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个性对比

2010-06-15 07:26张秀芳张淑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气质类型单相双相

张秀芳 张淑娟 张 顺

单相抑郁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即以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生为特点的一种精神障碍。临床上有许多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而仅仅予以抗抑郁治疗,结果使患者出现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发作,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展望未来,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的差别研究将是 21世纪一个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是对精神病学的严峻挑战。有鉴于此,进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差别的科研研究与临床研究是精神医学的重要课题[1]。心境障碍的发病与人格特征或气质有关,其中外向的人格特征或气质有更重要的作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比单相抑郁似乎更为明显[1]。故本研究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两组患者施测,分析其个性差异,并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中不同象限代表不同气质类型(外向不稳定象限代表胆汁质,内向不稳定象限代表抑郁质,内向稳定象限代表粘液质,外向稳定象限代表多血质)对两组患者的气质类型进行比较,了解抑郁患者的人格特点有助于鉴别抑郁患者究竟是单相抑郁还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 2006年 1月~ 2007年12月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标准符合:①年龄≥16岁,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②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症状符合 ICD-10中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单相抑郁患者症状符合 ICD-10中的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③门诊患者经过一名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确诊,住院部患者经过三级查房确诊;④排除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⑤排除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方法 本研究为调查性研究,在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得到的两组不同类型的抑郁患者中共随机抽取 120例,其中单相抑郁 6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60例,单相抑郁组男女分别为 18例、42例,平均年龄 40.39±9.43岁;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男女分别为 22例、38例,平均年龄 41.10±8.72岁。两组患者年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向患者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后,经其同意 ,填写一般调查表 ,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诊断等。然后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1.3 统计方法 本资料为数值变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做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0.0统计软件以 i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

2 结 果

2.1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与单相抑郁患者气质类型分布比较 见表 1。

表 1显示,单相抑郁患者组 60人中,属于抑郁质的人数最多,其次为胆汁质、多血质,最少的为粘液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组 60人中,属于胆汁质的占 65%,其余依次为抑郁质、粘液质和多血质。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得单相抑郁患者组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组在不同气质类型的分布上差异非常显著。

2.2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与单相抑郁患者施测 EPQ各人格因素分比较 见表 2。

表 1 不同类型抑郁患者在不同气质类型分布比较

表 2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 EPQ各项指标比较(±s)

表 2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 EPQ各项指标比较(±s)

因 素组 别 精神质 内外向 情绪稳定 掩饰性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组 53.65±7.53 54.65±12.65 61.52±8.21 47.92±11.33单相抑郁患者组 50.80± 10.24 46.69± 8.01 55.41± 8.49 50.60±9.32 t 1.71 3.80 3.96 -1.38 P 0.05 <0.01 <0.01 <0.05

由表 2可见,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组与单相抑郁患者组在精神质因素分及掩饰因素分上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单相抑郁患者组在内外向因素分及情绪稳定性因素分均低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组,差异非常显著。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组与单相抑郁患者组在气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较多属于胆汁质,为 65%;而单相抑郁患者则多属于胆汁质和抑郁质。在邢葆平[2]等人进行的双相与单相抑郁个性特征分析中认为人格特征或气质类型是诊断或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因素,情绪高昂、心境恶劣以及环性情绪一直被认为是人格特征的相对稳定的长期表现形式,他们有可能就是气质的持久性的调节出了问题,这不仅仅是心境障碍发作的危险因素,也是向躁狂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与以上分析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不同类型抑郁患者在 EPQ的精神质(P)及掩饰分(L)上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单相抑郁患者组在内外向分 (E)、情绪稳定分(N)均显著低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组。说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在本次测试结果中,较单相抑郁患者组而言更多显示出外向、情绪不稳定的倾向。徐乐平[4]等在从单相抑郁到双相抑郁的资料分析中提出注意药物和外向性格在抑郁转相中的作用,梁国祥、祁曙光[5]在单相抑郁症致病因素的研究中也认为单相抑郁症患者病前性格内向者显著多于中间及外向型,均与此次研究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与单相抑郁患者施测 EPQ评分比较的结果相吻合。

在双相情感障碍者发病机制中,个体素质因素或者人格特征是与发病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会使患病的几率提高,而且对治疗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那种情感表现鲜明、上下波动显著的人格特点或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影响较大,一些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容易冲动和体验抑郁情绪,外向性表现在乐群性方面或者是精力旺盛、风风火火的行为模式[8]。双相情感障碍和单相抑郁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个性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且倾向于将遗传和个性的作用放于首位,所以人格特征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的鉴别诊断中意义到底有多大,对疾病的发生起何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虽与很多分析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吻合,也提示患者在 EPQ人格因素及维度上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因此说明在单相抑郁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中 EPQ的测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仍有诸多不足的地方,有研究指出,不论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还是单相抑郁,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影响 EPQ的测试结果,而本研究未将这种可能进行验证和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影响到结果,以后的研究可以将这种可能充分考虑。

[1]李爱凤,静进.双相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现状 [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5):330-332

[2]邢葆平,金卫东,陈炯,等.双相与单相抑郁个性特征 Meta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1):1010

[3]魏立莹,赵介城.抑郁症患者认知方式与人格类型 [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196-2197

[4]徐乐平,金卫东,纪菊英,等.从单相抑郁到双相抑郁的资料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1):5-7

[5]梁国祥,祁曙光.单相抑郁症致病因素的研究 [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5):352-353

[6]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2005:36-64

[7]任孝鹏,戴晓阳.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1):52-53

[8]Ghami S N,Sachs G S,Chiou A M.Is bipolar disorder still underdiagnosed? Are antidepressants ov erutilized[J].J Affect Disord,1999,52:135-144

[9]刘铁榜,杨海晨,沈其杰.重视从抑郁障碍中识别双相抑郁 [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2):68-70

[10]Bowden C L.Strategies to reduce misdiagnosis of bipolar depression[J].Psychiati Serv,2001,52:51-55

猜你喜欢
气质类型单相双相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气质类型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有效运用
单相正弦波变频电源设计与实现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新型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I
气质类型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单相智能电能表的故障剖析及防范
SemihexTM单相感应电动机阻容制动的仿真研究
不同气质类型的农村大学生快乐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