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辣(甜)椒定植后死株的发生与防治

2010-08-15 00:51李绍海
长江蔬菜 2010年11期
关键词: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

李绍海

夏季辣(甜)椒定植后死株的发生与防治

李绍海

李绍海,安徽巢湖市和县蔬菜科技示范园,238200

2009年夏,安徽和县地区天气较往年异常,许多菜农反映辣(甜)椒定植后不久出现较为严重的死苗现象,对蔬菜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过我们仔细的观察分析,结合往年出现类似情况的经验,认为定植后死株主要是由于温湿度掌握不好而引起的根茎部病害所造成。现将夏季辣(甜)椒定植后死苗的原因与防治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1 死株的原因

辣(甜)椒根部病害是造成其死秧的重要原因,严重者成片死亡,甚至绝收。辣(甜)椒的根部病害主要有4种,即疫病、根腐病、枯萎病和青枯病。据调查,在辣(甜)椒根部病害中,疫病和根腐病占80%,枯萎病和青枯病占20%,而从近年的发病趋势看,青枯病所占比例逐步上升。

1.1 疫病

①症状 辣(甜)椒疫病主要为害根部及茎基部,叶、花及果实均可受害。茎基部呈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其上部呈暗绿色并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呈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②发生规律 辣(甜)椒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辣(甜)椒疫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借风、雨、灌溉水及其他农事活动传播。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1.2 根腐病

①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白天枝叶萎蔫,傍晚至次日清晨恢复,反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发病期,近地的茎上病斑呈水渍状,稍凹陷,后腐烂,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该病为害根部,不向上发展。

②发生规律 辣(甜)椒根腐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在土壤可以存活较长时间,以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传播渠道主要靠肥料、工具、雨水及流水传播和蔓延。辣(甜)椒根腐病的发生也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22~26℃最适合发病,一旦辣(甜)椒发生根腐病,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大水漫灌发病越重,小水勤浇发病轻。

1.3 枯萎病

①症状 辣(甜)椒枯萎病的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并逐渐脱落,逐渐向上发展。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直至全株萎蔫枯死。有时半株发病,半株健全,在病情急剧发展时,则全株萎蔫。病株茎基部表皮多纵裂,节部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流出松香状的胶质物。潮湿时,长出白色或蓝绿色至粉红色霉层。可见根部变黄褐色,腐烂,极易从土中拔起。横切病茎,也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②发生规律 辣(甜)椒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尖镰孢菌辣(甜)椒专化型,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可营多年腐生生活。病菌从须根、根毛或伤口侵入,在寄主根茎维管束繁殖、蔓延,并产生有毒物质随输导组织扩散,毒化寄主细胞,或堵塞导管,致叶片发黄。土壤偏酸(pH 值 5~5.6)地、连作、移栽或中耕、土温 28℃时最适于发病;土温21℃以下或33℃以上、植株生长不良等,有利于发病。

1.4 青枯病

①症状 发生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萎蔫,后急剧蔓延扩展至整株。在初期一般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然后是下部叶片凋萎,最后才是中下部叶片萎蔫。地上部叶色较淡,后期叶片变褐枯焦。白天萎蔫,傍晚或是清晨恢复,发生一周后死亡。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用手挤压横切面有乳白色粘液溢出。

②发生规律 辣(甜)椒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是根茎部感染青枯假单胞杆菌所引起。一般是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多从根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前期处于潜伏状态,坐果后遇适宜条件,在寄主体内繁殖,向上扩展,致茎叶变褐萎蔫。 土壤温度达到 20~25℃,气温 30~35℃,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更易促成该病流行。此外,连作重茬地,或缺钾肥,管理不细的低洼,排水不良地块,种植辣(甜)椒都易发此种病害。

2 防治方法

以上4种病害均属土传性病害,流水传播,越浇水发病越严重,连片死亡,除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外,其他三种病害均为真菌性病害。对几种病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农业防治

①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②选用抗病品种,如好农78,好农11,砀椒,精品红巨椒等;播种前用55~60℃温水浸种或药剂拌种对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

③栽植前实行高温闷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为避免重茬所带来的多种致病菌,可在定植前20~30天将棚内土壤深翻,打水淹没土壤,然后将棚四周封闭,高温闷棚10~15天。

④定植前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每667 m2喷洒96%天达恶霉灵3 000倍液50 kg,或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 kg,或70%的甲霜灵锰锌2.5 kg,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

⑤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每667 m2撒消石灰50~100 kg,然后翻耙,调整酸性土质为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以减轻病害。

⑥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积水。整地时一头要挖好排水沟;采用垄栽,作成90 cm宽的高垄,一垄栽双行,高垄栽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既利于提早封垄,又利于通风采光和田间管理;忌大水漫灌,有条件可进行滴灌,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结合棚体的及时防风降温,严格控制棚内的温湿度。

⑦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叶果及死株,立即摘除深埋,铲除病原,杜绝病菌二次传染。

2.2 化学防治

①疫病 发病初期立即用58%雷多米尔(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施。上述药剂宜交替使用,隔7~8天喷1次,连喷3~4次。

②根腐病 定植时用抗枯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根10~15 min。缓苗后,在发病前用向农4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强力生根剂,隔7~10天对辣(甜)椒逐株灌根,连续3~4次。定植后浇水时,随水加入硫酸铜冲入田中,每667 m2用量为1.5~2 kg,可减轻发病。发病初期用药剂进行喷洒或浇灌,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667 m2喷药液50 L,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采果前3天停止用药。

③枯萎病 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剂6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粉剂2 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100 mL,7~10 天灌根 1 次,连续进行 3~4 次。

④青枯病 发病阶段,预防性喷淋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或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灌根,隔10~15天 1次,连续灌 2~3次。

2009-11-18

猜你喜欢
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烟草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