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急救物品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0-08-15 00:51杜文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9期
关键词:基数病区名称

杜文飞

急救物品管理包括对急救药品及各种急救器材的管理,急救物品的管理直接影响物品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关系到患者抢救结果的成败,所以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完好率必须达到 100%[1],而我院急救物品使用管理中存在漏洞,易造成病区抢救物品超过保质期,各类物品混放,无专人管理,未做到班班交接,基数不固定等问题,临床工作中并未引起部分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急救物品使用质量,确保临床抢救患者需要,防止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现就我院急救物品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急救药品管理

1.1.1 无基数表 数量不规定,无基数表,用后不能及时补齐,造成药品准备不足,耽误抢救用药,延误抢救时间。

1.1.2 药品过期 不能按有效期先后使用,补充药品在盒内乱放,无近期远期顺序之分,使用时随拿随放,以至有些药品过期,抢救患者时才发现,或护理部质控组检查时才发现,有些不常用的药品放在柜内从不查看,不及时更换,造成过期现象。

1.1.3 剂量 药品剂量与基数不符,如盐酸地塞米松針,急救柜内规定数是 5 mg/ml,用药后补充回来的却是 2 mg/ml,误导医生用药,使用时极易引起差错。

1.1.4 不熟悉药物名称 部分护士只对药品别名熟悉,而对化学名称不熟悉,或与相近名称的药物混淆,导致药品核对或用药时出现错误。

1.1.5 各种标识不统一 存在药品名称标识不清,不易找到,药品安瓿上有的是失效期,有的是有效期,造成护士理解错误。

1.1.6 未做到认真查对和登记 管理人员未做到认真查对甚至不查对,为了应付检查登记本质量弄虚作假,不查对急救物品就在登记本上写上查对无误,造成药品多少不一,与基数不符。

1.1.7 未做到班班交接 平时只是周查两次,期间有人用药后不补充,下一班也不知道,以致于找不到责任人,造成药品补充不及时。

1.1.8 未做到专人管理 管理人员不固定,造成责任心不强,人人都不重视,管理混乱,药品只有人用而无人补充,即使用后补回来的药品也不放在柜内固定地方。

1.1.9 管理人员素质差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意识淡漠,对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管理混乱。

1.1.10 有些医生或护士只图方便使用或进行口头交接,用后不补充,给管理人员管理带来困难。

1.2 急救器材

1.2.1 器材保管 做不到五定(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仪器生锈损坏,配备物品不完备,不清洁,放置不规范,导致使用时手忙脚乱。

1.2.2 物品不能分柜固定存放 清洁物品与一次性物品不能分开放置,物品不固定,使用后不能归还原位。

1.2.3 补充不及时 物品种类多,尤其是小物品如棉签、砂轮、针管等用后不能及时补齐,耽误下次使用。

1.2.4 医务人员对抢救仪器不熟悉 对仪器使用不熟练,功能不掌握,甚至不会使用,例如:护士对抢救包内物品不熟悉,对心电监护仪功能不掌握,不会使用,使用时出现错误,延误抢救时机。

1.3 检查过程中存在问题 有制度落实不到位,病区护士长每周查一次做不到,有时由于工作忙,检查不及时,督促不到位,长期以往造成护士对急救物品管理意识淡漠。

2 对策

2.1 固定数量规格 全院统一建立物品基数表,由各科根据急救药品使用情况和急救柜样式上报急救药品、器材基数,由护理部统一审核制作急救器材和药品管理一览表,一览表根据各科急救柜情况,分层使用,有上中下三层和上层、下左、下右之分,每层固定急救物品名称、数量、规格,过塑后发放给科室,放在急救柜内,放置规范,各科不得随意变动。检查或交接班时查对名称、规格、数量,以便补齐,方便使用。

2.2 建立交接班登记本和药物使用登记本 做到班班交接,及时补充,交接班登记本和药物使用登记本均以表格形式制成,交接班登记本内容有日期、时间、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物品名称和数量、交班人、接班人签名。这样可以一项一项查对,防止交接时遗漏。每班使用药物要登记在药物使用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日期、时间、药品名称、剂量、用法、使用人和补充人签字,这样可以增加责任心,便于查找责任人,不丢失急救物品。

2.3 药品存放 药品要放在原盒内,并有有效期远近之分,远期的放在盒的左边,近期的放在盒的右边,让科室人员熟悉存放方法,方便管理使用。不常用的药品专人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失效期,即将失效的药品与药房提前更换或在抢救柜内用红笔做标识,提醒大家注意。

2.4 剂量 补充药品时开医嘱医生和拿药护士共同注意剂量补充准确,如药房没有同剂量药品,补充过来要做标识。

2.5 急救物品固定位置 护理部根据急救柜情况进行了分层,规定物品种类,固定放置层次,药品按基数表固定顺序,以方便快捷使用。

2.6 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药物有效期、失效期、化学名称以及仪器功能及使用等内容。达到人人熟练掌握。教育全科医务人员非抢救情况下不得使用抢救物品。

2.7 做到五定,专人管理,护士长要指定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护士管理,管理人员最少每周检查两次并登记。不得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各种抢救器材要及时补充,及时清洁,消毒、定期检查维修、定点存放。

2.8 病区护士长检查落实到位,每病区护士长定期检查每周至少一次,检查问题要落实到位,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并跟踪结果。

2.9 加强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日常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对急救物品检查登记,并将各种登记本保存两年以上,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也就是说,虽然护士在护理活动中无过失,但由于登记缺陷,就可能改变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

3 讨论

护士是临床急救物品保管和使用的直接责任人,护士对物品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急救物品的管理和使用质量,而急救物品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其潜在的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保管不当效价降低的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害生命,轻者损害患者的健康[3,4],同样抢救器材的不足,会延误抢救时机,将导致抢救失败。我院经过一年的急救物品规范管理,做到了统一制定急救物品固定基数表,按照基数表使用物品及时登记及时补充,班班交接登记,急救柜内物品放置规范,固定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全体护士责任心增强,通过业务学习掌握了急救药品有关知识和仪器功能及熟练使用,急救物品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临床患者抢救,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争得了抢救时机,提升全院抢救患者质量,提高了成功率。同时也提升了我院的护理管理质量[5]。

[1]姚雪芬,李爱霞,徐芬.急救药品与器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疗养医学,2009,18(2):106.

[2]田丹生.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6-67.

[3]吕翠萍.病房药品管理中的护理差错隐患.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67.

[4]王书杰,史宇翔,蔡大伟,等.防止门诊药房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医药导报,2006,25(3):271-272.

[5]鲁桂鸣,朱江.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护理学杂志,2008,23(19):46-47.

猜你喜欢
基数病区名称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工资基数应如何计算?
千万不要乱翻番
社保缴费基数合理化可探索更多路径
巧妙推算星期几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