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行

2010-08-15 00:46吴红梅
中国检察官 2010年12期
关键词:潮州人韩江潮州

文◎吴红梅

潮州行

文◎吴红梅*

受广东省法学会检察研究会邀请,参加了第四届研讨会。会议论文的研讨,以综合篇、公诉篇、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篇还有诉讼监督篇构成,很成功,展现了广东省检察理论的水平和进展。会议期间,听广东的同学推荐,广东省的潮州市是来广东省后,应该看看的地方。他们说:“潮州自古就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誉,潮州人爱读书、重教育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德。潮州现在有大学1所,中学138所,孩子们在这里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在潮州的乡镇,最好的房子不是行政办公楼,而是传出琅琅书声的学校。”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院校中,对热爱教育的地方,几乎就是崇拜。于是,我决定去完成潮州行。从广州有直达潮州的高速公路,这一路上,我做了潮州的功课。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在追溯回忆一段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原,进而又兵分五路向长江以南进军,统一了岭南。岭南主要是指越城岭等五座山岭以南的地区,也就是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一带,潮州就处在这里。

在秦之后的几个朝代,这里曾先后设揭阳县、海阳县、义安郡等,到隋朝的时候,撤郡设州。公元591年,这里因潮水常涨至金山边,因此就以潮水往复为名,称这里为“潮州”,州府设在海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潮州城,海阳即 “大海之阳”,也就说它在大海的北边。

同它的名字一样,潮州的历史也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流淌在潮州城内的韩江串起了潮州的兴衰荣辱,波涛汹涌的南海又把潮州的历史无限延伸。

韩江流经粤东、闽西和赣南,在公元九世纪唐朝大文学家韩愈被贬到潮州的时候,它还被称为鳄溪,江上一度鳄鱼横行。韩愈到任后做了三件事:劝农、屈鳄、新教育,深受人民爱戴。尽管韩愈在潮州视事不足八个月,但他的实干与亲民为历代潮人赞颂,潮州人将鳄溪改名为韩江,将笔架山改名为韩山,山水为之改姓。

在韩江上,还有一个同样建于宋代而保留至今的建筑,它就是广济桥。广济桥开始修建的时候,韩江已经成为潮州地区通往外界的重要水上通道,南来北往的船只,东去西来的商队穿梭于韩江之上。在此后的几百年里,广济桥因为潮州在粤东地区经济影响的逐渐扩大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在明清时期,韩江两岸因为交通的便利,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潮州的方言、戏曲、音乐甚至饮食也都逐渐形成体系,自成一家。

在潮州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韩江给潮州城带来了经济繁荣与文化昌盛,而南面的大海不但没有阻隔住潮州人发展的脚步,反而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从宋代以后,就有潮州人利用海上贸易的便利走向了世界各地,到目前,在海外的潮州籍人就有二百多万。但就如同潮水一样,潮州人不论走多远,不变的都是对“家”的眷恋,所以,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文化。

我安静地坐在车里,看着窗外不停变换的风景,听着同事们对于目的地的介绍和热情的描述。潮州在我眼中是怎样的呢?这时同行的朋友继续介绍着潮州。招待我的是精神大餐。这个讲述者是土生土长的潮州人,正在对我讲述:相传,在南宋末年,元朝大军从北方挥师南下,宋朝的小皇帝赵遭元兵追袭,逃到了潮州,途中饥饿难忍,身边的随从就从地里摘下一些地瓜叶煮成一碗汤菜,为他解了饥饿。赵随后给这道汤菜赐名“护国菜”,直到今天,“护国菜”仍是潮州筵席中必不可少的保留菜,只不过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了草菇、火腿、上汤,比当年皇帝吃的那碗汤菜不知美味了多少倍。

曾经有一位学者称赞潮州美食是“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概括出了潮州菜中的一大特色,那就是善于制汤。潮州菜中的汤用料十分讲究,做出来的汤菜既清淡又精致。

