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2010-11-30 08:37贾东辰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0年20期
关键词:半径动手面积

贾东辰

传统的数学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总把学生视作一个知识的容器,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拼命地、无私地把知识塞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了。常常“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出发,改变教师的唯一主角现象呢?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一、不妨做个“懒”老师

1.老师“懒”动口,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

有时老师佯装不懂不讲,也是对学生提问和思考的一种鼓励和引导。例如五年级的分数除以整数(学生只学过整数、小数除法),一上课老师出示:“2/9÷3= ”学生看了题目后都不会做。见此景,我没有教他们计算方法,而是又出示两组题目:(1)20÷5= 20×1/5=(2)48÷6=48×1/6=让学生计算看有什么发现。于是学生开始计算、观察、探究发现了:甲数÷乙数(0除外)=甲数×乙数的倒数的规律。应用这个规律学生马上对“2/9÷3=”迎刃而解。

2.老师“懒”动手,以培养学生灵巧、能干的手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例如,学了“圆的认识”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所学圆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并展示评价。经这样一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来了,很多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精美的图案:有熊猫、机器人、向日葵、奥运花环、毛毛虫、篮球、花朵……设计的图案非常新颖,别具一格,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如“包装磁带”数学课,我同样放手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拼、观察、记录、计算、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轻松地掌握了“怎样设计包装最省纸”(重叠的面积越大越省包装纸)的生活问题。从授课角度看,我只在旁边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者、引导者,给爱动、爱玩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使原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是一举两得,恰到好处。

二、不妨“先人后己”

1.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老师一直把自己摆在“授业者”的位置上,处处“指点江山”,声声“激扬文字”,习惯于以“闻道在先”的姿态进行授业解惑,使学生惟命是从,学习被动,消弱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扼制了学生“潜能”的有效发挥。所以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把学生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而“融化”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例如: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由低年级认识图形到高年级求图形的面积或体积,离不了画、剪、拼,这些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很好玩。所以,常常是还没等老师示范“怎样画、怎样做”,学生早已叽叽喳喳、兴趣盎然的开始“搬门弄斧”了。这让习惯了“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照做”教学程序的老师们大为不悦和为难。

教育家指出:“‘好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新《课标》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几何”知识单元或其他知识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

2.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时候,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合自己的口味,而简单、粗暴地打断他们的发言,使师生“对话”成为课堂上不平等、不和谐的音符。新课标指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善于倾听应该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成败。因为倾听意味着平等、尊重、关注,意味着信息的准确捕捉与交流,意味着学习过程中的适时指导与调控。叶澜教授指出:“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因此,倾听应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态度,一种职业习惯,一种现代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推导公式完毕后,为了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说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求出这个圆的面积。本以为该生能流利正确得出答案(本意直接利用计算公式求出),但该生却说出意想不到的结果:根据半径求出周长,接着根据“周长的一半×半径”求出面积。(很显然是受圆面积推导公式过程影响。)自始至终我没有打断该生的说话(其实班内已有学生发出嘲笑声),而是耐心等她说完后,接着指着板书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生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师接着问:“本题中告诉圆的半径了吗?”生不好意思的说:“告诉了,老师,我知道怎样做了。”……

总之,教育者只要按照新课程的发展要求,切实转换教师角色,像演员一样扮演好各种角色,那么就会使你的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构建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和谐、快乐之美。

猜你喜欢
半径动手面积
圆锥曲线“角度式”焦半径公式的应用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圆的切线学习“一卡通”
动手动脑多快乐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时应分清的几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