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应用于创伤致残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估

2011-01-26 02:24元,李
重庆医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入院实验组心理

郭 元,李 佳

(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创伤显微外科,重庆 400020)

心理干预应用于创伤致残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估

郭 元,李 佳

(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创伤显微外科,重庆 400020)

创伤导致的伤残可能给伤者情绪和行为造成极大的震荡和冲击,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沮丧、恐惧甚至绝望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导致创伤性应激障碍。本科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将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创伤致残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创伤致残患者79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40例,其中男 27例,女 13例,年龄31~66岁,平均(48.52±1.56)岁;病因:车祸伤 19例,地震伤9例,高处坠落伤8例,压榨毁损伤4例;上肢截肢9例,下肢截肢17例,截瘫14例。对照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9~67岁,平均(50.31±1.72)岁;病因:车祸伤 17例,地震伤 7例,高处坠落伤10例,压榨毁损伤 5例;上肢截肢 11例,下肢截肢 15例,截瘫1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2-3]。实验组患者每周进行2~3次心理护理干预,每次 1 h左右;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4周后通过数据统计,评价患者心理危机状态的缓解情况。

1.3 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 实施方法 :(1)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将他们安排在乐观开朗的旧病友旁,解除患者的陌生感与紧张感,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患者治疗伤痛,取得患者信任,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2)创伤发生后患者因为各种各样的担心常常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一系列行为,出现发呆、反应迟钝、精神麻木、记忆丧失,甚至昏迷不醒的情感休克。对症状较轻者,首选安慰、心理疏导、放松认知治疗等心理干预方式[5]。早期在于鼓励其宣泄,向患者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安慰并适当引导患者面对现实,学会坚强,鼓励其积极健康的处事方式及行为,对患者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3)对于行为盲目冲动甚至有自杀倾向的精神崩溃患者,护理过程中首先应使其镇静,引导其转移悲伤的关注点,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4)多数患者难以面对创伤所致的终生残疾,甚至表现出怨恨、敌意和愤怒。而心理干预越早进行,不良认知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护理人员在创伤发生后的几天给予的心理救助是整个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期,对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摆脱痛苦尤为重要。(5)对睡眠紊乱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师处理引起睡眠紊乱的客观因素,减轻由疾病引起的不适;指导患者促进睡眠;创造有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入睡习惯和方式,有计划地安排好护理活动,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6)同时争取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对社会地位、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发生影响的后顾之忧。告之家属不要在病房谈及经济困难等类似问题,这样不仅能帮助患者维持情感的完好状态,减轻创伤的刺激,还可以抵消疾病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可防止诸如失去信心、孤独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使患者调整并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评分比较 79例创伤致残患者中阳性项目平均分、躯体化表现、抑郁、焦虑、睡眠紊乱等项目得分均高于2分,提示有中度心理问题,住院后第4周实验组以上因子得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其余因子得分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各因子得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 D和HAMA评分比较 入院4周后实验组HAM D和 HAM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两组HAMD和HAM 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3.52万元和3.61万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9.5 d和 48.3 d,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

表1 两组患者SCL-90评分结果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SCL-90评分结果比较( ±s)

*:P<0.05,与入院4周后比较。

实验组(n=40)对照组(n=39)项目入院时 入院4周后 入院时 入院4周后躯体化 2.59±0.26*1.87±0.34 2.52±0.31 2.18±0.37强迫状态 1.99±0.27 1.68±0.30 1.93±0.25 1.70±0.31抑郁 3.12±0.29*2.01±0.38 3.18±0.31 2.61±0.27焦虑 2.79±0.38*1.82±0.40 2.81±0.35 2.21±0.40偏执 1.96±0.38 1.42±0.25 1.86±0.46 1.52±0.46睡眠紊乱 3.26±0.31*1.96±0.47 3.18±0.29 2.68±0.31精神病性 1.31±0.19 1.11±0..21 1.39±0.29 1.29±0.21

表2 两组患者 HAMD、HAMA评分结果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 HAMD、HAMA评分结果比较( ±s)

*:P<0.05,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实验组比较。

量表名称 时间 实验组(n=40) 对照组(n=39)HAM D 入院时 37.85±4.29 38.12±4.65入院4周后 18.25±3.66* 27.43±5.62△HAM A 入院时 39.62±6.52 38.95±5.94入院4周后 11.63±5.76* 20.41±6.15△

3 讨 论

创伤致残对个体而言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等特点,使患者处于紧急状态中,表现出情绪、认知、行为等一系列心理应激改变,护理人员在尽可能满足患者生理需要的同时,关注他们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很重要,而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尊重与理解、满怀爱心与信任是最好的方式[6]。综合性心理干预通过倾听、鼓励、支持等方式,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将综合性心理干预应用于创伤致残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结果显示,它能有效缓解其抑郁、焦虑、睡眠紊乱等不良情绪,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尽快让被干预者宣泄创伤所致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逐渐淡化悲伤,对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3-163.

[2]陈伟星,傅金田,张月良.催眠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0,25(5):310-311.

[3]汪向东.灾难后的心理反应与心理干预[J].全科医学杂志,2001,6(3):178-180.

[4]吴范武.金子环.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97-399.

[5]张理义,李光耀,石海明,等.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244-246.

[6]刑娟娟.应急心理干预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7,11(4):407-409.

10.3969/j.issn.1671-8348.2011.04.051

C

1671-8348(2011)04-0411-01

2010-05-09

2010-08-22)

·基层园地·

猜你喜欢
入院实验组心理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心理感受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