噢,我曾知道,上海世博会邀请广东省推荐省里菜系,广东省推荐的就是潮州菜。潮州筵席、喜庆婚宴一般用12道菜,这12道菜里面一定要有点心跟两道甜品,还要有两道汤菜。这两道汤菜就是其他菜系、地方菜所没有的。潮州菜的汤菜是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这个地方处于亚热带,人的口味要多喝些汤,所以汤菜一般都是比较多的。

潮州地处中国的南海之滨,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州的地理条件使鱼蟹虾贝成为潮州美食中首选的食物。同样是吃海鲜,北方的海边人喜欢以最简单的方式吃到最原始的鲜味,尤如北方人的性格;而潮州人却喜欢精致烹调,无论是名贵的燕、翅、鲍、参,还是一般的鱼、虾、螺、蟹,都制作得十分精细,还要根据不同的水产与烹饪方法配以各种佐料,使烹制出的海鲜清而不淡,鲜而不腥。

中国人大多讲究吉利,喜欢讨个口彩,潮州人也不例外,所以在潮州的筵席菜中,菜名往往带有富贵、吉祥之意。但与很多地方菜不同的是,潮州菜在富贵吉祥之外更增添了许多甜甜蜜蜜。所以在筵席中,总会穿插几道甜品,潮州菜十分讲究造型与色彩的搭配,只有色、香、味、型俱佳,才称得上是完美的潮州筵席。

在潮州的筵席中,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潮州小吃,比如各类腌制的小菜,但真正令人流连忘返的还是街边大排档、小食店里的各类小吃。虽是小吃,但同样制作精细,潮州人似乎很早就悟出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真谛。

在中国,潮州的牛肉丸很有名气,这小小的牛肉丸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却很费工夫,它是用最新鲜的牛肉,剔尽牛筋,再握住两根铁棒连续捶打一个小时左右打成肉泥,最后才做成了这美味的肉丸。

在历史上,由于有大批的潮州人到海外谋生,虽然他们生活在异国他乡,但大多数潮州人还都保留着家乡的饮食习惯,所以潮州美食也就成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菜。

终于到达目的地。只有一天的时间亲自了解潮州。更意外的收获是看到了潮州检察文化的风采。

潮州市院的检察长是我们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班的同学来向东,给他打电话时,他正在饶平县的抚平点。我们知道检察机关,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充分结合检察职能做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检察机关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们见面的时候,来向东检察长笑着说,山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我们上学的时候就知道,向东同学学习认真勤奋,却原来完成工作,帮助别人也全力以赴。我这才了解到,来检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开发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市院切实承担起市委政法委落实我院帮扶的饶平县浮滨镇三红村16户贫困户的扶贫开发责任,两级院班子成员组织干警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倾听需求,按照“一户一法”的工作原则,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帮扶措施,以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实现脱贫为重点,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力争如期完成帮扶工作任务。

正思考着,来检说,看看我们的社区建设吧。认真开展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督导和调研工作。根据市委政法委的部署,市检察院负责湘桥区镇街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的督导工作,全面协助督导的镇街维稳中心建设,对维稳中心人员组成、硬软件建设等提出督导意见,及时为中心建设存在困难的单位排忧解难。市院还组织县区院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深入到潮安县、湘桥区的镇街维稳中心开展调研,撰写了翔实的调研报告,起草了《检察机关与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立工作衔接机制的若干规定》,已被市委政法委批准试行。

今天晚上我们参加的是:颂祖国,迎亚运,庆祝建国61周年社区党建文艺联欢晚会。主办单位是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检察院和湘桥区凤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太意外了,欣赏到了“原创”的检民和谐,检务公开,以人为本的文艺联欢晚会。

*国家检察官学院[102206]

猜你喜欢
潮州人韩江潮州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浅谈潮州手拉壶与茶文化
Characteristic mode analysis of wideband high-gain and low-profile metasurface antenna∗
喝的什么茶
喝 的什么茶
赦免你的“错”:惩罚的风往爱的方向吹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Vadose-zone moisture dynamics under 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during a dry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