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游戏:自由的意志与舒展的肢体
——足球发展困境中的运动伦理考量及散想

2010-12-11 04:23邢尊明宋振镇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意志足球运动足球

邢尊明 宋振镇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身体游戏:自由的意志与舒展的肢体
——足球发展困境中的运动伦理考量及散想

邢尊明 宋振镇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足球,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身体竞技游戏。身体竞技游戏是人类以现实社会为对立参照系所进行的、富于生命活力的艺术化身体活动,足球运动根本的社会及商业价值也根植于此。作为游戏的足球运动,已经被我们过度地推向它的对立面——参照系化,遮蔽了游戏中的身体自由与艺术之美。那些被现实的物质追求与外在权利意志所控制意义的身体,无法对属己的身体进行自由地表达,也无法对队友与对手异己的身体作出恰当地回应。以一元化的垂直行政权力为核心、以资源效率为特点的举国体制,在足球这类身体游戏中面临“体制失灵”的困境。从“身体与游戏”视角,对我国足球运动员“技术性”的身体表达实践进行解构与反思,以期我国足球训练思想的改进、足球政策的设计乃至最终竞技实力的提升提供帮助与参考。

身体游戏;自由意志;肢体舒展;运动伦理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的发展一直饱受诟病。中国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和核心问题是竞技水平问题。以一元化的垂直行政权力为核心、以资源效率为优势的举国体制,为何在足球这类同场对抗的集体性身体游戏中面临着“体制失灵”的困境。从1992年到2010年,中国足球最大的失败不是职业化及商业化的改革方向,不是技术,更不是人种,而是丝毫没有改进的价值观念[1]。足球运动在本质是一种以球为介的、集体嬉戏的身体竞技游戏。即使是职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欧洲五大足球联赛与美国的职业篮球联赛NBA,也都只是对项目游戏运动整体进行外围的商业化运作,联盟、俱乐部权利及商业化力量从未进入项目游戏本身,相反在制度设计上对足球运动的魅力内核——游戏——给予了多重保护。反观近年来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它鲜明地表明了在足球运动这类集体身体嬉戏的游戏中,身体严重地脱离了游戏本身,它过度地指向了虚荣、金钱、权力、声名等游戏之外的东西。承载了太多“非足球价值”枷锁的身体,很难融入足球这种以意志自由与肢体舒展为基础的集体性“身体游戏”。那些被现实的物质追求与外在的权利意志所抽干意义的身体,无法对属己的身体进行自由地表达,也无法对队友与对手异己的身体作出恰当地回应。足球职业化的推进、竞技水平与观赏性的提高都离不开对足球本位价值的回归与对游戏内核的保护。

1 足球运动的“身体与游戏”视角解读

1.1 足球——“身体竞技”的游戏

与跳水、体操等优势项目对身体运动程序与规格的追求不同,足球在其外在的运动表象之下,其实质是一种身体的集体嬉戏与游戏,具有极强的游戏属性。伊曼努尔·康德认为游戏的重要特征便是感到愉悦与没有目的,他进而推论,游戏与艺术一样,其本质是自由[2]。弗里德里希·席勒也认为统一于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游戏冲动是以自由为其精髓的。席勒甚至认为,“说到底,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全的人”[3]。萨特、弗洛伊德、叔本华、马斯洛等也都清晰地指明,游戏中所蕴含的体验、意志、自由、冲动等才是人的基本存在。从游戏的角度,身体就不能再被仅仅视为一种实体,它是一种通过身体的自由曲展所展示的生命活力或者一种特殊的身体状态。运动游戏中的身体作为一种活力,它是人的意志、冲动、渴求、期待、体验等的集中自由展示与宣泄,其本质上是一种“自由意志”所支配的“身体自由”。无论是参与还是观赏,这都是足球运动独特魅力的源泉。

