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贯穿终身体育教育

2010-11-30 08:37李清图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0年20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体育

李清图

一、引言

终身体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的一生进行体育的连续性教育,确定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是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所以,高职体育在实施终身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设计,自我监督与评价,自我运用现有体育环境设施组织群体健身活动和竞赛活动,以及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工程,它必须通过学校教育计划、体育课程教学来实现健身的指向目标。

二、学校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1.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要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和坚持从事体育锻炼,关键是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过程中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兴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学会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重身体素质练习,轻运动技术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公式化,训练对象专业化的现状。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的需求,体育内容则要灵活多样,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自发、自主、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

2.改变体育教学中重视近期效益,忽视远期效益倾向。

目前在不少学校中,把教学重点都放在身体素质练习和学生体能达标率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学习方法、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应付心理。对毕业走向社会后如何从事体育锻炼不能产生积极影响。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应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为需要,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主体性和主动性。把只强调学生在校期间阶段效益跃升为追求以阶段效益为基础的长远效益,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放到首要位置。为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应重视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育思想上的变革。要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正确的体育观点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再则,高等学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生体育的最高层次,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四、更新学校体育教育观念,保障体育课时与设施

(1)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就是要求体育教师要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由传授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样化的手段,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要因材施教,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另外,以终身教育为前提的学校体育要将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课外活动等协调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师的职能在完成教学、实施单纯的教学职能外,还将指导校外活动与竞赛联系起来,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形成最佳衔接,那么,体育教师应成为学校体育多样化教学和多种职能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2)学校体育要克服“重智轻体”思想,不能片面追求文化学习效果及升学率,而忽视体育教学的课时和设施保障。

要建立健全各类教育部门领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民来关心体育、支持体育。要保障正常的体育课时数,配备较好的体育设施,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求有效地保证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的需要,使之更好地为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做出贡献。

(3)学校还应当建立恰当的评价机制,改变以往以一次考试评定分数的机制。而应在教学大纲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一小时的锻炼,每人有一两项特别爱好的体育活动,并能将此活动坚持始终。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意识,有积极向上的自觉锻炼要求,在评分时也要根据他们的一贯表现来恰当评判,从而激发他们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和信心,为培养终身体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总之,终身体育教育是当前高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真抓好这一理念,才能为培养合格的未来建设者打下良好基础。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不仅对学校体育作用、目的以及体育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材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讨终身教育观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校体育,07年第11期。

2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21期。

3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4B期。

4 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全国现代教学与体育教学讲习班(讲稿汇编),1991年。

5 保尔•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引论,1983年。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体育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小小“运动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