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无公害苹果生产现状及对策

2010-04-13 03:54范仁俊张润祥封云涛杜恩强卜鸿成韩鹏杰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害虫果树果园

范仁俊,庾 琴,张润祥,封云涛,杜恩强,卜鸿成,韩鹏杰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十五”期间,农业部颁布了《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确定山西省晋中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为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其中临猗县等6县被列为国家苹果生产重点县,盐湖区等被列为国家苹果生产基地[1]。2007年,山西省又启动新一轮优势农产品2008—2015年区域布局规划,其中运城市的临猗等11个县市区,临汾市的曲沃等9个县市区被列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苹果产业已成为该区域的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高质量果品、提高苹果生产水平对山西省农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生产现状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苹果已成为山西省第一大宗水果,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2-3]。截至2009年底,山西省苹果种植面积34万hm2,其中运城市18.67万 hm2,临汾市 6.13 万 hm2,晋中市 3.6 万 hm2,其他市区5.53万hm2。苹果年产500万t,苹果浓缩汁年加工能力达33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总收入80多亿元,约占山西省农业总产值的15%,而苹果种植仅占山西省耕地面积的8%左右,在重点果区的乡、村、户,果品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的60%~80%。同时山西省70%是丘陵和山地,全省有荒坡、荒山、河滩地、退耕地等66.67余万hm2可用来栽植各种果树,在不与粮棉争地的前提下,我省发展苹果树的潜力很大[4-5]。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山西省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其生产管理模式仍徘徊在较低水平。目前全省90%以上的果园为乔化密植栽培,采用以纺锤形为主的修剪模式,使得进入盛果期的果园透光率不足、通风性差、枝条徒长、果园郁闭严重,致使蚜虫、红蜘蛛、早期落叶病等病虫害大量发生[6]。同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果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没有很好的防治手段,导致农药使用混乱,4~5种广谱杀虫、杀菌剂混合使用现象普遍存在;使用次数普遍过多,一般一季苹果需喷施混合农药7次左右,平原区高肥水果园甚至可达10次。长期依赖化学防治引起害虫抗药性增强、天敌和有益生物减少、次要害虫暴发成灾、农药残留超标严重等问题[2]。再者,由于农村畜禽养殖数量的大幅减少,果园中的肥料来源主要以化学肥料为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减低、土壤结构变差、缓冲性降低,果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病虫害暴发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7-8]。

目前,按照我国标准化生产分类,农产品可分为3个标准:无公害、绿色与有机食品。就苹果而言,无公害苹果是指苹果生产和加工达到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并将某些有害物质控制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保证人们食用安全;绿色苹果是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和加工的果品,分A级和AA级,前者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后者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AA级苹果相当于有机苹果,也就是在苹果的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同时所使用的有机肥要符合生态体系要求[9]。因此,山西省苹果生产技术还有待不断提高,特别是无公害生产技术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3 相应对策

为解决苹果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山西省果树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结合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北方果树食心虫监测和防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和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新型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研究集成了多项技术和措施,并在山西省苹果主产区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1 农业技术措施

3.1.1 高光效栽培模式 果园光照和通风条件的好坏与病虫害尤其与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乔化类型和传统的纺锤树形的栽培模式使进入盛果期的果园内相对光照不足30%,空气郁闭,为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采用高光效修剪模式,减少下部枝干量,提升主干,有效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使树冠平均光照达到40%~80%[10]。再者,有效间伐减少果树种植密度或采用近年来推广的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方式,亦可达到通风、透光的目的,有效抑制果园病虫害发生。

