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时空战略:基于空间组织系统的理论分析

2010-07-16 09:39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64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空间组织增长极网络化

毛 焱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4)

梁 滨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刘承良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域正处于旅游空间组织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演进时期,区域整体旅游经济实力有待加强,在空间结构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空间组织的能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到区域旅游空间战略上,基于空间结构的时序安排和空间目标不明确,区域旅游发展时空无序现象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加强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

纵观十年来旅游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混淆战略与战术之间关系者大有人在。战略是目的、核心和理论;战术是方法、手段和技术。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何种目标。至于如何去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则非战略研究的内容,而是战术关注的对象。吴必虎先生认为区域旅游规划应该区分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of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区域旅游发展(开发)总体规划(MasterPlanning of RegionalTourism Development)以及区域旅游活动管理总体规划(General Management Planning of Regional Tourism Activity)[1],前者主要体现战略,后两者主要体现战术。即便如保继刚先生所认为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将战略规划和开发规划合而为一,也不影响同一篇规划巨制中战略和战术的分工定位:旅游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时空定位,战术的关键是差异化发展。本文提出区域旅游时空战略概念,试图从空间组织系统入手探讨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层面──时空战略。区域旅游时空战略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时空表现形式,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或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它从空间梯度和时间维度两方面入手,从空间结构、发展时序等角度构建一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时空目标。

二、旅游空间组织系统

旅游空间组织系统是时间变量和空间变量在旅游地域系统的投影,区域旅游时空战略的相关研究只有立足于旅游空间组织系统的解析,才能把握旅游要素的空间流动规律,确定旅游开发的节点和关键地带,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2]。

(一)旅游要素空间组织

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网络由节点(Nodes)和连接(Links)构成。 地理学认为,网络是由点、线、面等区位要素在空间层面上结合而成的地理区位实体[3]。节点、轴线、域面、网络等共同构成旅游空间组织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即旅游要素空间组织,它是一个区域的旅游组织系统健康发育的基本保证,包括地域空间组织以及交通网络和节点空间组织等。地域空间组织是基础,交通网络和节点空间组织既受到前者的制约,又对前者起到连接和贯通作用,两者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是旅游区一体化发展的基本保障。旅游区内各级各类中心城镇起到旅游空间节点或支撑点的作用,它们既是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也是旅游企业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集中地、交通转换节点、旅游流的集散地和旅游活动的依托基地[4]。

(二)空间要素组合

旅游空间组织中的节点要素,通常是旅游空间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地方,可能是局部旅游集散地,也可能是重点景区。节点以其自身吸引力在其周边一定区域内形成一个空间吸引域,即节点区域,是区域旅游经济优先发展(开发)的焦点区域。区域旅游组织中的轴线既可以是中心节点间的连线,也可以是中心节点与次级节点的连线或次级节点之间的连线;此外,还可以构成轴—辐网络中的辐条。无论轴线是否是主要交通线,良好的通达性是构成轴线的基本前提。域面是点的集合体,是节点和轴线影响及辐射的范围。域面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受节点和轴线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域面又是节点及轴线孕育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把旅游空间组织诸要素比喻成一辆动力澎湃的跑车,则域面并非简单的空间载体,而是影响车辆高速行驶中安全性、稳定性的底盘。根据点—线—面区位要素组合原理,区域旅游空间组织要素组合可分为节点—节点、节点—轴线、节点—域面、轴线—轴线、轴线—域面、域面—域面、点—线—面等七种组合形式。对应的空间组织系统分别为节点系统、点—轴系统、轴—辐系统、通路系统、线网系统、核心—边缘系统以及空间网络系统。

三、区域旅游时空战略

基于区域旅游空间要素组合及空间组织系统的区域旅游时空战略包括:对应于节点的增长极战略;对应于轴线的等级扩散战略;对应于域面的圈层战略;对应于网络的空间一体化战略。这些战略的递变反映了一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时序规律和空间格局。

(一)增长极与空间整合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0年在《经济空间:理论与运用》中提出的。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增长极包含了三方面涵义:(1)作为旅游经济空间上的推动型 “制高点”;(2)作为旅游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聚中心;(3)作为旅游流集散单元。由于区域旅游发展的地区不平衡现象普遍存在,区域旅游经济始终呈现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的发展趋势。在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开发条件的限制下,各地区总是集中力量优先培植高等级的增长极和生长轴。在类似的旅游发展过程中,核心—边缘结构理论的作用机制得以显现。通常情况下,核心是一个极点,边缘是外围区域,区域中最高级的增长极构成区域核心。尽管如此,不能因此片面地把核心完全等同于一个极点,核心也可能是一个域面——一个由中心节点和生长轴构成的核心域。在区域旅游空间的拓展上,有必要以重要节点为中心点,有意识地选择交通线作为充当区域开发纽带和客流运行通道的生长轴,沿着生长轴的方向进行旅游开发。在旅游增长极的基础上形成旅游发展轴,并整合周边旅游地资源,实现局部地区空间整合。在增长极之间采取“结合式”模式,即增长极相互结合、重新组合,实现区域旅游空间战略重组。为促进区域旅游全面整合和发展,可以采用“交织式”模式,即各个地区无论是增长极之间,还是旅游发展轴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5],最终形成一个代表区域旅游整合体的新型空间战略格局。

