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房颤可疑致胸腔积液 2例

2010-04-13 13:54贾建华马衍茹王丽美
山东医药 2010年35期
关键词:氢氯心电监护胸闷

贾建华,马衍茹,王丽美

(1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肥城 271608;2肥城矿业集团曹庄矿医院)

2008年 7月 ~2009年 10月,我们共收治房颤患者 113例,其中 2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后出现胸腔积液。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 72岁和47岁。例 1因阵发胸闷、心慌 10 a,加重并乏力、下肢轻度水肿 2个月入院。患者近 10年来经常出现明显胸闷、心慌、心跳感,尤以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为著,历时几秒致 2 h,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窦速、房早、阵发房颤,并服用美托洛尔、普罗帕酮、阿司匹林等。近 2个月来,患者感上述症状渐加重,两踝部渐出现轻度水肿,晨轻晚重,夜间偶有憋醒,加用氢氯噻嗪、螺内酯、坎地沙坦酯后症状略减轻并于我院就诊。经体格检查及动态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心功能不全(2~3级)、下肢静脉曲张。遂予去乙酰毛花苷 0.2mg、呋塞米 20mg、二羟丙茶碱 0.25 g静推,心电监护下持续泵入胺碘酮1.2mg/min共 36 h,其后改为胺碘酮 0.2 g口服,同时予硝酸甘油、疏血通、阿司匹林肠溶片、美托洛尔片、辛伐他汀、坎地沙坦酯等药物,患者心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胸闷无明显好转,并出现轻咳、少量白痰。入院第 5天行胸透示双侧胸腔积液,心电图示窦律,血常规、血沉无异常。遂停用胺碘酮,加用头胞噻肟钠、螺内酯、氢氯噻嗪、乙酰毛花苷、呋噻咪,7 d后超声示双侧胸腔液体基本吸收,患者出院。例 2因阵发胸闷、心慌 3~4 d,加重 1 d入院。患者 3~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慌、头晕、乏力,阵发性发作,平卧及活动时略重,1 d前症状加重遂于我院就诊。经体格检查及动态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诊断为高血压(3级,分层极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心功能不全(3级)。遂予心电监护、吸氧、胺碘酮(1.2 mg/min)、单硝酸异山梨酯、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钠等治疗,38 h后感胸闷、憋气、烦躁、出汗,需端坐呼吸,心电监护示 BP 160/110mmHg、房颤,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喘鸣音及少许湿罗音。予去乙酰毛花苷、呋噻米、二羟丙茶碱、哌替啶治疗,10min后渐好转,超声示双侧胸腔积液。遂停用胺碘酮,加用阿司匹林、氢氯噻嗪、螺内酯等,症状渐减轻,1周后超声示胸腔积液基本消失,心电图仍为房颤,带口服药出院。

讨论: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药物复律较电复律、射频复律等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性高、经济有效、重复性好等特点。胺碘酮为转复房颤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之一,其常见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可逆性,如心动过缓、长间歇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及胃肠道反应、局部刺激症状等;罕见不良反应有肺部反应(气管痉挛、呼吸窘迫、间质性水肿、肺纤维化)、神经系统反应(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认知障碍及周围神经病变)及肝酶升高、过敏等。胺碘酮引起胸腔积液尚未见报道,本文 2例可能为肺部不良反应的一种形式,也可能为胺碘酮负性心肌作用使心功能不全所致,亦或许因药物相互作用、叠加过量等引起。

猜你喜欢
氢氯心电监护胸闷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