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层干部必须履行好四大职能*

2010-04-11 20:2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分管领导师生员工中层干部

虞 文 清

(湖州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高校中的院系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等都属于高校的中层干部,是一个学校办学所依靠的骨干力量。中层干部的角色特点是群众性、服务性与专业性都比较强。由于成天与广大师生员工打交道,所以,一方面,中层干部处在师生员工工作的第一线,对师生员工的情况比较了解,师生员工的困难、矛盾、意见、情绪,第一时间反映给了中层干部而不是学校领导。当然,要掌握群众的确切信息仍然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真心感受。另一方面,师生员工对中层干部的监督也比较直接与方便。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层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师生员工的眼皮底下。因此,中层干部要十分注意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虽说“领导就是服务”,但是对中层干部来说,从事宏观决策的问题不多,日常从事的大多数是执行性的服务工作,如贯彻执行学校的指示与决定,完成岗位目标责任制规定的各项工作要求,解决师生员工提出的各项具体问题等,因此服务性相对更强。虽然中层干部下面还有普通教职工和办事人员,但是中层干部对于办事负有直接的责任。中层干部是管落实而不是管传达的,这就需要中层干部有务实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如果说学校领导的才能主要体现在“运筹于帷幄之中”,那么中层干部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决胜于千里之外”。中层干部要胜任职位,必须履行好以下四大职能:

一、对下履行好领导职能

中层干部对于本部门成员来说是领导,要带领本部门人员共同完成学校布置和岗位目标所要求的各项工作。中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是:对本部门的工作大胆负责,大胆管理,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师生员工满意的干部。如果身为中层干部,对本职工作缩手缩脚,工作迟迟不到位,老是完不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或者在接受任务时挑肥拣瘦,或者跟领导讨价还价,或者完成任务时大打折扣,这显然是不称职的。

1.要制定好具体的工作计划 要把学校计划与党政领导的思想、意图、指示转化为本部门的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包括工作目标、方法步骤、时间要求等要素。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计划,就事论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好工作的。在进行决策、制订规划或计划及实施方案时,必须注意留有余地,保持必要的弹性,以适应客观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比如突发事件),缩短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主观与客观的差距,增强决策、规划等的应变能力,实现更有效的领导。

2.要组织广大教职工实施既定的计划 计划制定后,首要的任务是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明确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能分工,必要时,抽调人力、物力共同攻关,一起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中层干部不能满足于当“先锋”,只顾自己往前冲,而要当“中锋”,组织队伍一起干。正如江泽民所说:“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是否称职,不能仅仅看他本人的工作是否积极,那样就把标准降低到一般干部的水平了,更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否把广大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他们为实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1](P141)也就是说,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仅仅自己埋头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及时激励部属一起干。部门工作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外,更重要的还要创造催人奋进的环境氛围。激励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使全体员工保持旺盛的斗志。一方面,中层干部要做到是非分明,赏罚得当,政务公开,管理民主,由此调动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积极性与工作主动性;另一方面,中层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高校之间、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竞争激烈,所以在开展工作时要注重人文关怀。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P34)由于人性中最重要的秉赋是被人赏识,所以,作为一个中层干部,要多把成功的机会让给下属人员。

3.要经常性地开展检查督促工作 计划落实和工作布置后,中层干部除了自己带头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经常督促下属人员完成各自的工作,并且在必要时逐项检查完成任务的进度、质量等,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不能光停留在布置任务上,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督促。只有认真仔细的检查才是最好的督促,否则,再好的计划都有落空的可能。

4.要善于总结经验,探索工作的规律性,并制定相应的制度 如果是常规性工作,不能年年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而要“吃一堑,长一智”,力争每年都有新的突破,并要使该项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循。积极主动、忘我牺牲,对于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但绝对不是生存的根本。靠主动奉献只能维持一时,铁的制度才能维持长久。如果是非常规性工作,则更要静心研究,精心布置,防止出现大的纰漏,并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

5.要积极争取支持 积极争取校领导对本部门或学院工作的关注、关心与支持是做好部门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层干部除了要搞好自身班子的团结外,能争取到上级领导的支持也是一种能力。

二、对上履行好参谋职能

中层干部一般不直接参加校务决策,但对决策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比起一般员工来说要大得多。中层干部的参谋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校领导征求意见时对某一问题积极进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自己有了好的主意时主动向校领导汇报自己的想法,献计献策;三是参加校长办公会议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主张。所以,中层干部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多多关心、关注学校全局性的工作,“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但是,必须清楚,中层干部对全局工作有建议权,无决定权,切不可“越位”。如果中层干部在涉及全校性的重大问题上不请示不汇报,擅自决定,轻率承诺,肯定是要出乱子的。所以,中层干部在当参谋时要做到三思而言。

1.要多用脑子少用嘴 给领导当参谋与从事科研不一样。科研工作贵在创新,一百个新想法中哪怕只有一个半个是正确的,深入研究下去也可能会获得很大的成功。当参谋可不是这样。如果你给领导提的一百个建议中只有一个半个是正确的,那问题就相当严重了。古人说 “三思而行”,对于当参谋来说则是“三思而言”。给领导进言要考虑成熟,既要注意进言的时机,也要注意进言的地点与场合。就时机来讲,最好是选在个人或班子成员一起到领导办公室去汇报的时候;内容上也要简洁明快,一件事归一件事,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要信口开河,否则不但无助于领导的正确决策,反而会干扰领导的决策。