1.2 足球运动“身体竞技”游戏的人文本质:身体自由地表达与肢体恰当地回应

从运动项目规律看,足球运动是一种典型的身体“技术”项目。因此,“技术”便成为解构运动员身体实践,考察主体运动身体价值内涵的重要维度。那么,足球运动“身体技术”的人文本质到底是什么?技术,首先是身体的技术,人是运动技术的先在主体。首先,不同技术主体的“身体”不同,它是个性化的、具体的;其次,在不同的项群中,运动技术表达的“身体环境”也截然不同。因而,运动技术的内涵、属性及要求也就存在本质差异。不同于体操、跳水、举重、射击等相对封闭的比赛技术身体环境,足球运动中的技术身体环境具有开放性、直接接触干扰性、多变性等特点。足球运动中主体技术表达特殊的身体游戏环境,对足球运动参与者提出了特殊的“游戏”要求。它要求参与者在足球比赛中需要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自由地“技术性”身体表达,对队友与对手异己的身体做出恰当地“技术性”肢体回应。因此,足球运动技术实质上是一种蕴涵于主体体内、为主体服务的“特殊知识”。是一种以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系统而获得的、附着于一定的技术身体环境、带有情绪化、个人气质与创造精神的身体操作知识。缺乏足球游戏精神的身体,就会将运动技术简化为一种动作程序,无法对足球技术本身进行深入地理解与价值性地认识。失去了包绕在“动作方法”周围的各类环境要素、主体意志与精神、个性色彩等多方面要素支持,技术就会遭到曲解与异化,由对“自由”的理解转向对“程序”的坚持。不同于体操、跳水等项目对技术规格的追求,在以足球为代表的集体同场对抗项目中,更突出技术对技术发挥产生直接制约与影响的各类综合环境要素的应答、耦合与依赖。足球运动中,技术是运动主体面对比赛环境所做出的“自由”、“创造性”的身体展示与应答。

1.3 运动游戏中身体的历史伦理指向

从历史的发展实践看,运动员的运动身体的价值认知无不受到特定社会文化心理模式与状态的制约。运动员的身体意识与运动身体文化直接影响并决定着运动实践本身,决定着自身运动智慧与能量的释放。作为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身体——在改革开放以前那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中,我们秉承“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价值理念,在运动的身体问题上,坚持的是集体性身体优先的原则,抵制一切对个人身体的关怀与关注,身体变成了一个政治符号,身体从属于一个广阔的、模糊的集体;在过度权力化的制度系统内,则推崇身体对外在权力的服从与膜拜,运动的身体成为了权力意志的俘虏,过度权力化的身体在集体性的身体“自由”游戏中无所适从;在当前一个崇尚消费的社会里,在运动的身体问题上,则坚持欲望身体优先的原则,放纵一切肉体的低级经验和本能要求,最终是把身体变成了一个消费管道与货币符号,尤其在职业体育中,运动的身体简单地服从于扑面而来的物质压迫。无论是政治压迫运动身体的时代,还是权力贬抑运动身体的时期,抑或商品奴役运动身体的当下,它都说明在足球这类身体游戏中我们自我意志的乏力与灵魂的乏味。事实上,我们从来都没有正视和关注足球运动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感情球”到“宁可技术上输球,不可政治上出问题”的“政治球”到“宁失一球,不伤一人”的“良心球”,再到第八届东亚运动会上“故意将对方的球踢入自家球门”的“君子球”;甚至到当下“进不进球自己都不能自主”的“赌球”,足球运动中从来不见运动员自主与自由的“游戏的身体”。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足球本位价值与基本游戏精神的回归。

