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甘南州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8-15 00:51傅树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9期
关键词:两基甘南州寄宿制

傅树红

(甘南州教育局,甘肃 甘南 747000)

浅议甘南州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傅树红

(甘南州教育局,甘肃 甘南 747000)

甘南州;民族教育;教育经费

1 甘南州教育基本情况

截至2007年底,甘南州有各级各类学校737所,其中小学648所,普通中学54所(九年制学校25所、初级中学9所、完全中学17所、高级中学3所),职中9所,中专4所,幼儿园22所(其中民办幼儿园8所)。在校学生137883名,其中小学生91041名、中学生42561名(初中33047名、高中9514名)、中职生1431名、中专生2850名。在园幼儿4043名。学生总数中,女生64732名,占46.95%;少数民族学生99837名,其中藏族学生73921名,占53.61%。

实行“双语”教学的中小学311所,在校学生48944名,以藏语教学为主类学生35230名,以汉语教学为主类学生13714名。寄宿制学校134所,住校学生46454名。

甘南州有教职工8019名,其中专任教师7413名(小学4803名、中学2229名、中职97名、中专284名),专任藏文教师1119名。幼教职工277名,其中专任教师244名。代课教师444名。

甘南州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48%,其中藏族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67%。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2.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3.38%。甘南州合作市、临潭县、舟曲县、迭部县、夏河县实现“两基”目标,占甘南州县市总数的62.50%,实现“两基”的人口覆盖率为73.96%。青壮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8.20%。

2 取得的成绩与获得的经验

近几年,甘南州民族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州委“1522253”发展战略,立足州政府“十大目标”教育工作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政策,全力实施“52346678”教育发展战略,取得良好成效,促使甘南州民族教育事业进入改革、发展、建设的快车道。

(1)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两基”攻坚。州委、州政府于2004年召开甘南州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甘南州“两基”工作,出台《关于实施“两基”攻坚,进一步推动农牧村教育发展的决定》和《甘南州“两基”攻坚实施计划(2004~2007年)》,制定一系列投入政策和保障措施,统一领导、协调部署甘南州“两基”攻坚工作。各县市全面启动“两基”攻坚工作,并从各自实际出发,进一步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实行月报季查、全年监测、一票否决等多项措施使劝返、控辍、保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甘南州“两基”攻坚工作势头良好。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甘南州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组织甘南州部分中小学校长,赴外地进行考察学习。通过招考、招聘等,教师队伍突破8000人。同时,开展十大类校长、教师培训活动,培训人员达2600余名。目前,甘南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53%、96.43%和64.95%。

(3)争抓项目建设,全力改善办学条件。甘南州教育系统以“抓项目,促发展”为工作思路,使教育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育事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任务,95所项目学校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近几年,实施的主要工程项目有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援藏资金、邵逸夫赠款、台湾商人王永庆赠款及“欧盟援华”、世行贷款/英国政府增款、福特基金等,累积投资达3.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50余所,改扩建校舍247700万平方米,配备课桌凳25056套,各级各类学校校舍面积达700000平方米。

(4)加大监管力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精心组织,靠前指挥,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多方宣传,认真实施。制定并出台《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牧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甘南州1240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杂费,为甘南州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享受面达到100%,落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5086.35万元。

(5)推进职教发展,办学规模和效益整体提高。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抓招生规模,抓教学质量,抓基地建设,整体办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召开“甘南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对发展职业教育做进一步安排。2007年秋季争取国家中职生助学金157.65万元,甘南州受助中职生达2102名。成立“甘南州特种作业人员和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培训站”“甘南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甘肃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甘南州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基地”。

(6)调整布局加大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甘南州本着“适度集中,相对稳定”和“注重学前,巩固小学,加强初中,扩大高中”原则,继续调整学校布局,使小学从原来的699所减少到现在的648所,逐步形成“高中在城市,初中在县城和少数重点集镇”新布局。同时重点加强牧区和边远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寄宿制教育成为实现甘南州集中规模办学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7)教育经费方面。2007年度,甘南州教育经费总收入39056万元,比2006年增长25.37%;总支出39244万元,增长25.41%。由于新机制政策的实施,甘南州生均教育经费达564.39元,“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落实情况良好。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8.35%,中小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都得到相应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12%,比2006年增加了1.80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17.83%,较2006年增加了3.84个百分点。

(8)化解义务教育债务情况。2007年底,省上安排审计事务所对甘南州“普九”债务进行审核锁定,锁定资金1.6亿元以上。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化解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意见》[甘政办发(2008)18号]文件有关规定,从2008年后半年开始,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化解任务。

(9)人口流动情况。2006~2007年甘南州流出人口15795人,2008年3月底以前流出人口7595人,其中流出地为州内4182人,省内4987人,省外14221人。2006~2007年甘南州流入人口15557人,2008年3月底以前流入人口7118人,其中来源地为州内5824人,省内10286人,省外6565人。流出人口州内主要集中在临潭、舟曲、卓尼、夏河和合作市,省内为兰州、酒泉、临夏州,省外为北京、内蒙古、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广东等省(区)。流入人口州内主要集中在合作市和玛曲县,省内为兰州、天水、定西3市和临夏州,省外为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青海7省。

