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教师权威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2010-12-21 08:24邹小婷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权威大学教育

邹小婷

(韩山师范学院物电系,广东潮州 521041)

试论大学教师权威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邹小婷

(韩山师范学院物电系,广东潮州 521041)

大学教师权威是大学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受大众传媒、文化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教师权威面临着困境。我们认为,在理论上认清大学教师权威的困境之所在,在现实中把握它的实际状况,对于我们建构新时期合理的教师权威有积极意义。

大学教师权威;困境;出路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教育民主程度的提升以及网络时代的来临,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都发生极大变化,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国内外学者对此十分关注,有不少研究成果发表,国内期刊网上近年来有近两百篇论文探讨教师权威问题。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教师权威内涵、类型、存在的必要性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者的视域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师权威,关于大学教师权威的研究很少;研究方法几乎都是采用理论思辨,从事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还不多见,特别是目前大学教师各种类型的权威的实际状况的实证研究还没有见到。我们认为,在理论上认清大学教师权威之困境所在,通过实证把握它的真实状况,这对于我们建构新时期合理的教师权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教师权威陷入困境的理论分析

权威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即权威与权威对象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相应地,作为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教师权威,代表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服从。[1]大学教师权威是大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凭借国家、社会赋予的教育权力和个人因素而产生的、能够被学生自觉接受的、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理、行为的一种支配力量。对于权威的来源,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认为,权威的本质在于合法性,而合法性可以有三种类型,或者说权威的来源有三种类型:即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和魅力型权威。[2]美国学者克利夫顿(Clifton,R.A)与罗伯特(Roberts.L.W.)以韦伯的权威理论为基础,从合法统治的类型出发,探讨了每一种统治类型中主要的权威形式,提出教师权威的四个层面,即传统权威、法定权威、感召权威、专业权威。其中,法定的权威与传统的权威源于教育制度,它是一种群体性的权威,统称教师的制度权威。而人格感召力的权威与专业的权威源于教师的个人因素,统称教师的个人权威。所谓教师权威,乃是上述四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的合力。[3]大学教师权威是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是教师自身权利与义务的综合体现。当今社会多种因素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教育变革,尤其是以大众传媒的普及、文化变迁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对大学教师的权威构成了严重挑战。

1.信息网络普及。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发展,使大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对教师权威构成了多方面挑战的强有力因素。在传统教育中,社会将需要接受教育的学生交给教师,赋予教师对学生培养之重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给予教师权威地位的保障。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将社会主流文化向学生传播,以保证学生的信念、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等符合社会要求。但是,随着信息网络进入了对学生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行列,与作为社会代言人的教师相比,它们具有诸多优势。这就削弱了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在传播社会主流文化中曾有过的中心地位。大学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的制度权威受到很大程度的挑战。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情况下,我国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一元价值观的时期,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与德行诉求较为单一,教师较容易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感召权威。互联网高度普及,推动不同文化的汇流,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学生群体对教师有多种人格与德行诉求,教师难以满足。这就使教师作为“学生崇拜者”的感召权威受到挑战。

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学术知识将转化为电脑语言,传统的教师地位将为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连接 ‘传统记忆库’和 ‘电脑记忆库’的机器,任学生在终端机器前随意使用”[4]。这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使教师作为“知识化身”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

2.代际关系变化。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把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即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以及前象征文化。[5]文化传递模式对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既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折射出不同的教师权威观。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形成的文化类型是“后象征性文化”,这时年龄和经验成为绝对权威。伴随工业社会的到来,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处在相对平等的知识构成的地位上,它催生出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并喻文化。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后象征文化开始向前象征文化过渡,上一代凭借原有知识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年长者不得不向孩子们学习他们未曾有过的经验的文化类型。现在的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媒介接受知识的技术超过了许多大学教师,这也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

3.知识观的变化。由于后现代思潮的波及,大学生们认识到教育文本也具有开放性,不同的阅读者对文本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和学生对文本可以有各自独立的理解。知识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建构性和可质疑性等特征。于是,教师在学生眼里知识权威形象已不再如以往那么神秘而不可逾越,这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知识权威。

4.经济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人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今,在“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潮下,通常以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相对而言,大学教师收入普遍不是很高,无形中降低了大学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感召权威。

二、大学教师权威面临困境的实证探讨

对于大学教师权威四种类型划分是否合理?大学教师权威受到挑战后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以广东省某所师范学院为个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来进行实证探讨。

1.研究工具。问卷的第一部分,用于调查有关被试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大学教师权威类型问卷。此部分题目均采用利克特(Likert)5点评分法,并按照 “很不赞成 =1、不太赞成 =2、一般 =3、比较赞成=4、很赞成 =5”来计分。