2 足球身体竞技游戏的现实解构

2.1 足球游戏价值的物质化

在近代英国足球的发展历程中,足球运动的业余性与纯洁性曾经是足球绅士们力保的伦理底线。即便是作为当代足球发展重要趋势的商业化与职业化,也是通过种种制度设计力促“比赛(游戏)”的自由、干净与公平。因为,足球商业化及职业化发展赖以存在的市场基础也是由足球的游戏与娱乐价值启动的。因此,我国足球发展的失败并不是商业化与职业化的改革方向,而是商业力量与行政权力对足球运动价值内核——游戏的侵蚀。当下足球运动外在的低闷与乏味,是运动员内在足球价值物质化的外在折射。在足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不是体验自身存在的载体,不是展示情绪、期渴与需求丰富性的平台,而仅是实现物质追求和服从权力本能的手段。运动员的身体是实现社会欲望的载体,是体育官员实现政绩的平台,是教练员意志传输与释放的生理管道,是赞助商实现经济利益的商业符号,却从来不是基于自由意志、舒展精神、身心相融与物我两忘的自由身体嬉戏。足球游戏价值的物质化,限制了游戏中的身体与意志自由,缺乏游戏激情,是造成运动竞技水平下降、观赏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物质价值与权力意志压制了自由的游戏意志与舒展的游戏肢体。例如一位知名的足球教练员感慨:“执教中国俱乐部,总是会遇到很多让人头疼的问题,中国足球太多的人情世故,加上赌球,假球和黑哨问题,让这项运动在中国变得很复杂。球员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足球场,却愿意晚上陪着朋友和老板去喝几杯。平时训练不认真,不努力,却要通过陪领导晚上去泡吧与喝酒的方式,达到在球队内打主力的结果”[4]。更有甚者,有的队员进球之后却遭到同队队友的群殴,因为害他们输了钱[5]。2010年3月11日在天津召开的“振兴足球”的研讨会上,以松江俱乐部总经理身份出席的郝海东对中国足球谈了自己的看法。“足球本来就是一项可以激发人向上,让人快乐的运动,但是如果太急功近利,总搞金牌战略,就必然会有假赌黑,因为很多人靠实力完不成领导制定的目标,就会去想弄虚作假”。其进一步指出“足协打进2014巴西世界杯的目标又走上了错误的轨道上。要想让中国足球腾飞发展,就一定要制定正确的目标,必须遵循足球运动发展的规律。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在中国普及足球,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要让更多的孩子去踢球,去得到快乐”[6]。此番言论,似乎是从事足球运动多年的郝海东对足球运动自由、快乐与舒展等游戏本质的强力回应。相比之下,在欧洲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中,皆秉承三个重要的理念,对足球的参与要先后依次基于“内心的热爱、对他人的尊重、参与就要赢得比赛”三个基本价值理念之上。正是每一个足球参与者具有这种热爱足球、自由体验、追求胜利的宗教般的运动情怀,为欧洲足球运动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运动伦理基础。

2.2 足球游戏者身体的社会化

举国体制所带来的国家意识、资源优势与科技力量为何在足球这类体智结合的项目中失去效力。因为,举国资源所带来的物质压迫简化了人的丰富需求,挤压了身体游戏本身的特质——意志自由。举国体制文化浸淫下,运动员对现实物质价值的过分追求、社会世俗力量和行政权力意志的过度渗透,在足球运动特殊的身体游戏环境中,致使运动员无法对自己的身体做出溢于活力、富于创造性的技术性自由地身体表达。那些附加于运动员身体上的价值枷锁与重重权利,严重地制约着运动员游戏性身体的参与。不仅仅是在足球中,甚至在我国整个竞技体育领域都存在运动员身体过度政治化、社会化、权力化、货币化及商品化的现象。例如一位奥运拳击冠军曾表示,“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在转不转职业的问题上,我听中心领导的安排”——权力化的身体;我国一位田径运动员在赢得金牌后说,“证明黄种人是能跑得快的,亚洲人是能跑得快的”——政治化的身体等,而货币化的运动身体更比比皆是。在以球为介的身体嬉戏中,运动员身体的异己性与社会性过度凸显,而游戏中属己的、“自由”的身体却遭到矮化与遮蔽。运动员对身体社会属性的过度使用,抽干了身体作为生命本体与游戏主体的全部价值与内在意义。

2.3 足球运动艺术的庸俗化

很多人感慨我们的中国足球怎么就不如欧美足球“好看”。不管是参与者还是观赏者,每位都是运动的内涵与外延的基本动力元素之一,我们的运动员缺乏运动的身体艺术之美。同样是足球,为何如此沉闷、缺乏激情和索然无味……。在麻木的表情、空洞的眼神、不知所以的呐喊以及散漫的肢体之后,示现的是游戏精神的扭曲与运动灵魂的麻痹。对这所有问题的理性分析最终指向了身体背后的自由意志。首次从理论高度来研究游戏的伊曼努尔·康德,在用游戏来分析美学问题时,提到游戏和艺术有两个共同点:令人愉快的、没有目的与不关心实际利益获得的参与,而康德也从游戏与艺术的愉悦的情感维度出发,推论出游戏与艺术的共有本质——自由。在足球运动中,运动之美源于参与者将眼神、表情、体能、动作技巧与精神的自由“释放”,只有这种自由的身体“释放”才能艺术化地展演人体动态之美。运动游戏是人类以现实社会为对立参照系所进行的、富于生命意义的艺术化身体活动。而作为游戏的足球运动,已经被我们过度地推向它的对立面——参照系化,遮蔽了身体的运动艺术之美,足球运动艺术之美庸俗化。只有让足球回归游戏,在内心深处化欲为情,才能在身体上由技到艺,才能感动自己,感染别人。