2.要提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把矛盾上交 中层干部在汇报工作或其他工作中遇到矛盾问题时,不能简单地问领导怎么办,让领导给我们出主意、想办法,而要汇报自己考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好是提供两套以上的方案供领导决策时参考。领导可以在你的两套方案中择优选择其中的一套,或者把两套方案的优点加以综合,或者在两套方案以外提出更好的方案。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是你给领导当参谋而不是让领导给你当参谋,就具体工作而言,你应该比领导更清楚。

3.要多出好主意,少出坏主意,不出馊主意 如果说主意好坏的区别在于能力水平的不同,那么,好主意与馊主意的区别则在于主观动机的不同。中层干部给领导当参谋一定要出于公心。出于公心的建议即使是错了,领导也能谅解。如果动机不纯或公私兼顾,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领导的信任。在这里,一定要反对瞒天过海式的“小聪明”。

4.要敢于坚持真理 向领导谏诤而不唯唯诺诺,更不能颠倒是非以讨领导的欢心,该为民请命时就要挺身而出,有时甚至还要不怕得罪领导,这样才能尽量减少领导的决策失误。古人说:“千人之喏喏,不如一士之谔谔。”正直的领导不但不会因此怪罪你,反而会心存感激地器重你。

三、上下之间履行好传递职能

中层干部是领导与师生员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中层干部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这项职能发挥好了,上下之间就能关系融洽,互相信任,桥梁畅通,纽带牢固;反之,就会变成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上级怪你不会办事,群众怪你封锁消息,桥梁梗阻,纽带断裂,并由此引发各种矛盾。

1.要贯彻执行好学校党委或行政领导班子的指示与决定 江泽民说:“所谓领导,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之中,为群众所掌握,从而实现对群众的领导。”[1](P141)中层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指示与决定前一定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抓住要害。在贯彻执行中要理直气壮地给师生员工解释学校指示的精神实质与真实意图,使学校决策变成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千万不能简单化地,更不能带有情绪地传达学校指令,“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贯彻学校的决策时,千万不能在教职工和学生面前对学校的大政方针乱发议论,评点品足。

2.要把自己了解到的师生员工的意见、呼声、愿望、要求和情绪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学校领导汇报 这种汇报不是传声筒式的信息反馈,更不是指名道姓的“打小报告”,而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反映的是师生员工的真实意愿,并且要把自己对这些信息的看法与态度也汇报给领导。中层干部虽然天天生活在群众之中,但是“身入群众”并不意味着“心入群众”。因此,密切联系群众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既要带着“耳朵”去倾听群众的意见与呼声,又要带着“嘴巴”去了解群众的愿望与要求,更要带着“心”去体验群众的情绪与脉搏。

3.要处理好与不同领导的关系 中层干部的上头一般有分管领导与主管领导,无论是正职还是副职分管,中层干部都要服从领导,切不可做那种只认主管“一把手”,不认其他领导的事。有些中层干部可能资格比较老,水平比较高,能力比较强,手中掌握的权力也比较大,有些方面可能超过某些分管领导。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工作中的问题该请示汇报的一定要请示汇报,这既是一个工作程序问题,也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工作问题应该就事论事,不能就人论事,更不能多头请示,否则就可能无所适从或制造矛盾。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请示分管领导。如果分管领导对所请示的工作有明确的指示,就按分管领导的意见办理。如果中层干部对分管领导的指示不满意,需要请示主管领导,也应该与分管领导一起到主管领导那里去,至少把分管领导的意见汇报给主管领导,最后由主管领导拍板定夺。

四、平行部门之间履行好协调职能

在一个单位内部,往往有许多平行部门,存在各种平行关系,比如院系之间的关系,院系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等。各部门之间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发生横向联系,作为中层干部,要做好各种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协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或院系沟通信息 信息不畅,运行封闭往往是部门之间产生矛盾与误会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层干部要有清晰而准确的角色意识与角色定位,轮到你当主角时要勇于承担责任,轮到你当配角时要主动服务大局。中层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必须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考虑问题时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不能光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组织上要坚决服从大局需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必要时不惜牺牲某些局部利益,不能把自己分管的领域当成独立王国。工作上要主动服务于大局,主动配合,在与兄弟部门发生关系时,甘心当配角。在兄弟部门或院系工作配合中切忌瞎猜疑。

2.要尊重兄弟部门 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发生矛盾时要首先检讨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唯我独尊,对兄弟部门或院系提过高要求,也不要对兄弟部门或院系的工作评头品足,“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这里是适用的。

3.要互相帮忙而不要互相拆台 兄弟部门或学院虽然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但更是友好的合作伙伴。发现问题要及时给别人提个醒,不要冷眼旁观,站在一边看别人的笑话。美国哈佛大学管理专家杰克·韦尔奇说过:“在现代社会,竞争是必然的,但不能因为竞争,就去摧毁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现代中层领导更需要这张王牌----互相信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分管领导师生员工中层干部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要把《中国火炬》及时传送到分管关工委工作领导手中
意见一致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普安县召开全县离退休干部、关心下一代、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开阳县召开老干部、关工委、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