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补托法治疗慢性鼻窦炎96例疗效观察

2010-04-13 02:22毋桂花南志勇王利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窦口鼻道鼻窦

毋桂花 ,南志勇,王利华,李 华

(1.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山西 太原030024; 2.广东省中山市南朗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中山 528451;3.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鼻流浊涕,量多或黄或白黏,鼻塞,头闷,嗅觉迟钝,记忆力减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由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及时,或未彻底治愈,或反复发作而致。其发病机制西医认为主要是由窦口引流不畅,纤毛运动障碍,分泌物排泄不畅引起。中医称之为鼻渊,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肺脾气虚,清肃无力,湿浊上泛,日久痰浊阻窍。近年来,我们采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9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49例,女47例;年龄7岁~50岁,平均 18.5岁;病史最短 1年,最长10年。

1.2 诊断标准

慢性鼻塞,流涕,或黄或白黏,头闷,头疼,记忆力下降,每次发作超过2 w,每年发作超过3次;鼻内窥镜检查鼻腔及各鼻道无新生物,但见异常分泌物附着,尤以中鼻道为甚,鼻中隔偏曲无碍窦口引流,中鼻甲黏膜充血水肿;鼻窦影像学检查示单一或多发鼻窦黏膜肥厚或积液;舌质淡或淡暗,苔白或白腻。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黄芪 12 g,党参 12 g,白术 9 g,茯苓 15 g,当归 9 g,川芎 6 g,白芍 12 g,炙甘草 6 g,陈皮 12 g,泽泻 12 g,白芷 12 g,辛夷 9 g,桔梗 12 g,皂角刺 15 g,藿香12 g,银花12 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2 w为1个疗程。连服4 w。若有兼证均首先去除兼证,再用本方治疗。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检查各鼻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附着,影像学检查各窦腔黏膜形态正常,窦口引流通畅。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检查各鼻道通畅,少许异常分泌物附着,影像学检查各窦腔黏膜形态基本正常,窦口引流通畅。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检查各鼻道大量异常分泌物附着,影像学检查各窦腔黏膜形态治疗前后无改变,窦口引流不畅。

3.2 疗效观察

所有病例经治疗后,治愈63例(65.6%),显效28例(29.2%),无效5例(5.2%),总有效率达94.8%。

4 讨 论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已知的相关因素有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变态反应、黏液纤毛传输障碍、解剖畸形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鼻道窦口复合体受累,鼻窦引流受阻,日久鼻腔鼻窦纤毛传输功能障碍,分泌物潴留而发病。慢性鼻窦炎病理上分为慢性卡他性和慢性化脓性两种类型,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是抗生素、分泌物促排剂及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旨在消除黏膜肿胀,减少局部炎性病变,使纤毛传输功能恢复,促进分泌物排泄。但长期应用临床疗效有限,副作用较大。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慢性期主要是正虚邪恋,无力驱邪外出。正虚主要责之肺脾气虚,肺气不足,宣降失职,故鼻塞不适;脾虚失运,聚湿生痰,日久痰浊上蒙清窍,故涕多或黄或白黏,头闷不适,记忆力下降;肺脾气虚,卫外不固,则易反复发作;舌质淡或淡暗,苔白或白腻,均为肺脾气虚之征。托里消毒散出自《外科正宗》,功能补益肺脾、托毒消痰,原方主治一切疮痈肿毒日久不溃,或溃不收口。方中八珍汤去熟地加黄芪补益肺脾,银花、白芷、皂角刺、桔梗宣肺化痰排脓,配以辛夷、藿香芳香通窍,更重用茯苓、陈皮健脾利湿加强化痰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既可治疗现有病症,还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窦口鼻道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内镜下球囊扩张窦口成型术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鼻内镜术后影响上颌窦口引流的相关因素分析
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变异相关疾病分析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