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的课堂讨论

2010-11-30 08:37郭清清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0年20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

郭清清

【摘要】 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思索,掌握的知识会更深刻、更准确,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会更系统、条理。

【关键词】 激活思维;适时启发;多向延伸;激发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获取知识技能、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思维发展等采用的方法。数学课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课堂讨论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看起来热热烈烈,实际上毫无收获。所以,要想使课堂讨论真正具有教学价值,必须对课堂讨论进行改革和创新。下面,我就谈谈在课堂实践中我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精选问题,营造讨论的氛围

一般而言,讨论都是由问题引发的,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发讨论,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讨论,更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讨论都能收到实效。因此,我们必须选择那些能够激起多向思维,贴近学生生活,蕴涵创新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要使讨论达到效果,教师必须营造讨论的氛围,首先要精选具有一定的思考争辩性的讨论主题。事不辩不明,理不辩不清,倘若教师设计的题目留给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就能收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对于数学讨论来说,一般是选择一些容易混淆的教学概念,似是而非的教学问题,答案不惟一,解法多样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其次要给学生的思维松绑,努力营造宽松、民主、激发矛盾的途径,引发学生的矛盾冲突和探究欲望,创设“愤”和“悱”的氛围,从而激发“讨论欲望”,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质疑问难。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对所认识的事物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维驰骋于知识海洋。

二、适时启发,明确讨论要求,深化讨论结果

讨论与讲授不同,讨论是双向的。如果说讲授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那么讨论则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学习,并允许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做出反应。由于学生在准备讨论时,没有现成的思路可循,必须独立思考、归纳、分析、表达,所以讨论时,往往容易走题、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因此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讨论的功能和作用,确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先对讨论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首先教师对讨论目标的定位,既要避免过于抽象,又要难易适度。组织讨论时,要明确什么是重点、要解决哪些难点,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等等。总之,教师必须胸有成竹。只有明确了讨论的目标,才能设计出好的论题、选择正确的讨论方法;才能从实际出发,兼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讨论过程;才能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又收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效果;反之,不仅会降低讨论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窒息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泯灭他们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留出较多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适时参与讨论,多向延伸,发挥主导作用

讨论不是放羊,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出问题到讨论问题的全过程,教师的作用大多是适时调控、巧妙诱导。一方面要使讨论题富于启发性,才能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另一方面,当讨论展开以后,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及时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诱”和“导”。防止学生提出的问题之间联系不紧、跨度过大、脱离了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不利于讨论的进行和问题的解决。教师要灵活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高的层次,逼近核心问题,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四、实施发展性评价,激发讨论的热情

在课堂讨论中,要使每个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必须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一方面教师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流露出对学生评价意见的赞赏或反对,尽可能做到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肤浅的论点进行分析、引导,并予以更正。但是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适度的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适当的课堂评价犹如催化剂,会使讨论渐趋热列。在实际的操作中,评价的时机固然要掌握得当,评价的性质尤为关键。这就是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善待答错的学生,是教师的课堂艺术,更是教师的美德,面对一个回答与答案大相径庭的学生,如果教师冷脸相对,批评讥讽,势必给学生泼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不仅他会丧失继续发言的勇气,连其他同学也会噤若寒蝉,如果教师循循善诱,加以鼓励,则一方面保护了这个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学生有表现自己的勇气,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来。注重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发展性的评价,才能使发言“后继有人”讨论才会“轰轰烈烈”还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归纳评价,在归纳评价中学会思考的方法,提高创新思辩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等诸方面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追求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的准确性。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来关注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最大限度的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真正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有效提问,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运用电教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借助阅题平台,激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