2.研究对象。

表1 问卷调查学生(361人)基本情况分布一览表

3.统计分析、处理结果。首先,我们运用因素分析方法考察了量表一的内部结构。对问卷中的 36道题目,采用主成分分析抽取特征根大于 1的因子并用极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Varimax)获得了四个因子,剔除一些解释率低于 0.422的项目,四个因子共包括以下30项问卷内容,问卷所设的题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48。

因子 1内容为大学教师:(1)有很强的责任心;(2)善于合作;(3)有幽默感;(4)能诚恳待人,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5)有高尚的思想品德;(6)在考试成绩评判上很公正;(7)态度友善;(8)热爱教育事业;(9)有很强的创造力;(10)有较高的人文方面的素养;(11)平易近人,言行谦逊;(12)思想观念先进,有创新精神;(13)有健康的心态。

因子 2内容为大学教师:(1)有权决定考试形式;(2)有权安排教学、考试内容;(3)有权根据学生考勤决定学生功课是否重修;(4)有权给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加分;(5)布置的作业您总是服从;(6)管教与您的自由可以并行不悖。

因子 3内容为大学教师:(1)有较深厚的学术功底;(2)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3)教学方法灵活;(4)讲课的深度与广度符合大学生要求;(5)是您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因子 4内容为:(1)师者,礼之化身、道之代表、德之典范;(2)应该提倡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3)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的师者,“是社会的代言人”;(4)“上所施,下所效也”,师生关系应为上下关系;(5)事业上取得了成功,您最想感谢的人是教师;(6)您对于民间的“天、地、君、亲、师”尊师传统的态度。

因子1、2、3、4的解释率分别为:25.16%、11.72%、9.98%、9.27%,总解释率为 56.13%。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在 0.498—0.881之间。根据因子 1、2、3、4内容,我们把它们分别命名为 “感召权威”、“制度权威”、“专业权威”和 “传统权威”。这说明大学教师四种类型权威的划分在现实中可行。

其次,教师权威在不同年级学生心目中地位的差异分析。见表2。

表2 大学教师权威在不同年级学生心目中地位的方差分析

为了观察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师权威认可上的差异,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由 F检验结果显示,感召权威在不同年级学生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df=3)=9.370,P<0.01。制度权威量在不同年级学生心目中没有差异,F(df=3)=0.574,P>0.05。专业权威在不同年级学生中存在显著的差异,F(df=3)=3.265,P<0.05。传统权威在不同年级学生心目中没有差异,F(df=3)=0.513,P>0.05。得分越高,教师权威在学生心目中水平就越高,可以看出,一至四年级在教师感召权威和教师整体权威的均值都呈逐渐递减的趋势;教师专业权威在一年级学生心目中比在二、三、四年级学生要高。大学教师四种类型的权威平均得分:制度权威3.323、传统权威 3.596、知识权威 2.371、感召权威2.969,四个年级大学教师权威整体得分为 3.057。

4.结论。大学教师权威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总体认同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大学教师权威在当今受到严峻挑战。

三、对如何摆脱大学教师权威面临的困境的设想

从我们实证调查的情况看,大学教师权威,尤其是专业权威与感召权威受到了严峻挑战。本文在此着重就这方面谈谈应该如何应对挑战。

1.转变权威理念。大学教师权威之所以受到严重挑战,这与一些大学教师践行的传统教师权威理念自身存在的缺陷有内在联系。传统的教师权威内在地包涵着“控制”、“惩罚”、“压抑”的意蕴,与一种强烈的 “统治欲”和“占有欲”相关联。这种教师权威观基于主客二元对立,把教师看成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将教育和教学活动简单地归结为训练和控制学生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生作为“人”的平等权利应有的尊重。