(10)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训及使用情况。甘南州根据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完善培养机制,着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先后制定并实施《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政策性文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实际,实施不同方向的教育培养,仅2007年培训各类人员达14554人(次)。同时,对重点项目、支柱产业、重点学科急需人才实行定向委培,先后培养工业、农牧业等专门人才500多名。在人才使用方面,创新选拔机制,加大后续人才的选拔使用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不同行业各层次专家、学术带头人推荐选拔制度,有力地推动了甘南州人才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名,省优专家10名,省“331”人才 124名,省“321”创新人才68名,省“555”人才工程人选6名。

(11)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政策与机制。甘南州在留住和吸引人才方面,强化保障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将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目标任务,纳入领导班子“三位一体”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出资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通过开展优秀专家评选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全社会重才、用才先进典型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重才、用才良好氛围。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甘南州争取有关工资福利方面的优惠政策,希望在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时,充分考虑甘南州与邻近省区民族自治州气候、地理、社会发展程度相近的实际,建立符合甘南实际的地区附加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3 存在问题、困难及对策

近年来,甘南州民族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全省教育相比,同甘南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自身发展及改革需要相比,仍有很多自身无法克服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请求国家和省上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

(1)教育投入不适应发展需求。一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目前,甘南州尚有D级危房95536平方米,危房比重为18.67%。二是本级财政困难,支持教育发展能力不足。教育投入主要来自上级补助,本级财政支持教育发展乏力。如今,国家和省上已为甘南州投入资金,实施“学校扩容排危工程”项目。

(2)寄宿制学校办学、生活条件亟需改善。一是甘南州仍有35000余名中小学学生借宿在校外,生活条件极差,严重影响其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国家和省上已投入资金2.5亿元,在甘南州实施二期“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新、改扩建40所寄宿制学校,覆盖8县市和州直学校。二是甘南州未配备大灶工作人员的寄宿制学校共有46所,无大灶、无设备的寄宿制学校共有41所,分别占寄宿制学校总数的34.33%和30.60%;其余的寄宿制学校虽有大灶,但规模小,设备不齐全。因此,甘南州实施“学校大灶新、改扩建工程”项目,投入资金0.7亿元,新、改扩建138所寄宿制学校大灶和食堂,购置各类设备,聘请大灶工作人员,全面解决寄宿学生的吃饭问题。三是由于甘南州属典型的生活资料输入性地区,物价偏高,自然条件严酷,办学成本高,采暖期长。因此,国家和省上已将甘南州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小学400元(/生·年),初中600元(/生·年)。

(3)学校采暖设施简陋,采暖设备紧缺。目前,甘南州大多数学校采暖设施简陋,燃料短缺,特别是无采暖设备的学校多,冬季甚至有2人睡通铺,靠体温取暖等现象。学生饱受严寒之苦,时有学生被冻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给师生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困难,学校取暖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创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公平和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要求,改善学校采暖条件刻不容缓。而州县本级财政自给率低,改善学校采暖条件的任务极其艰巨。国家和省上在甘南州实施“学校温暖工程”建设项目,解决采暖经费2.2亿元。

(4)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教育发展。一是教师数量不足。“双语”教学和寄宿制办学模式需要大量教师,省颁编制小,教师补充难,尚缺近3000名附加编制教师。二是教师水平不高。教师学历质量不高,特别是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占本科教师的比例不到20.00%,应届毕业本科学历教师补充难。三是培训任务重,培训经费严重不足。需对数千名教师实施全员培训,培训经费高达几百万,培训任务重、经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国家和省上根据甘南州教师队伍现状,增加教师编制,在省属重点院校定向录取甘南州少数民族考生和长居汉族考生,在省内院校创办“双语”类民族预科班,并设立教育干部培训基地(班),培养高素质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

(5)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甘南州职业教育与省内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差距仍呈拉大趋势,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校舍破旧,教学手段落后,实训基地和设施严重短缺。因此,国家和省上实施“农牧民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建设工程”项目,投入资金0.9亿元,新建、改扩建8个农牧民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包括教学用房、宿舍、食堂、多功能厅、浴室、外请教师公寓和其他辅助用房),并购置必要的教学设备。

(6)给予甘南州“内地西藏班”式的特殊优惠政策。国家在甘南创办“甘南高中民族班”,每年招收甘南州藏族初中毕业生200名,每个学生给予生活补助,以加快甘南州高素质人才培养步伐。

(7)教育信息化十分落后。甘南州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设备短缺,中学人机比为18∶1,小学仅为64∶1。大部分农牧村中小学和寄宿制学校无计算机教室,无法开设计算机课,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国家和省上加大对甘南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度,予以政策倾斜。新建县城中小学、乡中心学校60个计算机教室,完成甘南州教育网络中心资源库建设和资源中心与合作市城区学校、7县的连通工作。

(8)学校受灾严重。“5.12”汶川特大地震,甘南州420所学校受损,倒塌校舍面积92286平方米,危房面积202478平方米,损坏课桌凳476套,损坏教学仪器设备1052件(套),损坏学校大门52座,损坏围墙40112米,损坏护堤4380立方米,损坏供电设施63处,累计直接经济损失18475万元。目前,国家和省上已给甘南州下拨学校恢复、重建资金。

G40-011

A

1671-1246(2010)19-0037-03

猜你喜欢
两基甘南州寄宿制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基于GIS的甘肃省甘南州垃圾填埋场适宜性分析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基于DEM的1983-2012年甘南州降水空间变化趋势及特征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为贵州“两基”攻坚的“精气神”自豪
让“两基”攻坚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