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分析

2011-01-06 01:15潘银花潘芬忠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副反应预防接种疫苗

潘银花 黄 俊 潘芬忠

(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分析

潘银花 黄 俊 潘芬忠

(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铜陵 244000)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度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家长满意度状况。方法:采用改善环境,有技巧的沟通,爱护幼儿及尊重家长等。结果: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提高接种成功率,减少接种人员与受接种儿童家长的纠纷,提高满意度。结论:在2007-2009年度通过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对72对家长的调查分析,得出家长满意度逐年增加。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心理护理

预防接种是社区预防保健的主要工作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幼儿年龄太小不易合作,家长情绪焦躁、心情急切,接种人员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导致接种无法顺利进行。另外,由于家长经过排队、登记、缴费等过程,也容易把预诊过程中的不满情绪带到最后一站的接种护士身上,如处理不慎,极易引发护患纠纷,降低满意度。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儿童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接种率、家长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社区预防接种门诊3年的心理护理应用情况汇总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在本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防病科)从2004-2009年每月随机选取2对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年末进行满意度统计。于2007年开始实施心理护理并与2004-2006年度未实施心理护理的情况进行比较统计。

1.2 方法:针对幼儿家长存在的这些问题,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护理。

(1)改善社区预防接种门诊的环境: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社区经过改造使环境布置童趣化。提供整洁、安全设施齐全的接种环境,如候诊(观察)室,宽敞,明亮,墙面有色彩鲜艳的大幅卡通图案,并设有一些安全、低矮的玩具、有可爱的木马皮球等玩具、窗台上摆放着各种鲜艳的植物,孩子来到这里就像到了儿童乐园,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安全感。另外在候诊室放映卡通片和一些轻松的音乐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减轻儿童对预防接种的恐惧心理,减少环境对儿童及家长带来的不良情绪。

(2)尽可能减少儿童预防接种时等候的时间:减少由于等候引起的焦虑,利用图片,文字等制作醒目的指示牌,使家长对接种过程心中有数。同时按日分苗接种,尽量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

(3)注意沟通技巧,赢得家长的信任:1)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仪表及语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充分的沟通和过硬的技术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来赢得家长的信任。2)在接种过程中对较大的孩子采用鼓励、安慰、讲道理等方法获得儿童的主动合作,操作时动作要敏捷、熟练、轻柔;对较小的儿童采用引逗,玩具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轻婴儿的恐惧心理,注射时动作稳、快、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诱导干预,提高预防接种的配合率和接种率。

(4)尊重家长,尊重儿童:充分理解儿童和家长的心情,尽可能使用礼貌词语,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态度和蔼、亲切、真诚、以真心换真情。

(5)给家长做好解释工作:接种前登记医生耐心给儿童及家长进行解释,尽可能的让家长了解所要接种疫苗的详细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和异常反应交代家长注意观察,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发生。对各种原因导致不配合的儿童,抱抱幼儿、鼓励孩子坚强和勇敢点,给家长充分安慰和解释后再进行接种疫苗。

(6)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建立宣传栏等,从而使家长的有关计划免疫知识得到明显的增加,主动要求意识提高,接种率大幅度上升,家长在面临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做出行为抉择。同时也使家长认识到接种疫苗是最小投资,获得最大效益的防病工作[1]。每月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使家长有机会与医务人员交流,获得更多的相关健康知识。

2.结果

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工作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心理特点,给予幼儿及家长人性化心理护理服务,使接种门诊服务内容得到充实,受种者和家长对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有效解除被服务对象的负面心理情绪。这对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有积极意义。结果参见下表:(表1、表2)

表1:2004-2006年儿童预防接种满意度调查(未实施心里护理)

表2:2007-2009年儿童预防接种满意度调查(实施心里护理)

3.讨论

在长期的社区工作中,不仅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业务素质,还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观察问题,还要具有爱心。致婴幼儿及其家长主要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和表现:(1)急躁、焦虑和紧张: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预防接种时等候时间长,再加上幼儿哭闹,家长非常着急,会不断催促要求尽快为自己的孩子接种,稍有等待就产生抱怨情绪,甚至态度恶劣。对环境的陌生及预诊时间较长引起的紧张焦虑,表现为对指示牌的视而不见[2];预防接种的常规接种有时间性和季节性;群体性预防接种有应急性、突击性等特点,接种时容易扎堆,等候时间较长,而造成家长焦虑。此外,对所接种疫苗的副反应缺乏认识,引起的紧张与焦虑,不断询问工作人员疫苗的效果及副反应。(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幼儿对医院环境陌生及不良气味感到恐惧而啼哭,尤其是婴儿期,此期幼儿临床上以不合作者居多(92.31%)[3]。又由于心疼孩子而对预防接种产生恐惧感,在接种疫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家长又对疫苗接种后的副反应产生恐惧感: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治疗护理,并急切想知道其预后的情况。(3)怀疑和不信任:挑剔接种环境和设施,由于怀疑接种过程中出错,表现为对配制疫苗过程中的监督及接种疫苗时的反复核对和提醒。(4)希望获得更多预防保健等健康知识:如了解疫苗的效果,副反应及发生副反应的预后对身体的影响等等,并不断提出问题。

因此,预防接种人员需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服务于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起到楷模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的新理念。

[1]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2-284.

[2]周兰英.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J].内蒙古医药,2007,(2):65-66.

[3]曹福媛.儿童心理学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初探[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0):187.

R473.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752X(2011)02-0031-01

2011-02-26

潘银花(1965-),女,安徽南陵人,铜陵市第二人民医院主管护师。

夏万夫)

猜你喜欢
副反应预防接种疫苗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