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致肠套叠1例*

2010-04-13 01:13张红梅师新雷李福康
关键词:肠套叠肠壁胃肠炎

张红梅, 师新雷,李福康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 济宁 ;3.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患者,女,45岁。2天前因食“韭菜水饺,酸菜鱼”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色胆汁,无咖啡样物质,腹痛呈持续全腹钝痛,无阵发性加剧,腹泻为稀水便,无粘液及脓血。在急诊科给予甲氧氯普胺20 mg、西咪替丁0.8 mg、左氧氟沙星0.3 g静脉点滴,共1次,症状无明显减轻,且腹痛加剧。为求系统治疗收入我科,入院后行全面查体。症状:神志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压痛,Murphy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肝区无叩击痛,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双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大便常规检查示潜血强阳性,消化系彩超示脂肪肝,肠壁较厚,右下腹显示不清,内未见明显囊实性团块及液性无回声区。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8×109/L。患者既往行剖宫产术后20年。给予抗炎,解痉止痛治疗效果差,请普外科会诊后意见: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天,目前仍表现为全腹痛,阑尾区压痛不明显,阑尾区彩超示未见异常,阑尾炎不能确诊,继续观察治疗。

入院第2天:腹痛腹泻无明显缓解,再次行腹部彩超示升结肠、横结肠肠壁水肿增厚,较厚处约1.0 cm,肠蠕动减弱。继续给予抗炎、解痉止痛治疗。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血水样大便,腹痛加剧,恶心呕吐,行腹腔彩超示脐右侧小肠壁不均匀增厚,腹腔少量积液。患者一般情况差,未行肠镜检查,易致肠穿孔,继续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消旋山莨菪碱解痉止痛,并请普外科会诊:目前无手术指征,继续内科保守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明显减轻,行全腹CT检查示回盲部肠套叠并以上肠壁水肿可能,原下腹部刀口处腹膜与大网膜粘连紧密,立即转普外科,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大量血性腹水,吸出约500 ml,横结肠套叠,大网膜包绕,还纳套叠后见嵌压肠管部分轻度发黑,充血水肿明显。

讨 论

急性胃肠炎主要由饮食不洁引起,常有发冷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有臭味,继而腹部绞痛,开始大便正常,以后为水样便,1日内数次至十数次,以致丢失水分和电解质。治疗方面:如呕吐不止给予甲氧氯普胺肌注,腹痛重者可给予解痉药如阿托品肌注,不能口服者可给予静脉补充水电解质,此外应给予抗生素,经过治疗一般3~5天即治愈,针刺足三里也可缓解症状。成人肠套叠临床比较少见,可以是原发的,但多为继发性,北大一院收集64例肠套叠患者分析:其中肠道肿瘤病因占78.1%,原因不明者占29.7%,游离盲肠也较多。本病缺少特异的临床表现,故诊断较困难,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误诊率较高。典型临床表现为肠梗阻症状,发作时以阵发性绞痛为主,同时伴恶心呕吐,根据套叠部位一般在右上腹或右下腹可摸到肿块。腹部B超为简单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表现为局部肿块的异常回声,典型者呈‘套筒症’。腹部CT检查不受肠积气积液的影响,在肠套叠时可见典型“汽轮胎”或“靶形征”,或可见套叠的小肠攀增厚成为肾形肿块。成人肠套叠一经确诊,多数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可解除肠套叠引起之梗阻,除去存在的器质性病变。应根据肠套叠的部位、类型、引起套叠的病因特点、受累肠管的生存情况、患者的情况及手术者的经验决定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方式。术中一般可先行手法复位,缓慢将套入部挤出,复位后仔细检查肠壁有无原发性病变,若套入部已坏死,肠壁可见片状坏死并有纤维素样物资覆盖,可行肠切除与吻合术。成人肠套叠临床较少见,急性胃肠炎致肠套叠更为罕见,望广大临床医生警惕急性胃肠炎并血水样便之表现,减少肠套叠误诊率。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壁胃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