3 身体与游戏视角中的足球制度、理念及伦理散想

3.1 足球发展及职业化改革失败的病根:行政权力的过度渗透

借以课题的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能够生产或具有成功的、世界影响力的职业体育赛事产品的国家全是民主国家。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就亚洲的日本、韩国等来看,也是在其实现了民主化转型之后,其职业体育才真正的得以确立和发展。这就说明了职业体育发展制度设计背后的一个重要价值问题——对社会自组织力量的鼓励与对自由竞争的保护。职业体育政策及其发展具有外部政治体制环境的嵌入性。这种外部的政治体制环境的保障和促生效应,得益于民主政治制度对职业体育发展的“社会自组织”力量的保护或者其所创造的职业体育社会力量的“参与自由准入”的条件创造。就其核心的特点来看,就是政府行政权力的直接退出,政府作用的转向间接地保护、监督及支持。反观中国足球发展及改革的历史,自1992年足球红山口会议开始,政府作用不但没有退出足球的直接发展,反而大大的挤压了社会力量的参与空间。因此,足球发展及职业化改革失败的病根儿即是行政权力的过度渗透。同时,足球的职业化改革过分依赖于政府权力部门本身——国家体育总局,过分依赖权力部门的“自我革命”,因而,也就注定了改革的难以推进与畸形发展。

3.2 足球训练制度及理念的改进:身体的规训与自由

不同于跳水、射击、体操等项目,在足球游戏中,运动员的身体是一种特殊的自在状态。基于前述的足球身体竞技游戏本质的解读,足球运动中的身体是自由与开放的,应该拒绝被外在物质与权力所操控;它是独立的,但它也必须同构在一个广阔的游戏身体世界里:自己的身体、异己的身体、游戏价值与游戏关系的身体。只有将个人身体的独立性同构在别人的身体、游戏的身体里,这个身体才有可能获得身体与精神的融合与平衡,实现游戏本身的意义。从运动项目哲学层面,它是团队的身体竞技,因此参与者的身体必须同构在游戏整体的团队身体意志之中;它是集体的身体游戏,又需要每一个参与者精神与意志的自由释放。这就需要在身体的规训与自由之间寻得平衡。

然而,由于跳水、举重、射击等优势项目训练理论的“思维与理论惯性”,我国的足球训练实践中却存在与这种价值解读相悖的、权利意志下运动员身体的过度管控与规训。训练理念的偏差也是导致中国足球竞技实力不尽人意的重要困境之一。在我国同类项目的运动训练实践中,曾经有外籍教练因其“自由”的训练管理,不符合国内体育管理者惯性的意识形态而遭到解聘。该教练不仅要求改变训练方式,改革饮食制度,还要求给运动员更多的个人自由和更多的休假时间。在体育官员的认知中,我国体育的胜利大多依赖于在西方运动员看来难以想象的纪律和管控水平。这种“扩大自由”的要求只会削弱运动员的意志。运动员日常活动限于与队友同住的宿舍,并禁止使用移动电话或互联网。许多运动员连续多年无法回家探望父母。体育运动通常被看作兵役的一种形式,人们用“退役”来描述退出体育体制的运动员。然而,优势项目的训练理念与理论在极具游戏属性的集体同场对抗项目中却未必适用。

以足球为代表的集体同场对抗项目“身体游戏”视角的解读,也为该项目“以赛代练”理论提供了理论解释依据。比赛不同于训练,比赛更具游戏的天然特质。在足球运动中,一支球队每年需要参加大约50场正式“比赛”,才能保障或更好地锻炼和提高技战术水平,积累必要的实战技战术经验。如欧洲五大联赛中,德甲、英超、西甲、意甲、法甲通过在联赛、杯赛和足协杯赛中,每年每只队伍参赛少则近50多场,多则在60场以上,平均每周都有大型比赛。而在国内的相关项目训练实践中,依然重视封闭、孤立的“集训理论”,忽视了有序、程序性的训练与游戏之间种种对立及矛盾。国家体育总局曾经要求中国足协必须保障每年给国家队和国奥队不少于200天的集训和比赛时间,甚至先后暂停了中超联赛杯和足协杯的比赛,只留下已经压缩得不能再压缩的中超联赛和亚冠联赛。这也显示出我们在集体身体竞技游戏类项目的本质认识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3 宗教般的情怀—足球运动文化与伦理:游戏、自由与分享

