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

2010-05-28 06:07刘丽君郑仰成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口译英语翻译硕士

□刘丽君,郑仰成

(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3)

一、翻译专业硕士的尴尬现状

目前,全国翻译专业硕士点近200个。然而,高学历的英语翻译专业硕士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在5年前,英语翻译硕士大都留在高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但随着近五年高校编制紧缺,门槛抬高,到处人满为患,翻译硕士就业压力急剧加大,能进入高校工作的毕业生寥寥无几。因此,大多毕业生已经将就业方向由高校转为企业、公司等实际应用型部门,然而这些部门却反映翻译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差,可塑性又不如本科强,因此翻译研究生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事实上,据了解,社会上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紧缺,缺口达70%-90%,我国每年承担的翻译量仅为翻译业务需求总量的1/10。为了找出此矛盾的根源,笔者对搜集到的十余所不同省市07、08年的翻译专业研究生论文题目200个进行了统计分析,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翻译专业毕业生现有培养模式和学生本人知识结构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以下是具体发现:

文学类文化类理论及流派专门用途类广告影视旅游新闻报刊等教学类其它4122204836924

1.偏重文学、理论类翻译。在这200篇论文中,41篇是专门研究文学翻译(包括诗歌翻译,小说等文学作品翻译等),20篇是关于翻译理论及流派(包括,如翻译标准,译者作用等)。此外文化类22篇,教学类9篇,其它中还有部分研究隐喻、双关、修辞等语言现象,这样的论文题目结构也就反映出大部分院校研究生培养方向是理论研究型、教学型人才,和市场需求有很大偏差。

2.重复性研究多,创新性研究少。在这200篇论文中,文学类翻译中6篇研究《红楼梦》翻译,红楼梦历来都是学生最爱研读的作品,但是此类论文不免缺乏创新。此外,专门用途类有8篇是法律语言翻译;36篇影视、广告、旅游、报刊的翻译中重复现象最多,其中广告类翻译12篇,电影类翻译11篇,此类论文大都是利用一种翻译理论或语言学理论对现成的电影材料或广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翻译经验,但是缺乏自己的翻译实践和见解,对个人和社会的实际作用不大。

3.专门用途类研究缺乏实用性。专门用途类主要集中在法律类翻译、商务类翻译、对外宣传材料翻译、标志语翻译、口译、医学类等。这一部分本应该是和市场需求联系最密切的,但是笔者发现很多论文题目过大,研究泛而不深,如“商务文本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初探”、 “经贸英语汉译技巧研究”、 “中医英语翻译的标准化研究”。此外通观此类,发现涵盖面窄,所涉及专业领域十分有限,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工、农业翻译。

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改革不足之处

1.文学及理论课程所占比重仍然过大。该方案虽然对翻译专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各项措施不够彻底,属于改良性改革。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所获总学分为30分,而必修课占了16-20分(笔译16分,口译20分),其中包括政治理论及中国语言文化6分,专业理论基础(翻译概论,基础口、笔译)6分,专业方向:口译8分,笔译4分(文学2分,非文学2分)。选修课每门2分,学生可以选修5-7门。

这就意味着一个想要从事企业或专门翻译的笔译硕士必修课部分只有一门课涉及到专业方向,而选修课一般只有一个学期短短十几周课,而且同时选修数门课程,学生又如何能够把所想从业的翻译领域搞通、吃透呢?知识面“宽”是基础,但是“精”也应该被考虑在内。该措施仍然没有把学生的出路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学生培养和市场需求脱钩,没有大刀阔斧地彻底改变旧式翻译培养模式,过多强调理论及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没有把工、农、商的实际翻译人才需求这一庞大市场做为培养输出目标。

2.选修课设置不够科学系统。选修课部分没有进行系统分类定级,首先这些课程不是平行关系,这些选修课实际上是可以划分为几大类,并合理排序,要想真正培养学生实际翻译能力,应该再进一步划分具体翻译专业,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其次,方案中所列课程在每个学校不可能全部开设,很有可能一个方向只有一门选修课,这就导致学生为了拿到学分,选了几门互不相干的领域,这样,就又沦为“全才”培养模式。而改革后的硕士培养模式应该是“专才”培养模式,这样我们改革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选修课的设置也就流于形式了。

3.翻译专业划分不具体。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翻译专业也应该像理工科一样,有明确的职业划分。有些专家认为我们应该培养“通才”、 “杂家”式翻译人才,建议开设涉及各科题材的课程,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笔者认为这应该作为翻译者个人长期发展的目标,但是在短短三年时间,就想吃成一个胖子,那又怎么可能呢?所以,笔者认为现实做法是让学生先精于一科,使之出校后能够立足于社会,再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4.实习比重过轻,和用人部门联系不够密切。在课程设计中,实习仅占2分,仅占学分的7%左右,没有明确地将和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贯彻到平日的培养计划当中,但笔者认为实习的作用至少要占到20%-50%。实习的过程也是检验水平、查缺补漏的过程,例如在会议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对学生会议类翻译技能的学习是最直接、最充足的动力。

事实上,目前高职高专类职业化培养理念是比较实际的,因此尽管学历不高,但是很多高职高专类就业形势要好于本科和研究生,很多高职类院校采用顶岗实习制,三年短暂的学习中实习时间加起来却近十个月。研究生培养也应该借鉴其成功经验,加大实习比例。不能因为学历高、功底扎实,就可以脱离市场需求。最近三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出现萎缩现象,社会对研究生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原因就是培养模式空而不实,学生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

三、总结

翻译硕士应该是一群高素质的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人群,目前尖锐的供需矛盾和他们的尴尬处境引发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思考,并且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方案以求发展。但是要想彻底改善目前状况,我们高校必须与时俱进、立足于社会需求,真正地为市场考虑、为学生着想,积极探索改进翻译硕士培养模式。此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授课内容应合理安排文学及翻译理论的课时及授课方式,要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善于推陈出新,从大家风范中吸取自己所需养分。其次,翻译专业必须划分明确,任何一个领域翻译的成功都需要对此领域进行深刻的理解,方可译得准确到位。选修和必修课的内容应该有专业针对性,“毕业即可上岗”应该作为培养院校对学生负责态度下的培养目标。最后,加大实习的比重,给学生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实习锻炼机会,扩展学生视野,坚定学生学习信念。

总之,各院校英语翻译硕士的培养应该以学生为根本,以适应社会所需为目标,切实地为学生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担当起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自华. 专业英语翻译的特点及措施[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

[2]王传英. MTI口译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J].外研之声, 2008,(4).

[3]杨萍. 高职高专院校应用翻译专业办学思考[J].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2).

[4]仲伟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外研之声, 2008,(4).

[5]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

[6]庄智象.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口译英语翻译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