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的影响

2010-12-31 13:21赵修芬黄赛娥陈珠妹
海南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血象恶心食管癌

赵修芬,黄赛娥,陈珠妹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 福建医大临床教学专业基地,福建 三明 366000)

饮食与癌症的关系非常密切,食物能致癌,也能防癌,所以正确的饮食指导对进行化疗的食管癌术后患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食管癌患者深受疾病的折磨,加上手术的创伤、化疗的毒副作用,影响了食物的摄取、吸收和利用,因此,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特定的饮食指导在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我们对我院肿瘤科102例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肿瘤科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10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无严重心脑血管、脏器疾病(如肝、肾、肺疾病等),无精神病史;②饮食为半流质饮食或普食;③新发现的食管癌患者,术前未经过化疗,术后病理切片确诊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Ⅱ-Ⅲ期,首次接受并同意化疗;④术后化疗前查血象未见异常,且无恶心呕吐;⑤化疗方案:顺铂加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例)

续表1

1.2 研究方法 对102例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实施化疗,化疗期间均给予一般治疗及支持疗法。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仅接受责任护士一般的饮食指导;实验组患者除接受责任护士一般的指导外,同时由3名专职护士在化疗前、中、后与病人加强沟通,做好特定的饮食指导,指导内容为:①有关食物与癌症的关系;②食管癌患者的饮食指导;③食管癌患者的饮食环境、习惯;④针对食管癌化疗后可能出现各种副作用所采取的饮食指导方法;⑤鼓励患者进食。

1.3 评价指标 在患者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两周:①查两组患者血象,了解有无异常,血象检查以血液常规分析仪检验结果为标准,以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为代表,这四项中其中一项高于或低于正常值为血象异常。②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恶心呕吐程度,程度分类根据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WHO标准):0度无症状;Ⅰ度仅有恶心;Ⅱ度有短暂呕吐;Ⅲ度呕吐需治疗;Ⅳ度呕吐难以控制[1]。我院临床将0度及Ⅰ度称为无症状及轻度恶心呕吐组,将Ⅱ-Ⅳ度称为中重度恶心呕吐组。③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前后体重(kg),并求二者的差值,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及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血象检查结果及恶心呕吐症状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体重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化疗后两周内血象检查结果比较 化疗前两组患者血象检查结果均正常,实验组在特定的饮食指导下化疗后两周内查血象结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象检查结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化疗后两周内恶心呕吐症状比较 化疗前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症状,化疗后两组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说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与有无特定的饮食指导有关。

表3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化疗后两周体重变化的比较 化疗前两组患者体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化疗后实验组在特定的饮食指导下体重减轻平均数少于对照组,见表4,说明两组患者化疗后两周体重减轻数值(kg)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患者化疗后体重减轻数比较(±s,kg)

表4 两组患者化疗后体重减轻数比较(±s,kg)

注:t=4.95,P<0.01。

组别 例数 体重减轻数值实验组 51 0.98±0.89对照组 51 1.95±1.08

3 讨论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民族,从古到今饮食都颇为人们所重视。健康的饮食对机体常起着食疗作用,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甚至具有减轻药物副反应的作用。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将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伤害,特定的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有着良好的作用。

3.1 施行特定的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血象检查结果的影响 目前,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化疗则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应用抗癌药物在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发生血象变化,首先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白细胞总数减少,继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全血减少[2]。针对食管癌化疗后可能出现血象降低,化疗前、中、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食品及补气食品,达到补充患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功能的目的,将患者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化疗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同时嘱患者炖服花生(不去皮)50g、黄芪20g、龙眼5粒、红枣15粒,每晚一剂,体质较差者加服阿胶10g,以达到一定的食疗作用。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告诉患者积极食用各种营养及补血食品,鼓励患者进食,对血象的维持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这种特定的饮食指导方法可或多或少的避免血象降低的发生,使血象检查结果受化疗药物作用的影响减小。

3.2 施行特定的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影响 化疗是食管癌患者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其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不容忽视的。食管癌术后再加上化疗的副反应常使患者胃肠功能下降,上腹部不适,发生恶心呕吐,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使患者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做好特定的饮食指导,对预防或减轻不良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为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给予以下饮食指导:①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叮嘱患者避免接触烹调异味,维持清洁舒适的饮食环境,调整患者心态,使患者心情舒畅,缓解胃部不适;②防止恶心呕吐:除常规应用防吐药物外,嘱患者化疗前2h避免进食,化疗期间限制含5-羟色胺丰富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茄子等,以免直接激活第四脑室最后区的化学感受诱发区,激活位于延脑的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3];餐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适当走动,利于食物消化;③促进食欲:正确调配并合理烹调食物,注重色、香、味俱全;嘱患者少量多餐,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采用适合个体口味的食品;嘱患者餐前餐后吃少量开胃食品,如话梅、山楂、糖果、姜制品等。同时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病情及治疗的变化,及时强化、调整教育内容,并补充实施[4]。本研究结果提示,以上措施有效地减轻了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维护患者健康。

3.3 施行特定的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体重的影响 胸部肿瘤,特别是食管癌,由于消化道的梗阻、进食障碍和肿瘤的原因,常导致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5]。同时在手术切口创伤疼痛及化疗药物产生各种毒副作用的影响下,患者易食欲减退,严重影响了糖、脂肪、蛋白质等的营养物质正常的代谢,体重下降,不利于治疗的正常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制定了以下饮食方案:①确定患者每日所需营养量:食管癌患者每日应摄入生物价值高的蛋白质1.5-2g/kg、碳水化合物600-800g/d;早餐后2h食用牛奶250ml,除能补充营养,还具有缓解恶心的作用;②促进患者食欲,预防恶心呕吐(具体见3.2);③避免腹泻:嘱患者少食或不吃甜食、油腻食品或油炸物等可引起腹泻的食物,避免营养物质的过多丢失;对已发生腹泻者常规应用止泻药物的同时嘱患者少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④对进食疼痛而拒绝进食者:a烹调时在食物中适当加酸、甜或辣味,以促进食欲;b进食时让其听柔美音乐,与病友共同进餐;c平时加强交流,强调多吃营养食品的益处,使患者自觉树立健康意识,正确进食;⑤心理支持:通过正确的饮食指导,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情绪稳定开朗、心情愉悦,从心理上、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支持。以上措施确保患者能够摄入恰当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患者机体的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体重,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两周实验组患者的体重丢失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保持良好,为下次化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经过特定的饮食指导,使实验组患者血象检查结果、恶心呕吐症状、体重均优于对照组,本实验结果表明特定的饮食指导对食管癌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可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对食管癌患者有一定的营养支持效果。

[1]朱开梅,盛 晖,蔡患香,等.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前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10)∶749.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

[3]赵书彦,刘亚芝,宋亚君.化疗病人的饮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8(21)∶97.

[4]李柏妹.浅谈糖尿病患者个体量化健康教育的实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6)∶71-72.

[5]阮 征,黄海龙,杨明训,等.“仿生灌注”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3,11(3)∶213-215.

猜你喜欢
血象恶心食管癌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咖啡酸片对直肠癌放疗过程中的血象降低的预防效果观察
部分常用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血象分析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