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措施与思考

2010-08-15 00:49宋咏堂
关键词:中华医学会办刊科技期刊

宋咏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64)

创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措施与思考

宋咏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64)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科技期刊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使竞争成为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创建25年来,一直将创建品牌作为科技期刊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不断创新办刊理念,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强化期刊管理与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努力发挥科技期刊传播知识的先导作用。

科技期刊;编辑;创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中高级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创刊25年来,在促进我国实验外科专业的发展、学术交流与实验外科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12月,本刊被遴选为“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一、创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措施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品牌优势,建立在高水平的学术基础之上。多年来,本刊编委会与编辑部强化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杂志各方面的质量,不断充实本刊的信息内涵,特别注意强化以下八方面工作。

第一,充分依靠编委和审稿专家,积极为杂志组织优秀稿件。选题和组稿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本刊编委会一贯重视期刊的选题组稿,注意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领域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动态,为杂志遴选优秀稿件,以提高杂志的学术水平。本刊编委和编辑充分利用外科各专业年会和实验外科学组年会,广泛联系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和优秀作者,邀请专家及学科带头人为本刊撰写高水平的优秀论文,为保障杂志的学术水平奠定了基础。

第二,进一步提高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比例。对各级各类基金资助的优秀论文继续采用“快速通道”优先发表。通过努力,刊出基金资助或获奖项目主题论文的比重亦逐年增加。在本刊2008年刊出的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比例提高到58.7%。

第三,杂志出版的时效性是体现杂志质量,也是影响杂志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本刊1984年创刊时为季刊,每期48页,1993年改为双月刊,1994年每期由48页增至64页,1998年每期由64页增至96页,1999年改为大16开,2003年改为月刊,2004年起每期由96页增至128页,2008年起每期由128页增至136页,从而增加了期刊的信息容量,提高了杂志的时效性。

第四,编辑部通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速度,及时与本刊编委和特约审稿专家联系。目前本刊稿件基本可在4个月左右,将论文取舍和修改意见反馈作者。

第五,坚决贯彻执行期刊的国际、国内标准和中华医学会要求,使信息传播标准化、规范化。坚持对杂志编校质量的自查。每期杂志出版后,均按中华医学会要求完成当期杂志的自检、审读。

第六,加大对杂志的经济投入,进一步提高杂志印刷装帧质量。由于杂志的经费来源有限,本刊用纸规格和质量一直在同类期刊中偏低。随着办刊实力的逐步增强,本刊用纸规格从52g、60g、70g书写纸改为80g书写纸。本刊用纸从2004年第2期改为清涂纸,2008年11月起杂志正文用纸改为64g亚光纸,印刷质量明显提高。

第七,加强本刊与读者、作者的联系。为了促进实验外科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扩大本刊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加强本刊与广大读者、作者之间的联系,与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办好我刊,多年来,本刊不定期招聘特约编辑、特约通讯员,一部分有海外研究经历的中青年学者适时进入了本刊审稿专家库。通过加强中、青年专家的作用,努力使本刊充满朝气、永葆青春活力。

第八,加强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建设:按照国家科学技术部和新闻出版署等管理部门的规定,本刊始终倡导科研人员应遵循学术道德规范:(1)注重学术创新,坚持诚实守信。(2)在研究中引用或转引他人成果时,应注明出处。引用他人的成果不应构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3)发表论文应按照参与者所做贡献大小顺序署名。本刊不提倡过多的作者署名。(4)对本人研究结果应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论证,不故意夸大本人研究的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年来,本刊先后接到数起一稿两投实名举报,均会同有关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通过核实,审阅原始记录,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证明事实情况,多方面听取有关人员意见,最后形成处理意见。