在较早时期,欧美一些足球发达国家也面临了足球运动的伦理困境与矛盾冲突。只不过,中国足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彼时的欧美足球相比,问题要严重与复杂的多。为化解这种矛盾并走出困境,对足球运动问题进行宏观的哲学审视和运动伦理学的重构是其重要的视角之一[7]。其所提供的基本精神和规范,主导着现当代足球运动及体育的发展方向及性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欧洲足球与足球文化等。运动伦理是决定运动文化价值与运动道德秩序的序参量,对于整个运动项目的发展性质与秩序具有重要的核心支配力量。在制度伦理层面,就是制度的设计要力促形成一个适合并保护足球“游戏属性”的制度秩序;对运动员来说,就是有意识地、有目的与有步骤地形成一个关于运动游戏的“人文世界”,以加强运动游戏中身体的自由与自主性。游戏、自由与分享的足球运动价值理念不但与足球的职业化与商业化的发展趋势并行不悖,反而是一种促进与发展。它既能提高职业体育核心产品——足球比赛——本身的观赏性,又能为足球比赛及其产业链系提供巨大的道德秩序价值。然而,这种价值回归与伦理重建,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思维、精神层面上进行,那么,运动伦理可能最终会落入形而上学的桎梏。也就是说,它必须是具体的、可见的、可接近、可习得的、可理解与可遵从的。对足球的游戏、自由与公平理念,只有内化每一位参与者及从业者所具有的宗教般地情怀,才能真到现实足球运动文化与伦理的内在秩序价值。

4 结论与展望

由于中国足球发展低迷,致使很难说服整个社会集体想象和相信一个乐观的前景。但是,我们不能丧失构建和改变历史的意志,也不能丧失正确理解、客观评价和理性反思历史的能力。足球,与其他类型的运动项目不同,它是一种以球为介的典型的集体身体嬉戏的游戏,游戏是足球运动的本质,足球运动充分体现了游戏的本质——“自由”。由于跳水、举重、射击等优势项目训练理论的“思维与理论惯性”,我国的足球训练实践中却存在与这种价值解读相悖的、权利意志下运动员身体的过度管控与规训。因此,我国足球发展的失败并不是商业化与职业化的改革方向,而是商业力量与行政权力对足球运动价值内核——游戏——的侵蚀。足球发展及职业化改革理念与制度设计的关键是对游戏价值内核的保护。足球发展及职业化改革失败的病根在于行政权力的过度渗透;足球训练制度及理念需要作出改进,在身体的规训与自由之间寻得平衡;最终,这种足球业运动文化与伦理需要内化为参与者及从业者一种宗教般的情怀,才会起到其巨大的秩序参量价值。相信,随着人们对足球运动身体竞技游戏本身价值认识的正视、回归与坚持,中国足球将会在根本上服务于国人,最终形成中国足球运动的真正繁荣。

[1][5]李承鹏.中国足球内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5, 19.

[2]蔡丰明.游戏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96.

[3]乔治·维加雷洛.乔米加,译.从古老的游戏到体育表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3.

[4]http://ranxiongfei.blog.sohu.com/139318836.html

[6]http://sports.sina.com.cn/s/2010-03-13/06151642844s.shtml

[7]熊文,马有保.竞技体育伦理研究述评[J].体育文化导刊,2008 (3):23.

Physical Game:Free W ill And Stretching Body——Ethical considerationsof body in Chinese soccer development

Xing Zunming,Song Zhenzhen
(College of P.E.,Huaqiao University,Fujian,Quanzhou,362021,Fujian,China)

Soccer isa kind of physical game,playing by a ball.Physical games are physical activity that built by taking the real world as reference background,which is rich inmeaning of life.As a physical game,football has been pushed to itsopposite part,covering the body’s energy and beauty.Those whose body are dominated by the realmaterial chase and external rights,can not be having a free body expression,but also unable tomake proper response for teammates and opponents’body.The paper is trying to deconstruct China’s soccer players“technical”practice from sports physical body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The study hasa significantvalue and significanceof improvingour football training,reconstructingof sportsethicsand ultimately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and so on.

physical game;freewill;body awareness;sports ethics

G80-05

A

1672-1365(2010)05-0007-04

2010-09-02;

2010-09-20

2009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9B130);华侨大学“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9QSK09)。

邢尊明(1978-),男,山东惠民人,博士,研究方向:竞技体育理论、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意志足球运动足球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观点集萃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