3.1.2 合理科学施肥 按照“配方施肥,基肥要早,追肥要巧,叶面喷肥要适时”的原则进行科学施肥。基肥最好是发酵好的有机肥,施用时间为秋季果实收获前后,根据测土配方结果,合理配施适量的氮磷钾肥。为防止果实发生生理性病害,在施基肥时要增施适量的钙镁等肥料。追肥应着重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前期以氮、磷肥为主,后期以氮磷钾肥并重;为提高坐果率,开花前喷施2~3次0.3%~0.5%的硼砂;盛花期后30~40 d至套袋前,结合杀虫、杀菌剂喷2~3次氨钙宝,以防苹果苦痘病。同时,叶面要及时喷施抗病增产的氨基酸或微量元素系列叶面肥、海藻素或0.136%芸苔·吲乙·赤霉素可湿性粉剂(碧护)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合理平衡施肥,逐步提高地力、树体抗性,保持营养平衡,达到抗病、抗虫和抗逆境的目的。

3.1.3 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树势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为白三叶草和毛叶苕子,二者均可形成固氮菌,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蚯蚓数量,调节果园的温湿度变化幅度。同时,通过种植白三叶草和毛叶苕子,可大幅增加七星瓢虫和东亚小花蝽数量,有效控制蚜虫和红蜘蛛的为害。

3.1.4 起垄覆盖和小沟灌溉 小沟灌溉是果园节水灌溉的方法之一,一般开沟与起垄配合进行。在果树树冠外围投影下方顺着行间方向,在树行两侧各挖一条深宽各20 cm左右的灌水沟,将开沟挖取的土覆盖到树盘上,同时在树盘上起垄(树下高,行间低),垄上覆草或用黑色地膜覆盖。在果树的行间可以种草,草长到一定程度刈割后覆盖到树盘上。开沟起垄可以结合秋季施用基肥进行,二者结合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降低土壤蒸发、减少水肥流失量,同时可有效防止根茎部病害的传播。

3.2 物理防治技术

3.2.1 套袋 苹果套袋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外观商品品质,增加果面光洁度,减少病虫为害,减轻冰雹等损伤,减少农药污染和残留。实际生产中应加强管理:套袋前要及时喷药保护叶片、预防病虫,杀菌剂可选择易保、多抗霉素、甲基托布津等,杀虫剂可选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一般喷2~3次。套袋要在最后1次喷药后立即进行,同时要及时补钙[11],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双层纸袋或膜+纸袋的套袋方式[12]。

3.2.2 频振式杀虫灯 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防治苹果园20多种害虫,尤其对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成虫诱杀效果明显。频振式杀虫灯的杀虫机理是运用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杀灭害虫。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黄色外壳和味,引诱害虫飞蛾扑灯,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从而达到杀灭成虫、降低田间产卵量、减少害虫基数、控制害虫为害的目的。每年4月上旬开始使用,100~150m设置1台。

3.2.3 黄板 黄板主要用于诱杀梨茎蜂、有翅蚜,在梨树开花期和苹果幼果期、二者大量发生时,根据害虫发生量,每公顷150~225个黄板,用细铁丝绑于果树中上部,可有效控制其为害。

3.2.4 诱虫带 苹果害虫红蜘蛛、介壳虫、梨小食心虫等在树干翘皮中越冬,传统采用绑草把的方式诱杀,操作不太方便。而果树专用瓦楞纸害虫诱虫带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利产品,于每年8月下旬或早熟果实收获后将其绑缚到离地80 cm高的树干上,每个树干上1个,于深冬或初春害虫萌动前解下集中烧毁,可有效诱集红蜘蛛、介壳虫、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等害虫,大幅减少害虫的越冬基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性信息素防治技术

性信息素作为一种监测手段,具有高效、便捷等特性,在我国果树、蔬菜和其他作物上广泛应用[13]。同时,性信息素作为一种专一性、环保、高效的害虫防治手段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广泛应用,大面积使用2~3年后,即使不使用化学农药也可将害虫为害控制在3%以下。目前,国内外性信息素可防治的苹果害虫主要有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等,产品主要分为诱捕和迷向两类。诱捕诱芯一般每公顷90~120个,放于水盆诱捕器或黏虫板诱捕器上使用。迷向产品(迷向芯或迷向丝)一般每公顷450~900个,直接用细铁丝挂在树干上。性信息素挂在树体1.5~2.0m处,悬挂越高效果越好。防治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于3月下旬、桃小食心虫诱芯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金纹细蛾于5月中旬悬挂。

