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011-01-24 03:05赵文婷王兴华吕占河
关键词: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

王 秀 赵文婷 王兴华 吕占河 姚 华

(1.泰安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山东 泰安 271000;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1],它是指在个体中多种代谢异常情况集结存在的现象,包括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低纤溶、微量白蛋白尿等。其中高尿酸血症在MS中与其他各组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上世纪70~80 年代,有研究先后报道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及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异常呈显著流行病学的联系[2],其中高尿酸血症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又是一个重要的表现[3-4]。我国维吾尔族人群集中居住在新疆地区,其遗传因素及饮食习惯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本研究通过对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和非高尿酸血症人群各项指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探讨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2007年1月~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入院就诊的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患者306例(男性186例,平均年龄49.61±12.99岁;女性120例,平均年龄55.47±11.16岁),非高尿酸血症者326例(男性200例,平均年龄51.30±12.99岁;女性126例,平均年龄53.15±11.36岁),年龄20~70岁,无血缘关系。

1.1.1病例的诊断标准 结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确定的原发性痛风诊断标准,根据我国血尿酸调查结果确定诊断标准:男性>417 umol/L(7.0 mg/ml),女性>357 umol/L(6.0 mg/ml)为病例组,低于此标准的为对照组。

1.1.2病例的排除标准 根据疾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糖尿病、甲亢、肝肾功能不全、药物使用以及急性感染、妊娠及其他应激情况导致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1.2方法

1.2.1体格检查

(1)身高、体重的测量:用经过校正的身高体重仪测量。

(2)腰围、臀围测定:腰围测量时受检者直立,用软皮尺在受检者腰部肋下缘与髋骨上缘中点处水平测量;臀围测量时通过耻骨联合处,水平测量臀部最大径。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腰臀比(WHR)=腰围(cm)/臀围(cm)。

(3)血压的测量:受试者安静休息30 min,取坐位,用台式血压计测量静息状态下右上臂血压,连续2~3 次, 取平均值,以mmHg 为单位。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测量要求测量。

1.2.2生化指标的测定 禁食12小时后采集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葡萄糖(GLU)、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均在美国Beckman LX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质控合格。试剂由美国贝克曼及上海玉兰有限公司提供,质控合格。

1.2.3代谢综合症(MS)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症的建议[5],以下5项中有3项达到该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症(MS)。

(1)超重和(或)肥胖: BMI≥25 kg/m2;

(2)高血糖:空腹血糖(FBS)≥6.1 mmol/L和(或)餐后血糖≥7.8 mmol/L和(或)确诊为糖尿病治疗者;

(3)高血压(WHO/IS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 mmHg和(或)已确诊为高血压治疗者;

(4)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脂(TG)≥1.7 mmol/L;

(5)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男)或<1.0 mmol/L(女)。

2 结 果

2.1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指标比较t检验结果显示,男性病例组BMI、WHR、DBP、BUN、Crea、TG、和TC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6,P<0.05),其中BMI、TG差异较为显著(t>3.29,P<0.001);女性病例组BMI、WHR、BUN、Crea、FBS和TG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6,P<0.05),见表1。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指标比较

注:﹡P<0.05,★P<0.01

2.2病例组与对照组指标异常检出率的比较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男性病例组发生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女性病例组发生肥胖、腹型肥胖、高血糖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OR值表示上述指标在病例组的异常升高率与对照组异常升高率的比值,结果见表2。

2.3病例组与对照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的比较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男、女两性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表4的结果可见,男、女两性两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的χ2值分别为2.764和3.696,P值均接近于0.05(分别为0.096和0.055),并且不同性别MS的检出率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OR值表示,病例组MS的检出率与对照组MS的检出率的比值,男性为1.605和女性为2.055。结果见表3。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指标异常检出率的比较

注:﹡P<0.05,★P<0.01

表3 病例组与对照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的比较

3 讨 论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涉及多种代谢异常且与心血管病紧密联系的疾病状态,其中以肥胖(超重)、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四项为突出,曾被称为死亡四重奏,患者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加。2006年对新疆1469例(病例组575人,对照组894人)汉族男性体检者进行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6]显示, MS的检出率为30.4%, MS的检出率为10.1%,病例组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098倍。Bonora[7]和浜田纪宏[8]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密切。

