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2010-08-15 00:48刘忠驷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刘 芳,刘忠驷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刘 芳,刘忠驷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辅导员的职业化是发挥辅导员队伍作用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才能真正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这是辅导员队伍规范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高校要在思想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是加强和改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趋势,是在新形势下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央 16号文件、教育部 24号部长令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热点课题。目前,各高校均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积极地开展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大进展。许多学者针对辅导员的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提出设立“辅导员”专业、严格辅导员选聘、加强辅导员培训等办法,对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涉及到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聘用、充电、出路等各个方面,得到了部分高校的认同。但这些研究均以考虑辅导员的出路作为研究思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有进有出的流程,对实际上是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产生了误差。因此,对辅导员职业化进行重新思考,对于探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内涵

认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内涵,必须首先了解职业和职业化两个名词。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而在英文中,职业对应了两个单词:Occupation和Career,前者指人们常说的职业,即百科全书所明晓的涵义;后者指职业生涯,包含着劳动者有意识地选择职业、规划职业的意思。由之,职业作为工作方式应该满足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专业性,由于社会分工,职业具有相应的操守规范和知识技能;二是稳定性,劳动者相对稳定地从事某一项职业;三是物质性,职业必须能给劳动者提供合理报酬;四是价值性,劳动者在从事的职业中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并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职业化指将一项工作成为一门职业。职业化也应从职业和职业生涯两个角度去了解:一是从职业角度,指职业的壁垒和标准,即从事某一行业要有一定标准和要求;二是职业生涯角度,指从事这个行业、这份工作,把它作为终生事业来对待。

辅导员职业化是指高校专职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完善机制,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它作为职业化的一种,具备一般概念的两大因素。从职业角度,意味着职业的辅导员应具备辅导员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和知识技能,保障和促进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形成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制度化;从职业生涯角度,意味着辅导员职业能够满足职业化辅导员物质待遇和价值体现的需要,使之乐于本行,安心发展,将辅导员作为相对稳定值得托付的事业。

2 构建稳定规范的辅导员职业

辅导员的职业化,其直接目的在于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2.1 明确辅导员职业的工作目标

从事一项职业,必须首先了解该职业的根本任务所在,即从事该项职业,必须承担什么样的本职工作。辅导员是“高等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也意味着,辅导员的基本职责是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思想、学业、情感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成长,其核心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服务等。

在实践过程中,受人员编制或观念认识的影响,许多高校有意或无意地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班主任工作等同起来,让一名辅导员承担若干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从而使辅导员将班级事务管理作为主要工作并深陷其中,不能将精力集中于核心工作,从而削弱了辅导员职业的针对性。更有甚者,一些院校让辅导员参与到其他和学生工作完全无联系的行政事务中,大大淡化了辅导员的职能。这种状况,使得辅导员的职业化步入歧途。要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必须纯化辅导员的职业目标。

2.2 设立辅导员职业的知行规范

从事一项职业在确立之后,就有其一套相应的职业规范,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分别为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前者是指职业原则对职业人的职业道德要求,后者是基于职业道德而形成的语言和行为要求。比如,军人不仅要遵守以“服从命令”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还要遵守站姿、坐姿等一系列言行要求。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都确立了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知行规范的确立应该作为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辅导员作为一门职业,也应当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行为规范。

从实践层面看,如今只有学校各自制定的辅导员工作要求,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成文的有约束力的辅导员职业知行规范。这一状况使得辅导员职业没有固定的工作标准,辅导员工作长期存在盲目性和松散性,使得辅导员的职业化步履缓慢。

2.3 培养辅导员职业的必备素质

从事一项职业必须有相应的职业资质和能力要求,辅导要职业也不例外,“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开展的成效,影响到其工作的成败。”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应当有职业资质和职业能力,职业资质是判断职业人是否具有专业化素质的资格认证,职业能力是职业人是否具有胜任工作的相应技能的实际考察。每一名职业的辅导员,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实践中,高校“重入行、轻培养”的现象多见,很多高校都存在了“一劳永逸”的心理。一方面,各高校严把职业辅导员的引进关,精挑细选合适的人才担任辅导员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辅导员业务能力已经足够,从而不注重辅导员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受其影响,辅导员很少受到心理指导、就业指导等专业培训,更缺乏沟通协调、时间管理、心理减压、处理突发事件等必要的通用管理能力的培训。如此一来,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原地踏步,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化进程。

2.4 确立辅导员职业的考评体系

辅导员作为一门职业,对于从事这门职业的职业人应当有稳定的考评标准。目前,多数高校辅导员编制在院系,考勤和人事由院系管理,日常工作由学生处和校团委布置,任用、流动和选拔由校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安排:多重的管理使得辅导员无组织归属感,处处受制于人,任务处处分摊,从而丧失了辅导员的职业独立性。只有将该职业的考评统归于一个部门,才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保持辅导员的职业独立性。甚至可以由教育系统设立相应的考评机构,专门负责对各所高校辅导员的考评,或者在各所高校开展辅导员工作水平评估,从而改变各所高校对辅导员岗位的不同定位、不同要求和不同工作内容,达到全国统一的辅导员职业标准。

3 培养前景灿烂的职业辅导员的策略

辅导员职业是就工作岗位而言;职业的辅导员,是从劳动者而言。作为劳动者,其价值能否得以实现,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只有确立劳动者的地位,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才能实现劳动者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完成辅导员的职业化,同样要求充分调动职业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主体地位,使之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

3.1 实现职业辅导员的事业成就感

辅导员从事的工作是思想工作,他们对工作对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工作成绩是隐形难见的,往往需要年长日久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辅导员的事业成就感难以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会使辅导员产生职业的怠倦心理。实现职业辅导员的事业成就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辅导员职业观念教育,培养辅导员的奉献意识。把每一次奉献都当做快乐,那么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会相应提高;二是加强对辅导员的激励措施。辅导员的工作成绩是隐性的,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和否定辅导员的工作付出和工作成绩,加强对辅导员的奖励和表彰,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成绩被承认,使其社会价值得以彰显。

3.2 提高职业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这种职业的经济基础和职业威望。经济基础既是一类职业社会地位的反映,又是事业成就感的得以实现一种方式,因为劳动者“喜欢感到自己重要并使自己的工作被人认为重要。固然他们对自己的工资袋的大小感到兴趣,但这并不是他们主要关心之点。有的时候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使他们的工资能精确地反映他们所作的不同工作的相对重要性。”因而,各所高校应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投入,提供更为合理的工作待遇。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做好辅导员的在职培训,而不是让学院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执行。同时,高校应通过政策倾斜和舆论宣传等手段重视辅导员事业,提供良好的大环境以促进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3.3 打造职业辅导员的资深专家

辅导员的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前提条件,而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需要专家型人才的出现。各高校要提供相应的专业化培训,通过培养和提高,让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突发事件处理、职业规划指导、社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全才或专家。通过打造职业辅导员队伍中的资深专家,为广大辅导员树立了榜样和目标,从而不断提升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受学生拥戴、受社会认可的专家型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的职业化,是发挥辅导员队伍作用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才能真正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这是辅导员队伍规范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1]本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07-03-08)[2010-09-17].http://www.moe.edu.cn/.

[3]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EB/OL].(2007-03-08)[2010-09-17].http://www.moe.edu.cn/.

[4]F·J·勒特利斯贝格尔.职工生产率中的人群因素[M]//丹尼尔·A·雷恩.管理理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67

G645

A

1671-4733(2010)03-0100-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3.31

2010-09-17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SJD710055)

刘芳(1956-),女,江苏淮安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电话:15805239916。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