当代社会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革,无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还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重大问题,都必然要求人与人的关系突破主客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重建理性,诉诸对话与理解,注重主体际的交往,成为人类社会的中心话题,主体间性理论凸显其价值,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其实质就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类的关系问题,主体间对以语言为媒介的精神交往所作的深入思考,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当今人与人的交往,更新我们教师权威理念,富有启迪性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交往过程,这正是主体间性的生动体现。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具有交互性特质的主体间性理论,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丰富性等,提供了理论指导。布伯认为,在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下所形成的“我—他”范畴,把一切存在者都视为外在于我的对象性客观存在,我根据我自己的立场、观点和需要对其予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使其为我所用;与之不同,在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我—你”范畴,是一种超越认识、利用这种关系范畴的 “相遇”的关系范畴。在这种关系中,我不是把一切存在者都视为是外在于我的对象性存在,而是视为是一种像我一样的超越对象性的主体性存在。处于关系之中的各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主体特征的充分展现者。布伯认为,这种“我—你”关系体现为一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交往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走出 “我—他”的独白世界,迈进了 “我—你”的对话世界。[6]布伯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合理的教师权威是建立在权威的拥有者与受权威制约者双方的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应是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霸权应该抛弃。“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了解增多,对避免和解决师生冲突就有了很大的作用。”[7]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教师权威观,为后现代视阈中师生对话,开辟路径。“延缓不信任”是后现代教师权威观最重要的特征,其意味着教师权威不是先验的,外在的赋予,而是内在的生成。教师权威不能靠外在强制发挥其作用,而是在与学生的自由平等对话中,在学生的质疑和教师以能力、智慧、品质等赢得信任的不确定的过程状态中,转换性建构而形成的。[8]“延迟不信任”给予教师权威真正确立的自由的缓冲空间,因为,“本真的权威只有经由与它相关的自由才能建立”。[9]78在师生平等、自由的交互作用中产生的教师权威,更能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是建立专业权威的必要条件。大学教师的声望要比中小学教师的声望高,就在于知识更专深。大学教师必须系统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之有深入研究,并能了解学科的新成就,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能总结出自己的见解。近代以来,如以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以康德( Immanuel Kant)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以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为代表的要素教育、以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教育、以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思想,都强调教师的专业权威角色。渊博的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影响力的源泉。

在当今“知识爆炸”、网络大普及的时代,那种像蚕式的,只从自己肚中吐丝,而不向外摄取的大学教师,会很快地被时代所淘汰;大学教师要想保持自己的专业权威,应该像蜜蜂那样,既采撷又酿造。大学教师只有成为自律学习者,才能始终站在本学科的前沿,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地指导,在当今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培养学生甄别与选择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现代教育学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研究,揭示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最具教育意义的,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教师的人格。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具有热情、和蔼、诚实、守信、公正等方面高尚人格的教师,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乐于听其言、信其道。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在任何时代都有其积极意义。

在新形势下,大学教师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不应把教学活动当作纯粹谋生的手段,应该把教书育人当作崇高的事业,树立职业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情、真知的付出,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重塑教师权威,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必经路途之一。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社会与政府的支持,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是难以奏效的。目前,社会上教师职业声望不是很高,多数人虽然敬佩教师,却不愿从事教育事业,这与我们多年来只知用高标准衡量教师,不知给予教师应有的待遇!只强调教师尽义务,很少关注教师的权利。因此,我们呼吁政府也应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政治地位。同时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教师的正面形象和重要作用,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应对当前大学教师权威不断式微的困境。

总之,尽管教师权威在当今时代受到了挑战,但这并不意味师权威要彻底消亡,青年主宰社会发展和教育者优势全面丧失的时代来临。亚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深刻地指出:“对权威的信仰首先是教育的唯一来源和教育的实质”。[9]80杜威(John Dewey)指出:“当我们抛弃了外在的权威时,并不意味着继而抛弃一切权威,而是需要寻求一个更有效的权威源泉。”[10]彼得斯(R.S.Peter)认为:“由于科学的进步与道德观念的发展,传统的权威已被遗弃。但是,科学与道德并不单纯地要求以法理的权威来取代之,它们有时亦为人格感召的权威留有发展的余地。”[11]这就启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大学教师,只要适时地转变教师权威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完善自己的人格力量,是能够应对时代对自己权威挑战的。

[1]孙百娥.关于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J].教育评论,2002(2):19-21.

[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41.

[3]CLIFTON,R.A.&ROBERTS.L.W.The Authority of Teachers: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M].in Miranda,E.O.Y.&MagsionR.F(eds),Tcaeher,Schools and Society,l990:394.

[4]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11.

[5]米德.代沟[M].曾胡,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20.

[6]MART IN BUBER,M.,I and Thou[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c house,1999:4.

[7]白艳.后现代教师权威的解析及现实意义[J].教育学术月刊,2009(7):9-11.

[8]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9]亚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0]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51.

[11]R.S.PETER.Authority,Responsibity and Education[M].London:George Allen&Unwin,1959:23-24.

An Analysis of the Plight of University Teachers’Authority and Solutions

Z0U X iao-ti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Hanshan Nor 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Teacher authority is the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ssmedia,cultural change and the market economy,the author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 is in a plight.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t is significant to construct reasonable teacher authority,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cause of the plight in theory and grasp actual situations in reality.

university teacher authority;plight;solution

责任编辑尔迟

G 45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6883(2010)05-0099-05

2010-01-07

邹小婷(1976-),女,江西永修人,韩山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猜你喜欢
权威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