许多研究揭示,代谢综合征涉及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基础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如近期研究发现在糖代谢异常的黑人中,较少有甘油三酯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疆维吾尔族男女两性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男性和女性两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的χ2值分别为2.764和3.696,P值均接近于0.05(分别为0.096和0.055),并且男性病例组MS的检出率为19.5%,对照组MS的检出率为13.1%;女性病例组MS的检出率为20.8%,对照组MS的检出率为11.3%,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由于目前尚无关于维吾尔族人群MS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本结果与前期研究的汉族人群相比,维吾尔族病例组MS的检出率较低,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维吾尔族人群的样本例数较少以及种族之间的差异有关。

本研究两组指标异常检出率的比较分析发现,男性病例组发生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频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590、1.727、2.123和2.374倍;而女性病例组发生肥胖、腹型肥胖、高血糖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频率则分别是对照组的1.771、1.906、4.037和2.20倍。赵连成等[9]人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发现人群中危险因素的聚集与BMI和腰围水平均有独立的相关性。以上数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肥胖、高脂血症以及高血糖密切相关,提示肥胖、血脂、血糖异常在新疆维吾尔人群中与其他人群相同,也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的遗传特殊性和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及饮食中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饮酒有关。但在不同性别中所体现出的发生的频率有所差别,可能与不同性别间激素水平差异有关。

高尿酸血症与MS的联系可能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活性降低有关。据报道,2型糖尿病、肥胖及高血压患者中GAPD的活性下降,而GAPD是血糖、甘油三酯和尿酸经糖酵解的关键酶之一[10]。Michel Brownlee提出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学说",高血糖使线粒体生成反应性氧簇(ROS),激活细胞核的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后者抑制GAPD的活性,从而启动多元醇通路,终末糖化产物(AGE)、PKC-NFJB及己糖胺通路,导致血管病变。所以,GAPD活性下降不仅是MS的一个代谢异常,也是慢性并发症以及高尿酸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生成的一个环节。有理论研究认为,肥胖的流行是MS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蓄积的脂肪中的氧化应激增加是肥胖相关联性MS的主要致病机制[11]。此外,高尿酸血症常合并糖尿病,可能除了遗传因素和饮食因素的影响外,糖尿病早期因高血糖和高尿糖在肾近曲小管竞争,抑制尿酸的重吸收,使尿酸排泄增加,随着病情进展,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肾糖阈下降,尿酸的清除率下降,并且持续高血糖可损害肾功能,加重血尿酸升高。本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MS代谢组分密切相关,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是一个易发MS和高年酸血症的特殊的高危人群,这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与汉族人群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长期以来肉类食品和酒类的摄入较高,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在膳食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多,这些都是高尿酸血症的诱发因素。

代谢综合征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预防及治疗问题,有待于我们继续加强代谢综合征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关注疾病的早期预防,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 HAFFNER S M. The metabolic syndrome : inflammation , diabetes mellitus ,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 Am J Cardiol , 2006 , 97 :3A - 11A.

[2] Conen D , Wietilisbach V , Bovet P , et al . Prevence of hyperuricmia and rel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wit 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developing country [J] . BMC Public Health, 2004 ,4 :9.

[3] Krishnan E , Kwoh CK. Hyperuricemia and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mong men wit hout v metabolic syndrome hypertension[J] . Hypertension , 2007 ,49 (2) :298-303.

[4] Onat A , Uyarel H , Hergenc G, et al . Serum uric acid is a determina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population2based study[J] . Am J Hypertens ,2006 ,19 (10) :105521062.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 ,12 (3) :156-161.

[6] 姚华,孙玉萍,李清,等.新疆汉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2007,30(6):535-538.

[7] Bonora E , Targher G, Zenere MB , et al . Relationship of uric acid concent ration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young men. Role of obesity and cent ral fat dist ribution [J].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1996 ,20 (11) :9752980.

[8] 浜田纪宏. 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J] . 日本医学介绍,2006 ,27 (2) :75277.

[9] 赵连成,武阳丰,李 莹,等. 不同体重指数和腰围水平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 ,37 (5) :346-350.

[10] Nieto FJ,Iribarren C,Gross MD,et al. Uric acid and serum antioxidant capacity: are action to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 2000;148:131-139.

[11] 陈名道. 脂肪细胞产物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3, 19: 161.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维吾尔族手艺人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