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11-01-24 07:47徐雪荣李小娜梅文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年2期
关键词:吡喃提取液黄酮

王 辉,吴 娇,徐雪荣,李小娜,梅文莉*

(1.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2.海口市热带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1)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是海金沙科 (Lygodiaceae)海金沙属 (Lygodium)多年生蕨类植物,又称迷离网、鸡胶莽、洗碗藤、金砂蕨等[1],亚洲热带及亚热带以及澳大利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及甘肃等地。海金沙全草或者干燥成熟孢子入药,味甘淡,性寒,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络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及尿路感染等[2]。本文对近年来海金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归纳,以便对其进行更好地开发利用。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海金沙全草含田蓟苷 (tilianin)、山奈酚 -7-O-α-L-吡喃鼠李糖苷 (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山奈酚 (kaempferol)[3]、山奈酚 3-O-β-D-吡喃葡萄糖苷 (kaempferol 3-O-β -D-glucopyranoside)、金合欢素 (acacetin)、金合欢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 (acacetin 7-O-β-D-glucopyranoside)、金合欢素 7-O-芸香糖苷 (acacetin 7-O-rutinoside)、香叶木素 7-O-芸香糖苷 (diosmetin 7-O-rutinoside)、金合欢素 7-O-(6′′-O-α -L-吡喃鼠李糖 )-β -槐糖苷[acacetin 7-O-(6′′-O-α -L-rhamnopyranosyl)-β-sophoroside]、山奈酚 3-O-芸香糖苷(kaempferol 3-O-rutinoside)[4]、蒙花苷 (linarin)、香叶木苷 (diosmin)[5]、新西兰牡荆苷 (vinenin)、小麦黄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 (tricin 7-O-β-D-glucopyranoside)[6]、山奈酚 -3-O-α -L-吡喃鼠李糖 -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e-7-O-α -L-rhamnopyranoside)[7]、芹菜素 (apigenin)[8]。

图1 海金沙中的部分黄酮类化合物

1.2 酚酸及其糖苷类化合物

对香豆酸 (p-coumaric acid)[3]、咖啡酸 (caffeic acid)、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 acid)[6]、苯甲酸(benzoic acid)[5,8]、香草酸 (vanillic acid)[5]、3,4-二羟基苯甲酸 4-O-(4′-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4-dihydroxybenzoic acid 4-O-(4′-O-methyl)-β -D-glucopyranoside][9]。6-O-p-香豆酰 -D-吡喃葡萄糖苷 (6-O-p-coumaroyl-D-glucopyranose)、6-O-咖啡酰 -D-吡喃葡萄糖苷 (6-O-caffeoyl-D-glucopyranose)、1-O-(E)-咖啡酰 -β-D-龙胆二糖苷 (1-O-(E)-caffeoyl-β -D-gentiobiose)[10]。

图2 海金沙中的三萜类和部分酚酸类化合物

1.3 三萜类化合物

木栓酮 (friedelin)、22-羟基何柏烷 (22-hydroxyhopane)、2α -羟基乌苏酸 (2α -hydroxyursolic acid)[7]。

1.4 甾体化合物

(24R)-stigmastan-3β,5α,6β -triol 3-O-β-D-glucopyranoside[10]、罗汉松甾酮 C(makisterone C)[8]、胡萝卜苷 (daucostero1)[7]、β -谷甾醇[3]。

1.5 挥发油类

欧阳玉祝等利用 GC/MS检测了海金沙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表明,含量大于 1%的成分有油酸甲酯、正二十四烷、反角鲨烯、α-油酸单甘油酯和油酸二羟基乙酯,其中后两者的含量分别达到了47.82%和 42.77%[11]。

1.6 其它类

2-苯胺 -1,4-萘 (2-anilino-1,4-naphthoquinone)[6]、正三十一烷醇 (1-hentriacontanol)[3]、长寿花糖苷 (roseoside)[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8]、丁二酸 (succinic acid)[7]以及多糖[12]等 。

2 药理活性

2.1 利胆作用

海金沙中的对香豆酸能增加大白鼠胆汁量,而不增加胆汁里胆红素和胆固醇的浓度,属水催胆剂。其利胆强度与去氢胆酸相似,而无引起肝劳损等不良反应,毒性较低,有望成为一种新利胆药[13]。

2.2 防治结石作用

王润霞等采用体外模拟方法研究了海金沙提取液对草酸钙结石的影响,用 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草酸钙结石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海金沙提取液可以抑制 COD晶体向热力学更稳定态的 COM晶体转变,这种抑制作用随海金沙提取液浓度增大而增大,且 COD晶体尺寸随着海金沙提取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从而有利于抑制草酸钙结石[14]。

海金沙水提醇沉制成的注射液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明显促进输尿管的蠕动,并明显增加输尿管上段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排石[15]。

2.3 抗氧化作用

利用 DPPH自由基、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自由基清除模型等多种抗氧化模型检测海金沙中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海金沙中多糖对上述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率,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16]。