3.4 科学合理施用农药技术

无公害苹果园在防治病虫害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应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

3.4.1 严格选择农药和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有选择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这些农药主要有:Bt系列,阿维菌素系列,除虫菊酯类,植物提取物类(如苦内酯、辣椒碱等),昆虫激素类,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世高、福星等。严格禁止使用甲胺磷、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苹果农药残留量与最后1次施药同采收间隔期的长短关系密切。间隔期短,则农药残留量多,反之则少。因此,生产者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苹果用药后间隔10 d左右才能采收上市,对残效期长的农药如吡虫啉等应在用药后15 d以上才能采收上市。

3.4.2 防治策略准确化 任何病虫害在田间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准确把握防治适期,选用适宜的农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要强调预测预报的必要性,根据虫情预报,在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同时,集中时间,群防群治,即在所有发生地块上,同时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效,而且能降低防治病虫的成本。再者,根据病虫在田间的发生情况,准确选择施药的方式十分重要,如能挑治的决不普治,能局部处理的决不要普遍用药,无公害苹果生产要尽量减少用药。

3.4.3 适量、交替和科学用药 适量用药是科学用药的重要手段。在一些生产者中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认为用药量越多,杀虫或治病效果越好。一些农户用药量达到规定要求的1~2倍,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会造成药害,防效也并未提高。

农药一定要交替使用,以增强药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有些果农在用药时喜欢一种农药反复使用,会使该病虫害逐步形成抗性,使化学防治效果日渐下降。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2种以上农药,而且要注意选择没有交互抗性的药剂。如需用混配农药的,应现配现用,在混用前需查“混用适否查对表”。

3.5 完善防控体系建设,促进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根据山西省苹果主产区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苹果生产产业化发展模式,同时结合山西省果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应在山西省建立合理的无公害苹果生产绿色防控体系,促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顺利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首先应建立以政府、科研机构和当地技术部门为主的果树重大病虫防控中心,加强病虫监测和病虫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构建果树病虫害防治保障体系。二是与推广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合作,通过果业局、技术站将新技术、新措施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立高效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平台。三是联合和培训当地农村合作社技术骨干,具体实施病虫害防控新技术,确保无公害技术体系在基层推广落实到位。四是增加当地果树种植大户技术扶持力度,加快技术推进进度,进一步促进无公害苹果生产新技术体系的建设完善。

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作为一项促进山西省苹果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的有效手段,可从根本上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品质。大力发展无公害苹果生产,应用高效、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核心,因而要通过不同途径,推广、示范、应用新型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为发展山西省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作出积极的贡献。

[1] 蔚亚妮.山西省苹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果树,2008(5):28-30.

[2] 武怀庆,廉国武.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果树,2005(3):27-29.

[3] 王萱,吴铁雄,李红勋.山西省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要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2006(12):58-59.

[4] 解永亮,马军.发展运城市苹果产业集群的研究[J].内蒙古统计,2008(2):28-29.

[5] 王萱.山西省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6] 牛自勉,闫和建.几种苹果矮化砧木的栽培表现[J].河北果树,1995(2):3-5.

[7] 吕家珑,张一平,王旭东,等.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4):569-572.

[8] 张春霞,郝明德,谢佰承.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6(5):861-864.

[9] 冯建国,陶训,于毅.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10] 牛自勉,张文和,王建新.苹果开心树形叶幕太阳辐射吸收规律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24(4):212-217.

[11] 武保德.苹果苦痘病的发生及防治 [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3):91-92.

[12] 武保德.苹果套塑料膜袋技术探讨 [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5):21-23.

[13] 薛艳花,陆俊娇.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80-83.

猜你喜欢
害虫果树果园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我家果园丰收了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