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追求与出路

2010-08-15 00:49尹海清
关键词:刊物科技期刊期刊

尹海清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司务长》杂志社,湖北襄樊441003)

浅谈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追求与出路

尹海清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司务长》杂志社,湖北襄樊441003)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探寻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的追求与出路。科技期刊必须着力打造个性化风格,彰显科技期刊的特点与特色;强化服务功能意识,始终秉持科技期刊的价值追求;全方位加强软硬件建设,积极寻求生存发展之路。

网络环境;科技期刊;出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应用由此也得到广泛普及。作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一个重要领域,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面临着传媒发展历史上最严峻的生存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传播速度快;二是读者获取信息渠道广;三是网络出版方式灵活;四是管理方式科技含量高,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五是编辑素质亟待提升;六是经营方式面临挑战。科技期刊如何应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出版市场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摆在广大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着力打造个性化风格,彰显科技期刊的特点与特色

科技期刊的个性化风格,就是特点与特色,这是科技期刊生存发展的有力“武器”。面对网络环境的冲击,办出科技期刊的个性,打造期刊的特点与特色,是每个科技期刊追求的目标。面对刊物如林、竞争激烈的局面,科技期刊想在同行中占据优势,稳操胜券,必须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凸显个性化特点,从而赢得读者,创造生存发展良机,奠定业界立足之地。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期刊的办刊思想、学术水平、整体价值体现在期刊内容和特点上,编者通过高质量的论文展示刊物的学术价值,带动刊物整体质量的提高;读者通过阅读刊发的论文获得科技信息,汲取学术养分。因此,彰显科技期刊特点与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学术性。科技期刊是学界交换知识,研究传播学术的平台。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王瑶认为,学术研究可以有三条“水平线”:研究结论能够成为“定论”,自是最高水平,却不多见;次则能够成为“一家之言”;至少也要能“自圆其说”。[1](P221)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提供争鸣的园地和舞台,积极促进学术交流,使学术期刊更贴近读者,更吸引读者,增强期刊的可读性和时效性,满足读者的求知欲望。为此,编辑人员必须把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标准,为学术创新,特别是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新角度、新语言等方面的创新,做好“接生”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是时代性。科技期刊是时代的产物,从内容上来说,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的现实状态。因此,编辑人员要有深邃的学术洞察力和灵敏的学术嗅觉,增强学术发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到紧跟科技前沿热点,把握科学研究的最新动向,主动介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发现珠玑,挖掘宝藏,老话新说,传统内容要有新视角、新见解,从而体现出科技期刊的时代性,进而满足读者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是专业性。一个刊物要具有专业特色,即在专业领域要有自己的独特地位或权威性,其他刊物无法取代。学术期刊的专业特色,既是读者的需求,也是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从而为科技期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赢得生存契机。

四是参考性。要有一批对专业领域进行深度研究的作者,能够为本行业人员在理论研究、业务工作上提供有益的借鉴或帮助,从而吸引读者,也为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赢得商机,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是应用性。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它的应用性,亦即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期刊所刊载论文的应用性越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好,社会影响力就会越大,期刊在业内的地位也会越高。

六是群众性。科技期刊要有稳定的读者群。不同的科技期刊,都有自己的界定区域和服务对象,在这些读者之外还有更多的读者圈。“基本读者群好比原子核,而读者圈则可看成是核外的电子云。”[2](P157)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对任何刊物的价值取向起着决定性作用。”[3](P79)因此,对于科技期刊来说,没有读者,也就失去了科技期刊存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强化服务功能意识,始终秉持科技期刊的价值追求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追求,给自己什么样的定位,牵涉到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是科技期刊兴衰存亡的关键和本源。从本质上来说,为读者和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益并重,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科技期刊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

一是提升刊物内在质量。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对于一个刊物来说,做到期期精彩、篇篇佳作是不切实际的,但每期推出几篇在业内有影响力的高质量论文,树立期刊在业界的威信与威望,赢得读者信赖和赞许则是可以实现的。网络环境下,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并有效地吸引读者,必须遵循以学术为本的思想,及时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为繁荣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贡献。为此,科技期刊应根据自己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个性特色求发展的方向,努力向出精品、创名牌的目标迈进。提升刊物内在质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编辑并刊发大量受读者欢迎的优秀论文。可以说,优秀论文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证,是一个刊物的旗帜和标志。有了优秀论文,就有了读者和市场,也就有了期刊的生命力。

二是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办刊思想。读者是科技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读者服务,首先就是要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希望通过科技期刊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掌握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供自己学习、研究、参考。所以,科技期刊必须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办刊思想,把读者当作“上帝”,认真研究读者的所思所想,努力办好期刊,提升刊物内在质量,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为广大读者提供快速、高效、优质、人文化的附加需求服务,包括读者投稿、订阅期刊、信息搜集、研究指导、技术应用、成果转化等,满足读者的全方位利益。科技期刊提供给读者的信息越多,它的社会效益就越明显,从而大大提高科技期刊办刊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科技期刊为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的功能。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上来说,科技期刊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它的根本作用不是传播,而是提高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要做到这一点,科技期刊就必须以科学技术研究为着眼点,主动为科学技术研究服务,增强学术发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为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三、全方位加强软硬件建设,积极寻求生存发展之路