(二)一体化与空间组合系统

从增长极战略、等级扩散战略、圈层战略到空间一体化战略,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呈现出单极、等级、层级到多极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表1)。如果点、线、面、网等区位要素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呈有机结合状态,在功能上就完全融合为空间一体化系统。具体表现为节点相互依存,域面协调发展,通道配套运行,各种空间经济实体的联系交错密集,呈现网络化系统。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空间结构要素的组合系统,也是一种当空间经济进入高度发达阶段的成熟型组合模式[3]。网络一体化是区域旅游时空战略的理想目标。

表1 旅游空间组织系统与空间发展战略

(三)时空演进

1.时序演进与时空目标。旅游空间组织系统是具有一定向心性的圈层式旅游地域系统。按照“点、轴、圈逐级推进,一体化效益最大”的空间发展战略思路,近、中、远期分别实施增长极战略、核心—边缘战略、等级扩散战略、轴—辐网络战略、圈层战略和网络一体化战略,进行点状开发、轴线开发、圈层开发、一体化网络开发,即近期点状极核化、中期轴—辐网络化、远期网络一体化,使整个区域旅游发展最终达成“一极多轴,轴辐辐射,圈层递进,网络交织”的战略目标(表2)。

表2 区域旅游时空战略时序演进

2.空间网络化演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之初,空间网络化发育程度极低,节点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迅速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快速吸引着周边地区的旅游流不断向增长极集中,并在极化效应的推动下迅速演变为 “一极集中”的旅游空间结构。伴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呈中心城市沿区域交通轴线向外扩展的趋势。旅游空间结构由中心极核型演变为中心—周边双向指向型,呈现点—轴空间结构。区域内点—轴结构的网络化趋势即发展成为轴—辐网络[6],形成区域旅游空间网络化雏形。伴随旅游产业经济活动的功能集聚布局效应,“功能树”在整个区域不断延伸、交织,区域旅游空间组织结构优化重组,旅游空间结构将演变为集散圈层型或多核网络型。在区域空间组织功能、旅游产品喂给功能、交通网络整合功能以及特色节点服务功能等多重功能的支撑下,完善区域旅游空间集聚和辐射扩散功能,共同构建现代空间网络化布局体系,打造区域旅游发展的网络时代。

3.一体化战略目标。区域旅游空间一体化是区域内各个地区为达成区域旅游发展的最佳状态而力争实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旅游产品开发一体化、区域旅游形象一体化、旅游市场营销一体化、区域旅游服务一体化等理想状态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组织形式。区域旅游空间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空间网络化是区域旅游空间组织优化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通过旅游交通网络化、旅游产品网络化、旅游产业网络化以及旅游服务网络化,可以在区域内形成多层级、多圈层网络互动发展的立体空间格局。

网络化是一体化的空间组织形式,一体化则是网络化高度发育的产物和区域旅游空间组织的终极战略目标。重组优化旅游空间组织结构,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网络,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城乡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优化旅游要素结构的空间组织和布局,既有利于保护各地区的旅游优势,又能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既有利于提升整体旅游特色,又能促进区域旅游业在一体化基础上的差异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空间组织中的点、线、面、网等区位要素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呈有机组合状态,在功能上的理想状态为空间一体化网络系统。区域旅游时空战略宜从空间梯度和时间维度两方面入手,从空间结构、发展时序等角度构建一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时空目标。从近期、中期到远期,从增长极战略、等级扩散战略、圈层战略到空间一体化战略,区域旅游空间组织呈现出单极、等级、层级到多极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区域旅游时空战略显现出时序渐进的空间目标。

鉴于现阶段我国多数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偏弱,区域内旅游经济首位度最高的城市对其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旅游集聚效应,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呈增长极的点状极化态势,区域旅游近期宜采取增长极战略和核心—边缘战略,以中心城市为一级增长极,增强中心节点的集聚能力和推动效力,逐渐培育次级节点;中期应沿主要交通走廊,形成旅游交通带、旅游经济带,呈现沿旅游交通走廊的轴向扩展态势,形成旅游开发的等级扩散轴线,并使之形成轴—辐网络;远期随着区域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设施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地区应着手构建交通路网一体化、产品游线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以及旅游服务一体化,以促成一体化网络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梁滨,刘承良,郝华勇.区域旅游空间组织:时序演变与功能区划[J].经济问题,2009,(7):110-113.

[3]曾菊新.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5.

[4]李瑞,郭影影.伏牛山旅游发展空间组织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2):170-173.

[5]牟红,杨梅.区域旅游合作联动的空间组织──以重庆区域旅游合作为例[J].企业经济,2006,(4):117-118.

[6]梁滨,毛焱.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7):1214-1217.

猜你喜欢
空间组织增长极网络化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西海岸增长极
武汉市东湖景区游憩空间组织及优化研究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直销模式视角下网上零售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