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证56例

2010-08-15 00:52高宏振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汤合自汗营卫

高宏振

(河南省尉氏县妇幼保健院,河南尉氏 47550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证56例

高宏振

(河南省尉氏县妇幼保健院,河南尉氏 475500)

目的:观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自汗证患者均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1 d 1剂,水煎日3服,10 d为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后56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11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本方治疗自汗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自汗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玉屏风散;中医药疗法

笔者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证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汗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症状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本文所论述系属前者。本组均为门诊患者,男25例,女31例;年龄30~50岁14例,51~70岁19例,70岁以上23例;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5年;服药最少者5剂,最多者30剂。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药:黄芪、龙骨、牡蛎各30~50 g,白芍20~40 g,桂枝、白术、生姜各15 g,防风、甘草各10 g,大枣12枚。临证加减:气虚甚者加人参、黄精益气固摄;兼阴虚见舌红脉细数者加麦冬、生地、五味子养阴敛汗;兼阳虚而见畏寒肢冷者加附子温阳敛汗;兼便秘者加当归、肉苁蓉润肠通便;兼郁热而见口苦咽干者加黄芩、生地、黄柏泻火坚阴。服药方法:1 d 1剂,水煎3次,共取1 000 ml,分3次服,根据病情服用1~3个疗程。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痊愈(主证及兼证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45例;显效(主证及兼证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或消失后又见复发)11例;无效(服药1个疗程病情无明显变化)0例;总有效率为100%。

2.2 病案举例

患者,男,41岁,2004年12月10日就诊。无论冬夏在吃饭时但头汗出5年,尤其是每食辛辣辄见头面汗出如雨,饭后汗出自止一如常人;近两年常在外打工,因饭菜多有辛辣出汗较前明显加重,吃饭时常遭同伴戏虐而倍感无奈,虽多方求治而无效。刻诊:形体消瘦,精神如常,食量及睡眠可,小便正常,大便干结,无盗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BP 90/60mmHg。诊为自汗证,属营卫不和、气阴两虚、虚实错杂证。治以调和营卫、益气养阴、潜镇固摄、润肠通便。处方:黄芪、龙骨、牡蛎各50 g,白芍40 g,桂枝、当归、肉苁蓉各25 g,白术、防风、红参、生地、麦冬、五味子、甘草、生姜各10 g,大枣12枚。共5剂,每日1剂,水煎,日3服。月余后患者喜而告之,多年沉疴服药5剂而愈,随访4年未复发。

按:汗是津液的组成部分,正常出汗有调和营卫和滋养皮肤等作用,但长期出汗,津液受损,阴损及阳,可致阴阳失调、气阴两虚、营卫不和。患者形体清瘦,素体气虚,卫阳不足,不能固密肌表,加之进食时热气蒸腾,辛辣之品上串清窍,阳气敷张,津随敷阳外泄,头又为诸阳之会,故见进食时但头汗出,每遇辛辣之品则汗出加重,汗出日久肠道津枯故见便秘,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皆为营卫不和、气阴两虚之象。上方治疗本病,切中病机,药证合拍,量大力宏,治此沉疴非重剂莫属,故取效迅捷。

3 讨论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本文所论述的自汗证属汗证之范畴。自汗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不因外界因素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历代医家对此证论述颇多,如《伤寒论》中有关汗证的经文就有七十余条,其中以自汗为多,盗汗较少,自汗又分为大汗出、微汗出、但头汗出、手足濈然汗出、手足漐漐汗出、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等,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津液因阳浮而外泄为汗;里热炽盛,里热蒸迫津液而外泄为汗;肠腑燥实,热壅于里,因四肢禀气于脾胃,津液为热所迫而外泄,故手足濈然汗出;湿热郁蒸于里,邪热不得外达而上越,故但头汗出、身无汗;或阴寒太甚,阳不摄阴,虚阳外越而汗出[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认为:“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丹溪心法·自汗》说:“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伤寒明理论·自汗》:“自汗之证,又有表里之别焉,虚实之异焉”;《医学正传·汗证》:“其自汗者,无时而濈濈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此论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3]。总之,自汗证多属虚证,多由气虚、肺卫不固、肌表疏松、卫阳不足、营阴失守、营卫不和,或阴阳失调、阳气敷张、津随敷阳外泄所致。汗为津液的组成部分,汗为心之液,有血汗同源之说,病久可见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或阴阳两虚。治疗当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潜镇固摄为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 《金匱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由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调和营卫(阴阳)、潜镇摄纳之功,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则津不外泄[4];玉屏风散方出《丹溪心法》,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为治疗表虚自汗及虚人易感的著名方剂[5];本文基本方药将二方合用,临证时随证加减治疗自汗证,切中病机,药证相当,疗效显著,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之妙,值得临床推广。

[1]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53.

[2]黄文东,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69.

[3]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0-92.

[4]李克光.金匱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7-68.

[5]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28.

R242

B

1674-4721(2010)10(a)-088-02

2010-07-05)

猜你喜欢
汤合自汗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自拟解郁启阳汤合西地那非治疗阳痿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