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足三里主治肾虚*

2010-04-13 04:54罗本华于建春韩景献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天津300193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冲脉精血化生

罗本华 于建春 韩景献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天津 300193)

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的合土穴,为土中真土,为补益后天的代表穴位,又为足阳明胃经及其主治的代表穴位。《通玄指要赋》有“三里却五劳之赢瘦”、“冷痹肾败,取足阳明之土”等“足三里主治肾虚”的记载,在临床上广为使用,本文就此予以阐释。

1 足三里有补肾精、益元气的功用 足三里能主治肾虚,源于其补肾功用。其一,足三里有补肾精功用。肾中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和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份及脏腑生理活动过程中化生之精微物质的后天之精;“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后天之精”又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互依存,在肾中密切结合组成肾中精气,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脾胃为后天水谷精微之本,故取胃经足三里能补五脏六腑之精的化源,以益先天肾精,有补肾精之功用,切合《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之经旨。其二,足三里有益元气功效。下焦元气为藏于肾之先、后天之精经三焦气化、尤其下焦所化生;《难经》曰:“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命门为元气之根”,言元气根于肾;《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故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而不息;先天之气得后天之气,始化化而不穷也”,言元气赖后天营卫之气的补养;故取足三里以调中焦气血生化之源,开营卫气化源,使气血充足,以使下焦元气得后天之营卫之气补养而生化无穷,收益元气之功。

2 足三里有利于下焦精气及精血平衡互化 足三里补气血生化之源有利于下焦精气及精血平衡互化。《张氏医通》说“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区,未分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一言气能化生下焦之精,为气化精,有精气平衡互化之意,又言下焦之精能化生血,“精血同源”而有精血平衡互化之义;故《侣山堂类辨》说“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足三里位当胫气街之处,为胃之下合穴、水谷之海之下输穴,又为“冲脉血海”下输经气所过,胃经主“血”所生病,又通“十二经脉之海”的冲脉。故取足三里穴一方面有影响十二经气血之功,有调理和化生“气”、“血”之用;另一方面,调理中焦气血化源,转输上焦并在胃之通降辅助下肃降于下焦,如此,经三焦气化化生之气血输送下焦,有利于下焦气化精、精气互化及藏于肝肾之精血平衡互化。另外,《灵枢◦ 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故取足三里穴,调节经三焦气化化生并分配于胃经的气血,经胃经交通而蓄藏于冲脉通于先天肾肝,直接沟通后天胃经气血与先天肾精肝血,有利于下焦精气及精血平衡互化,可起调节气血转化肾精、元气之功。

3 胃经与肾经有戊癸相合、刚柔相济之妙 针灸临床上,足阳明胃经纳干属戊,足少阴肾经纳癸,二经有戊癸相合,刚柔相济之妙;其在古代有广为使用的文献记录,如《百症赋》言:“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现代针灸医家管遵惠称为“刚柔配穴法”[1];足三里为土经之真土穴,取足三里能作用于肾经,结合手法、刺灸方式或配穴,可起补肾精益元气、滋肾阴之功,也能收壮肾阳、助肾命火之效,故有补肾作用。

4 足三里在老年虚衰证的临床上广为使用 综上,足三里有补肾精、益元气及精气、精血平衡互化之功,能主治肾虚;诚如《景岳全书◦传忠录》所言:“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乎人生者不小”;亦为当今针灸认同,如黄振[2]等在谈足三里的保健灸时,概其有:补益肾气的功效,用于肾虚诸证,如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均有效。因肾精、元气及肾中阴阳为五脏六腑之根本,临床多见老年虚衰多有肾虚之因,而久病后天运化不足可致肾精亏损,故又有“久病及肾”之说;且《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所论老年先天肾精虚衰之时多有后天血气不足的一面或后天虚损的因素在内;故对“肾虚”、尤其老年虚衰之“肾虚”及“久病及肾”的证治,调补中焦后天尤为重要,而针灸临床习用足三里针灸治疗;如年老、久病精血亏虚者可取足三里配关元以精血同调,老年下元亏虚者或肾气虚证可用足三里配气海而精气同治,肾阳虚的阳萎、早泄针灸足三里或配肾俞、命门以达补气血而化肾精、壮肾阳之功,肾精不足的腰痛可取足三里配肾俞、太溪或照海以壮肾精,髓海不足的眩晕或气血不足的失眠均针灸足三里配悬钟、百会而补气血或填精髓之目的,等等,每每收效;如姚红[3]采用足三里、太溪、肾俞(均双侧)为主穴治疗成年组、老前组及老年组肾虚证,均取得无显著性差异的肯定疗效。

[1] 管遵惠.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 [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20-122.

[2] 黄 振 ,宋双临.浅谈足三里穴保健灸[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6):373-374.

[3] 姚 红.肾虚证的针灸临床疗效观察 [J].河南中医,1997,17(2):111-112.

猜你喜欢
冲脉精血化生
中医名言拾粹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中医名言拾粹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古人养形有三法
铸造师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美蓝染色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对不同类型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