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1-01-24 03:05魏丕红
关键词:亚群围术硬膜外

魏丕红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麻醉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已经低下,麻醉、手术、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反应,致使病人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对疾病恢复非常不利,围术期免疫功能的良好保护对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不同麻醉方法下的手术应激不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理应存在差异。本研究拟观察四种不同麻醉方法对乳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探讨一种对乳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较轻的麻醉方式,以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4例, ASA分级Ⅰ~Ⅱ级,肿瘤学TNM分级Ⅰ~Ⅱ级;年龄范围≤60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16例。Ⅰ组:异氟醚吸入维持全麻;Ⅱ组:异丙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Ⅲ组和Ⅳ组分别在吸入异氟醚和持续泵注异丙酚同时,硬膜外间断推注0.25%布比卡因维持麻醉。

1.2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 诱导药均采用咪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4 ug/kg,意识消失后琥珀胆碱1.5 mg/kg 静脉推注,肌松完善后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阿曲库铵0.3-0.4 mg/kg每间隔30-40 min静注维持肌松。气管插管后Ⅰ组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Ⅱ组用微量泵静脉持续注入异丙酚;Ⅲ组和Ⅳ组分别在吸入异氟醚和持续泵注异丙酚同时,硬膜外间断推注0.25%布比卡因,间隔时间1 h,每次6 ml。

1.3检测仪器及试剂盒 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D FACS CALIBUR。应用Simultest IMK-Lymphocyte藻红蛋白(PE)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E)荧光素双色直标免疫荧光试剂盒,使用Apple公司Power Macintosh G3计算机Sinul SET软件,FSC/SSC设门,获取门内细胞10000个,计取各象限CD3+、CD4+、CD8+、NK细胞、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

1.4免疫检测指标 全部病人均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及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术后7天(t4)的早晨7~8 Am期间采取肘静脉血2 ml,加入到抗凝肝素试管中充分混匀后立即送实验室,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 四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B淋巴细胞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2.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见表1。

2.4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见表2。

表1 四组病人围术期CD3+、CD4+、CD8+及CD4+/CD8+检测值的变化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P<0.01;与Ⅰ比较,△P<0.05; 与Ⅲ比较#P<0.05#。

表2 四组病人围术期NK细胞检测值的变化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Ⅰ组比较,△P<0.05;与Ⅲ组比较,#P<0.05。

3 讨 论

T淋巴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核心免疫细胞之一,其中CD3+是代表总T细胞,CD4+代表T细胞辅助诱导亚群, CD8+代表T抑制细胞毒亚群,能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并对靶细胞有杀伤作用。CD3+、CD4+、CD8+是细胞免疫枢纽,两类细胞相互作用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1]。检测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值已成为监测机体免疫功能,反映机体抗病状态的重要方法。大多数吸入麻醉药和硫喷妥钠、氯胺酮等静脉全麻药及吗啡类镇痛药、局麻药均可抑制细胞免疫[2]。全身麻醉对免疫器官或免疫组织直接作用[3],影响淋巴细胞DNA合成,影响其分化、转化,使总T细胞CD3+减少,使能促进其他T细胞亚群成熟与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CD4+作用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变化,机体调节免疫功能平衡的能力下降。或者麻醉药物可通过抑制参与免疫的细胞的某些通道(如钠/钾通道及钙道)和/或酶系统而影响它们的功能[4]。

由于手术、麻醉、出血、输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肿瘤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可进一步下降。大多数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笑气等和硫喷妥钠、氯胺酮等静脉全麻药及吗啡类镇痛药、局麻药均可抑制细胞免疫[5]。全身麻醉对免疫器官或免疫组织有直接的影响[6],影响淋巴细胞DNA合成,影响其分化、转化,使总T细胞CD3+减少,使能促进其他T细胞亚群成熟与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CD4+作用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变化,机体调节免疫功能平衡的能力下降。麻醉药物也可通过抑制参与免疫的细胞的某些通道(如钠/钾通道及钙道)和/或酶系统而影响它们的功能[7]。

本研究四组病人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变化的程度及恢复速度不同。四组病人手术结束时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降低;但全凭静脉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术后1~3天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安氟醚-笑气吸入维持麻醉组术后7天才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提示异丙全凭静脉和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应激反应轻,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1] 李玉兰,周丕均,李春林,等. 普鲁卡因静脉复合与硬膜外麻醉对上腹部手术病人T细胞亚群的影响.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7, 13: 310-311.

[2] Gilliland HE, Armstrong MA, Una C, et al. The choice of anesthetic maintenance technique influence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 to abdominal surgry[J]. Auesth Analg, 1997, 85:1394-1398.

[3] Syrijala H et al. Clin Exp Immuno, 1991; 83:326-328.

[4] Mcbride WT, A rmstrong MA, Mcbride SJ. Immunmodulation: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mordern anaetnesia[J]. Anaethesia, 1996, 51:465-73.

[5] Peric M, Vranes Z, Marusic M. Immun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anaesthetic personnel chronically exposed to high occupational concentrations of nitrous oxide and halothane[J]. Anaesthesia, 1991, 46, 46:531-537.

[6] 钱燕宁,章红,刘存明,等. 静脉普鲁卡因复合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时芬太尼对糖耐量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6, 12:122.

[7] Schricker T, Carli F, Schreiber M, et al. Propofol/Sufentanil anesthesia suppresses the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response during, not after lower abdominal surgery[J]. Anesth Analg, 2000, 90:450.

猜你喜欢
亚群围术硬膜外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