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1-01-26 02:41蔡远勇娄思元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少数民族旅游

蔡远勇 娄思元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旅游竞争力进行相关研究,可以评估旅游业的现状和潜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旅游地域系统,防止同构的无序竞争,优化资源、资金和人力配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由于旅游活动带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旅游竞争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区域层面上,因此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对旅游竞争力的概念、本质、内涵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仍旧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统一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这方面,国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学者的研究起步虽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Michael Borter创立的分析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对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一直影响深远。Crouch和Ritchie(1999)认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是由核心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支持性因素和资源、目的地管理等因素构成。到21世纪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知识、人才等越来越成为决定旅游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万绪才(2001)等从旅游资源与产品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对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1]苏伟忠、杨英宝和顾朝林(2003)从旅游竞争业绩、旅游竞争潜力和旅游竞争环境支持力等三个层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2]王娟(2006)把旅游业竞争力分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等三个层面。从国内的研究看,针对国家、省份、大城市等大型区域的研究较多,对中小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较多,而对西部发展中地区的关注较少;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甚少,仍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充实。[3]

本文立足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旅游市场表现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及旅游发展潜力等三个层面来构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本文以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掌握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竞争态势,为少数民族地区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智力支持。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4-12],结合云南省旅游发展实际,建立以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体系

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本课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进行评价,过程如下:

首先,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在本课题中即为确定A-B层、B-C层、C-D层间各指标的关系。

其次,向有关专家发放征询问卷,根据专家征询结果确定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按照1-9标度法得出相应的标定值。

再次,构造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中的某元素而言的评价层中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状况。

最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确定指标的权重。为了考虑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果是否基本合理,需要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一般来说当CR<0.10时,就认为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0时,就要调整判断矩阵,直至结果令人满意。

本文计算出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0,从数学角度看得到的结果是合理的。

2.2 评价指标权重结果

利用yaahp软件辅助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D层指标总排序权重

2.3 评价指标的量化与处理

(1)采用规范的统计资料 除了D22、D23、D28、D33、D34外,其余评价指标都可以从《云南统计年鉴2010》[13]、各地州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旅游信息网及各地州统计局官方网站直接或间接获得。

(2)对D24、D25、D26的处理 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地州的实际情况并计算总数,如遇重复只计算一个,如既属国家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在计算丰度时只算一个。

(3)对难于量化的指标的处理 其余难于量化的指标,采用决策组征询问答的方式,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采用十进制,评分值满分为10,分别划分为10-9,8-7,6-5,4-3,2-0五个等级),通过计算机处理取得各指标的得分。

(5)综合评价值的确定 综合评价值采用加权求和得到,最终得到以下旅游竞争力的总评价值(表3):

表3 云南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旅游竞争力测评最终结果

3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地区间旅游竞争力的差异,综合考虑各项总体得分与单项得分,可以把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划分4个类型,即大理属于强竞争力地区,迪庆属于较强竞争力地区,西双版纳、红河、德宏和楚雄同属于一般竞争力地区,而文山和怒江则为弱竞争力地区。

3.1 强竞争力地区

此类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高,旅游资源禀赋较好,旅游产品开发规模大、品位高,交通区位优越,是区域性的游客集散地,大理州属于这一类型。从各地区情况来看,大理州的综合得分最高,在旅游环境支持力评价和旅游竞争潜力评价上均为第一,旅游市场表现力评价方面仅次于迪庆州,是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领头羊。在“十一五”期间,大理州的旅游经济始终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各项旅游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旅游宣传营销机制成效显著,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推动文化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3.2 较强竞争力地区

迪庆州在旅游市场表现力评价方面雄踞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大理得分高出0.3,这主要得益于它在海外游客市场上强大的号召力,迪庆州在营造“香格里拉”这一旅游品牌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努力推动下,以“香格里拉”为核心品牌的迪庆藏区逐渐崛起为世界级旅游胜地,不仅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而且成为许多人的精神归宿,但是迪庆位于滇西北,地理区位较差,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旅游接待能力尚需提高。

3.3 一般竞争力地区

一般竞争力地区包括西双版纳、红河、德宏和楚雄共4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其综合得分分列三到六名。这些地区虽然综合竞争力不如大理和迪庆,但在某些指标方面的得分并不低。西双版纳是云南旅游的传统品牌,在自然资源条件和民族文化底蕴上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本次评价中,它的旅游市场表现力位列第三,正是延续了这一传统,但在近几年其旅游影响力有下滑趋势,需要及时调整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路径。

红河州的旅游资源丰度、产品丰度和形象丰度都比较高,拥有一大批生态良好、极富开发价值的风景名胜区,在本次评价中,它的三项评价层指标得分都位列第四。近年来,红河州准确定位了全州旅游发展方向,以度假康体观光体验为主攻方向,打造红河旅游特色品牌,推动红河旅游高品质的新发展。

德宏州和楚雄州的综合评价得分比较接近,但楚雄州的旅游竞争潜力在本次评价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大理。“十一五”期间,楚雄州旅游业呈现出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势头,景区景点建设日新月异、新产品开发后力强劲、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楚雄彝人古镇和禄丰世界恐龙谷的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成为滇西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禄丰世界恐龙谷、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以期能有机融入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把楚雄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吸引中远程目标客源市场的云南新兴旅游目的地。德宏州旅游资源在云南省是组合配套最完美的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谐的社会氛围、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但是其旅游发展的规模、水平、质量及其在全省所占的份额与其资源禀赋还很不相称,旅游发展任重而道远。

3.4 弱竞争力地区

文山和怒江为弱竞争力地区。由于其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旅游发展规模有限,旅游组织与接待能力较低,旅游发展的效益与水平有待提高。在旅游市场表现力方面,文山和怒江排名垫底,说明其取得的旅游经济效益不高,但文山的旅游竞争潜力评价位列第三,说明只要它能发挥潜在竞争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一定会有所作为。怒江地理位置偏远,旅游设施薄弱,整体旅游竞争力处于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最末,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认真统筹规划,争取科学发展。

[1]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9(3):355-358.

[2]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3):39-42.

[3]王娟.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定量评价[J].人文地理,2006,21(3):78-82.

[4]赵娇,彭芳梅.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州学刊,2010(4):286-287.

[5]王延琪,罗栋.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7):49-54.

[6]吴军,赵岩.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实证研究——以山东省17市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7,33(4):117-120.

[7]徐淑梅,陈才.区域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体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42-648.

[8]李少游,张瑾.桂黔湘边区民族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比较研究[J].旅游论坛,2009,2(3):359-365.

[9]王庚,王敏生.现代数学建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王芳,赵俊园.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比较研究——以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8,10(3):44-48.

[11]王仕莲.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65-68.

[12]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0[EB/OL].[2011-03-25].http://iask.sina.com.cn/u/2027683005/ish?folderid =291141.

猜你喜欢
竞争力少数民族旅游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旅游
日本竞争力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