应用 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 Fenton反应分别研究了浓度 95%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酸、氯仿、甲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能力,结果表明,6种溶剂提取得到的海金沙提取物对 DPPH·、OH·和 O2-·均有一定程度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所得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有差别,其中 95%乙醇提取得到的海金沙提取物对 3种自由基清除效果均最好[17]。

将海金沙总黄酮提取液添加到花生油中,考查温度、过氧水和紫外光对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反应 10 h,添加 4 mL海金沙总黄酮提取液的花生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者小 50.26%;分别于 90℃加热和 0.03%过氧水氧化 10 h,添加海金沙总黄酮提取液的花生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者小 21.13%和 17.4%;用紫外灯照射 10 h,添加海金沙总黄酮提取液的花生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者小11.85%。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表明,花生油中添加10 mL海金沙总黄酮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是不加的 2.57倍[18]。

2.4 抗菌作用

苏育才等研究了海金沙多糖对 4种细菌及 3种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其对这些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广谱性。海金沙多糖对变形杆菌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稻瘟病病原菌,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比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更强[12]。

欧阳玉祝等用M IC和纸片法考查了海金沙提取物对藤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海金沙对 4种受试菌株都有抑菌活性。37℃时,海金沙醇提物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42℃时,对藤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海金沙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藤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 25%、12.5%、12.5%、25%和3.12%、1.56%、6.25%和 3.12%[19]。

海金沙提取物对农业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海金沙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 73.0%和 76.8%[20]。

2.5 抑制雄性激素和促进毛发生长

海金沙孢子的 5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抑制睾丸酮 5α-还原酶的活性,并在体内抑制雄性激素,促进毛发生长。活性跟踪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抑制睾丸酮 5α-还原酶的活性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和软脂酸[21]。

3 海金沙的发展前景及展望

海金沙可治疗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但目前对其药理活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其利胆、排石、抗氧化、抗菌和促进毛发生长方面,海金沙对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其抗病毒的药理研究还未见报道。目前一些已有的病毒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病毒性疾病如甲型 H1N1型流感。所以,亟需开发疗效好,作用快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有必要对海金沙的抗病毒活性进行研究,并将其开发为新型的抗病毒药物。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 1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443.

[2]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第 2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288.

[3] 张雷红,殷志琦,叶文才,等.海金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9):1522-1544.

[4] ZhangLeihong,Yin Zhiqi,YeWencai.Flavonoids from Lygodium japonicum[J].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06,34:885-886.

[5] 张雷红,殷志琦,范春林,等.海金沙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6,4(2):154-155.

[6] 张雷红,范春林,叶文才,等.海金沙草黄酮及酚酸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8,31(2):224-226.

[7] 朱邻遐,张国刚,王胜超,等.海金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18(4):291-293.

[8] 陈丽娟,董淑华,潘春媛,等.海金沙根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4):279-281.

[9] YeWencai,Fan Chunlin,Zhang Leihong,et al.A new phenolic glycoside from the roots of Lygodium japonicum[J].Fitoterapia,2007,78:600-601.

[10] 张雷红,范春林,张现涛,等.海金沙草中一个新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37(6):491-493.

[11] 欧阳玉祝,许秋雁,吕程丽.海金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和GC/MS分析[J].应用化工,2010,39(3):444-446.

[12] 苏育才.海金沙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76-79.

[13] 刘家驳,陈漪禾,王 静,等.海金沙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学,8(1):34-35.

[14] 王润霞,王秀芳,谢安建,等.海金沙提取液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化学基础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1-5.

[15] 欧阳健明,周 娜.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J].中草药,2004,35(5):579-582.

[16] Li Xiaolan,Zhou Aiguo,Han Yong.Anti-oxidation and antimicroorganis m activities of purification polysaccharide from Lygodium japonicum in vitro[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6,66:34-42.

[17] 贲永光,李 康,李坤平,等.海金沙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989-8991.

[18] 车少林,欧阳玉祝,唐赛燕,等.海金沙总黄酮提取物对花生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2009,30(5):60-63.

[19] 欧阳玉祝,唐赛燕,秦海琼,等.海金沙提取物体外抑菌性能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3):41-44.

[20] 殷帅文,王庆先,聂 森,等.几种蕨类植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92-1493.

[21] Matsuda Hideaki,YamazakiMiho,Naruto Shunsuke,et al.Anti-androgenic and hair growth promoting activities of Lygodii spora(spore of Lygodium japonicum)I.Active constituents inhibiting testosterone 5α-reductase[J].Biolog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2,25(5):622-626.

猜你喜欢
吡喃提取液黄酮
吡喃花色苷结构及其性质研究进展
小分子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亚麻木脂素提取液渗透模型建立与验证
穿山龙提取液不同纯化方法的比较
复方龙脉宁不同提取液对H2O2诱导H9c2 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山香圆叶提取液纯化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