)对照原文诗行,以相应的英语句式译为数量相等的两诗行或多诗行,在可能的情况下,译为英雄双行体诗歌形式。譬如,我们把例2中的8行英译为:

Alone and helpless, he achieves little.

A single hand does not make a family.

The king plans to quit his kingdom;

He intends to go away from his land

And leaves his kingdom leaderless.

So it goes ungoverned and out of order.

The village elders try to think a way out for him;

The chieftains in the town try to give him a hand.

以上译文行数与原诗行数一样,而且每行独立成句,意义完整。在我们的《布洛陀》英译文中,这样的句式数量相当多,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壮族行文骈偶重述句式的特点。

又如,对例1的第1、2、5、6、7、8行,我们的英译文是:

There comes enmity when parents speak ill of their children;

Enmity arises when evil words come from the parents-in-law’s.

We’d better offer ample sacrifice in great sincerity;

We’d better gives enough sacrifice to do away with enmity.

So here goes the sacred rite for Buddha and immortals;

So there goes the sared ritual for Mother Goddess.

(2)把两行骈偶句式合译为组成完整一句的两个诗行,譬如,我们把例4的两句英译为:

She runs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king’s,

First with the left foot and then the right one.

这样处理的译文占一定比例,比较符合英语的行文方式,能更忠实传神地译出原诗的意义。

(3)把骈偶重述句式合译为组成完整句子的两行或多行诗句,譬如,我们把例1的第3、4句和最后四句分别英译为:

The enmity passes on to later generations,

Which still remains in our generation now.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should pray together

To confess the enmity of our former generations

And to repent the hatred of our earlier ancestors.

Let us remember the lessons of our forebears.

对例3的两行,我们的英译文是:

The lady match-maker goes with her words,

Talking her head off till the very end.

这样处理的译文也占有不少,比较符合英语的行文方式,忠实传神地译出原诗的意义。

三 结 语

壮族典籍英译要传达壮族人民的语言文化特色。当代翻译研究一个最本质的进展就是越来越注重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整体性深入思考。复式思维是壮族人民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骈偶重述句式是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最突出、运用最广泛的句式特点。我们英译《布洛陀》的英译是以“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来指导,骈偶重述句式的英译主要使用了以上三种方法,其选择以是否恰当为依据,在尽量贴近原文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之间寻找平衡,以流畅的现代英语进行翻译,传达壮族复式思维的句式特点,力求忠实传神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化翻译效果,让不懂原文的广大中外英语读者知道、了解甚至欣赏原典的思想内容及其文体风格,读到与原典意义相当、语义相近、文体相仿、风格相称的英译文,从而全面准确地了解蕴含在民族典籍文本中深厚的壮族文化思想,让英语世界了解壮族布洛陀文化的精华。

[1]朱承平.论复性思维与对联文体[A].黄中习.中华对联研究与英译初探[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2]覃乃昌.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3,(3).

[3]张声震,等.布洛陀经诗[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校:周 欣)

H259

A

1673-2219(2010)10-0169-03

2010-05-11

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西部项目“壮族典籍英译研究——以布洛陀史诗为例”(项目编号08XYY 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黄中习(1966-),男,广西田阳人,壮族,广东金融学院ESP研究所所长,副教授,英语博士,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典籍翻译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布洛陀双行复式
垄畦类型对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澳门复式住宅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周铁衡
广西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概念隐喻认知分析
——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为例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
玉米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点
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
壮族麽经布洛陀中的“麽汉皇”与布依族摩经中同类题材文献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