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0-08-15 00:51刘建民李金堂付海滨
长江蔬菜 2010年11期
关键词:叶斑病细菌性病斑

刘建民 李金堂 付海滨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过去在我国发生较轻,20世纪90年代后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辣(甜)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高温高湿常导致细菌性叶斑病的大发生,使辣椒大量落叶、落果、落花,我们于2007-2009年在寿光地区调查该病发生情况,病棚率一般在50%以上,导致辣椒产量损失严重。

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常见的病斑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先从叶缘附近出现黄绿色近圆形水渍状小斑点(图1,图2),扩大后变为大小不等的褐色至锈红色病斑(图3,图4),干燥时病斑多呈褐色(图5)。另一类症状多从叶缘开始出现水浸状黄化(图6,图7),最后扩展至整个叶片,有的叶片叶脉间出现白纸状病斑(图8),这两种症状类型的病斑在显微镜下均能观察到细菌的喷菌现象(图9)。此病发展很快,常引起大量落叶,对产量影响较大,但植株一般不会死亡。

2 病原

病原菌为 Pseudomonas syringae pv.aptataYoung.Dye&Wilkie.,称丁香假单胞杆菌适合致病变种,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具1~3根单极生或双极生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灰白色,产生绿色萤光色素,革兰氏染色阴性,可产生荚膜。病菌发育适温为23~30℃。

3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病菌一般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通过辣(甜)椒叶片伤口侵入,在田间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农具进行传播及再侵染。气温23~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7~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地势地洼,管理不善,肥料缺乏,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等地块发病严重。遇高温和叶面长时间有水膜时发病重;病菌侵入后,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就能逐渐显症;若温度过低则病害发展受到一定抑制;若后期温度升高,病害可继续发展。因此,高温多雨或遇暴风雨,病害常加重发生。

4 防治方法

①实行合理轮作及清除病残体 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前茬蔬菜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结合深耕晒土,促使病菌残体分解,加速病菌死亡。

②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消毒 选用无病优良品种;播前用种子质量0.3%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有效杀灭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病菌。

③加强栽培管理 定植前要平整土地,深翻土壤,并采用高垄栽培,辣椒生长过程中及时中耕松土和施肥;防止积水,避免大水漫灌;土壤灌水后室内温度升高时应及时通风降低湿度;发现病叶及时清除到室外深埋或烧毁。

④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后,可及时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95%链·土可溶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700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一般7天1次,连喷3~4次。

猜你喜欢
叶斑病细菌性病斑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