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期刊建设是全方位的,既有软件建设,也有硬件建设。只有加强全面建设,才能有效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新挑战。

一是提高编稿、审稿效率。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速度快。因此,在这种条件下,编辑的审稿效率要高,速度要快。由于编辑个体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差异,稿件在编辑手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不一。同时,审稿也有一个时间过程和程序问题,因而缩短稿件在编辑手中的停留时间和简化冗长的审稿过程,是提高科技期刊时效性的又一关键性因素。只有提高编审效率,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对刊物内容信息更新的要求。

二是积极调整发行方式。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发行方式日趋多样化,既有网上电子形式发行,也有纸质平面发行,其中,电子发行方式对传统发行方式构成的威胁最大。因此,科技期刊必须重视对电子发行方式的优势利用,在搞好网上电子发行的同时,还应重视邮局发行、出版公司发行、新华书店发行、自办发行以及个性化的邮寄、托运等传统发行方式,做到优势互补,多管齐下。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发行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刊物流转环节,提高刊物流通速度和效率。所以,每个刊物都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刊物的发行数量、读者群的距离、发行方便程度和流通环节的速度,以及发行双方的合作关系等,选择适合刊物的最佳发行方式和发行途径,从而提高刊物的时效性,快速满足读者信息索取要求。

三是改变期刊经营策略。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通过自建网站或其他大型专业期刊数据库将内容上传,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部分纸质平面读者的流失。应对这方面的挑战,必须改变科技期刊的经营策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为此,除发行附属于平面纸质期刊的电子刊物外,有条件和实力的科技期刊,可以建立自己的出版印刷公司,在专门为刊物服务的同时,进行行业内的商业经营;还可以在大城市和读者群密集的地区,开设自己的发行站点,采用“直销”方式,扩大刊物发行量,提高发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稳定的读者群,形成期刊与读者之间的新型供需关系。

四是强化编辑能力素质。科技期刊网络化是出版行业的一场革命,对作者、读者和编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编辑来说,要学习网络化编辑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从而实现编辑、排版过程的网络化,为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编辑的能力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能力、专业修养、理论水平、业务技能等诸多方面。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专业属性,每个编辑也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编辑编好刊物的基本条件。因此,每一位编辑都要针对自己服务期刊的属性,在加强专业理论修养的同时,学好网络条件下的编辑技能,提高编辑工作效率,为履行编辑职责打下坚实的业务素质基础。

五是疏通信息传递渠道。一方面,要加强航空、快递、邮寄等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稿件传递效率。同时,还要积极采用电子化的通联方式,比如传真、电子邮件、在线编稿审稿、发行电子期刊、利用大型数据库上网等形式,强化信息传播渠道。另一方面,要减少期刊的发行、流通、周转环节,建立期刊直通渠道,及时将刊物投送到读者手中。

六是优化日常管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传真、电话、互联网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这些设备和技术为提高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奠定了基础。在网络信息化建设上,建立自己的服务器和数据信息库,大量储存资料,建立自己的网站网页,采取多种方式将期刊内容上网;在印刷技术手段上,采取纸质平面出版和网络出版并行方式,还可利用大型数据库将期刊内容上网;在编读往来上,加强编读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科技期刊固定的读者群、专业群和学术群,通常来说,读者往往就是作者,加强编者和读者之间的往来,了解读者的愿望,有针对性地约稿,将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这既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为提高科技论文质量,增强论文首发权、时效性奠定了基础。在管理方式上,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为编辑人员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学习和应用现代办公技术,提高科技期刊的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七是创新期刊出版周期。网络环境对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提出新要求,顺应这种要求是确保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不二法门。然而,目前国内科技期的出版周期,多为月刊、双月刊和季刊形式,至今尚未有一家周刊面世。而“国外的科技期刊大部分为月刊或半月刊,甚至是周刊”[4](P48)。因此,要积极创办科技类周报、旬刊、半月刊、科技信息快递、研究简报、学术新闻、论文摘要和附属于期刊的电子网络版等,把期刊将要刊载的重要论文和信息提前通报给读者;同时,针对纸质期刊出版周期长,不能适应网络环境的弱点,提高编、审、校、印各环节速度,增强期刊时效性,满足读者需要。

[1]钱理群.试谈王瑶先生的鲁迅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

[2]文机星.关于学术期刊的可读性[J].编辑学报,1998(3).

[3]李福海.论主编意识[J].编辑学报,1996(2).

[4]王平.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时效性的探讨[J].学报编辑论丛,2004 (10).

责任编辑 叶利荣 E2mail:yelirong@126.com

book=514,ebook=514

G237.5

A

1673-1395(2010)04-0073-03

20100423

尹海清(1965—),男,湖北枣阳人,主要从事军事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刊物科技期刊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刊物贺词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