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0-11-30 08:37张晓菊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0年20期
关键词:写作文课文评价

张晓菊

多年来,作文令老师和同学都头疼不已,它是语文教学中“难啃的骨头”。当前,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深入开展。《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门外汉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不可否认的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忽视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讲到如何开头的方法时,又分出所谓的“悬念式…‘开门见山式”“回忆式”等等方法。结尾的方法又分为“总结式…‘展望式”“号召式”“水到渠成式”等等。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于是,许多学生到书店里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买到了这类书,就得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看了这类书,就能写出优秀作文来了。

二、作文是不是有固定的模式

很多语文教师喜欢教给学生所谓的作文模式,这类作文应该怎么开头,怎么行文,怎么结尾;那类作文的立意一般是怎样的等等。动用固定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主要表现为:(1)范文规范学生思路。如要写抒情散文要参考《荷塘月色》,写议论文则借鉴《拿来主义》等等。(2)包办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在如何审题、选材,如何安排结构上大讲特讲。有的教师甚至代替学生审题,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安排详略;更有甚者,在黑板上板书写作提纲、词语或开头结尾的句式等,导致全班作文基本雷同。

三、作文是不是语文课可多可少的点缀

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没有教学计划的现象,教师想怎样教就怎样教,想教多少就教多少。有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主要任务,也就是说,对那些课文,必须要认真去教完教好的,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倘若没有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考到那些课文中的内容,就会令考生一筹莫展,难以对付,势必影响考试成绩。在此前提下,作文教学很自然的就变成了可多可少的调料。

四、作文评价是不是太单一了

自从学校领导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要精批细改后,学生家长也迷信教师的精批细改,这就形成了评改的单一性。大家都认为只有精批细改学生作文的教师才是负责的优秀的有水平的好老师。在这种习惯的压力下,教师只奉行自己评改作文这一方式。所以说,作文评改的针对以上误区,可以从这些方面人手改进:

一、重视学生素材积累

学生头脑中没有材料,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这是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生活积累与语文积累是开启写作大门的两把金钥匙。首先,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储备语言材料。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生活中有许多好的东西,只要引导学生留心去耳闻目睹,用心去感知观察,就能获取大量的材料。

二、重视学生创新思维,排除固定模式

“把培养无私奉献精神同培养独立思考和发展个性对立起来是错误的,两者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化、建设化的思维场,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创见。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多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散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

三、重视与综合性学习结合,改进作文课时的薄弱性

作文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是新课程教材编写的—个目的。作文与综合性学习结合指导学生写作文的做法是很多的,比如,做游戏,写游戏;教新闻写作,就开模拟“新闻发布会”;教议论文写作,就组织课堂辩论等等,激励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编辑刊物,办手抄报等活动,激发写作文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生看电视写作文,如看《红楼梦》后让学生谈谈里面的人物,看新闻后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学科综合也可以写作文,例如学习了综合历史课的知识后写《我心中的一》。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等也可写科学小论文。

四、作文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

作文评价的主体也可以多元化。

1.教师评价,这是最传统的做法,不做详述。

2.学生自评和互评。唤起学生的参予意识,做到人人参予,在评价过程中交流自己的认知,吸取他人的精华,互为促进,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在作文课上,大家对自己、对他人的作文进行评价,人人都是小教师,人人都是小学生,学生们再创作,再修改的热情很高。

3.家长的辅助评价。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生的作文带回家与家长交流,共同修改、并打表评价。这既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亲子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评价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写作文课文评价
写作文的烦恼
小丁写作文
端午节的来历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背课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