二、创建精品科技期刊的思考

期刊品牌是衡量期刊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期刊的品牌是期刊的办刊理念、风格特色的高度概括。期刊品牌的形成,表明期刊所传播信息得到了读者群的广泛认可,成为读者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其独有的整体形象已悄然走进并植根于读者的心灵[1](P22~26)。英国的《Nature》、美国的《Science》、《财富》、《君子》等刊物,目前是全世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精品科技期刊。《Science》创刊于1840年。每期发行量已达16.5万份,年收入4000万美元,其中发行收入1500万美元,广告收入2000万美元,其他收入500万美元,年赢利1000万美元[2](P30~32)。我国也有不少科技期刊如《中医》、《农业杂交水稻》等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期刊品牌属于期刊的无形资产,它代表期刊的整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期刊科技含量的大小以及在期刊行业中的排序。它直接影响到期刊市场份额的大小并最终决定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P4~6)。良好的期刊品牌,具有吸引优秀人才的功能,使刊物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品牌增值。据世界期刊联盟和其他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在世界7大类期刊前50名排行榜中,我国仅有20多种社科类期刊榜上有名,有100多种科技期刊仅被列为“国际科技界有影响的期刊[4](P9~11)”。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像《Nature》、《Science》这样的国际名刊,这说明我国期刊与世界先进期刊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国或跨国出版集团即将逐步进入我国,出版业的垄断会被打破,科技期刊业的品牌渐受重视,创建并发展品牌科技期刊势在必行[5](P1~3)。本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亦是唯一的一本纯基础研究外科学类杂志,报道内容与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刊的发行一直比较局限,广告收入较少,杂志经营实力有限。但是创刊25年来,本刊历届编委会与编辑部一直坚持“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的办刊宗旨,随时因读者和作者的建议与需求,按照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办刊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杂志的内容、栏目、版面以及重点进行调整,不断地改进杂志的质量。

第一,要有不断创新的办刊理念。要树立制作精品、打造品牌、服务社会的目标,制定出与时俱进、与学科发展同步的战略。通过编辑人员一流的工作,尽快办出一流的科技期刊。没有办刊理念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办刊方式、方法上的创新。要千方百计吸收高质量、大师级人物的论文。要为刊物定准位,适应社会需求,特别追求刊物特色,即科技期刊的特色思想、特色栏目、特色内容和特色包装,最终实现科技期刊的跨越式发展。创建品牌是艰难的攀登,既要有主编的大智大慧,又要有编辑的聪明才智,蕴含着对杂志多年的不断追求。

第二,要努力发展有着浓厚学术色彩的核心作者群。办好科技期刊不像开公司或办工厂那样,只要有了资金有技术有市场就可以了。科技期刊除了上述条件以外,还必须拥有一批学术地位高的优秀的专业作者群和作者群梯队,这就是“名分”。“名分”是指科技期刊的等级规模,作者群的级别,特有的科技、管理、服务的总和,是构成一种科技期刊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内容。越有“名分”的科技期刊,越能在科技市场上受到看重,长久生存。一种名副其实的品牌科技期刊,不应该只是一家“百亿企业”,而应该是一家“百年企业”。

第三,要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期刊管理。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诸多要素中,服务质量的弹性最大。品牌科技期刊必须首先是品牌服务,这绝不是单凭良好的服务愿望就能做到。一定要把这种愿望落在实处。品牌服务就是要把读者和作者的需要置于最高境地,在整个编辑出版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考虑读者和作者的利益,在各个方面使人们满意,从而提高期刊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强化管理是创品牌和维持品牌的关键。实施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科技期刊的管理者必须制定出完备、周密的规划,有效地将资金、技术、人才等项资源协调起来。这需要管理者具有战略的眼光、创新的观念和改革的气度,全方位地管理人、财、物,实施有利于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各项改革措施,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这方面来[6](P4~6)。

第四,要特别注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期刊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1)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注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期刊业务又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优秀人才。(2)增强期刊负责人的时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3)制定总编、编辑部主任、编辑以及专业营销人员的岗位规范和任职标准,完善并实施对编辑人员的选拔、聘任、晋升、培训制度,以形成编辑队伍的良性循环,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研的创新成果,首先是由科技期刊向全世界发布的。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坚信,中国21世纪的科技事业将会快步发展。期刊质量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期刊发展永恒的主题,这也是中华医学会近百年来办刊历史的经验总结。面对出版业的挑战,我们惟有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办刊宗旨,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树立竞争意识,致力于创建精品科技期刊,做到对作者尽责,让读者满意,成为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先导。

[1]鲁茗.论科技期刊的品牌战略[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6).

[2]黄卫东.新世纪医院经营发展的整合战略[J].中国医院,2002 (3).

[3]柳建乔.科技期刊产业化初探[J].编辑学报,2002(1).

[4]张传喜,王松彦.试论期刊社社域文化的建设[J].编辑学报,2002 (1).

[5]丁乃刚.数字时代期刊媒体的整合趋势[J].编辑学报,2002(1).

[6]李若溪.科技期刊传播系统要素分析与创新[J].编辑学报,2002 (1).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2mail:yuanlh@yangtzeu.edu.cn

book=885,ebook=885

G232

A

1673-1395(2010)04-0042-03

20100520

宋咏堂(1967—),男,湖北新洲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医学会办刊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中华医学会2018年器官移植学年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