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把脉开方”
——首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2011-02-03 07:46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安全控制源性兽药

文│本刊记者 芷 桦

为改善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增强消费信心、树立国际形象,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中国兽医协会于2011年6月12日在北京组织举办了首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高峰论坛。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才学鹏、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所长冯忠武、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任马洪超、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李全录等领导出席了论坛。

经过一天的探讨交流,大家一致认同,加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应从生产环节、加工与流通环节以及法制建设环节入手,加强部门配合协调,加大政策落实实施的力度,强化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职能,稳步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平。

在生产环节,应注重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发病造成的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畜产品品质下降、饲料消耗增加、人工浪费、防治费用增加、环境损害及相关产业的经济损失就更加巨大,约为发病死亡造成损失的3~5倍。二是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目前,我国周边国家还存在着禽流感、牛瘟、口蹄疫、疯牛病等疫病,随时可通过边境贸易、过境放牧、野生动物的迁徙流动等传入我国。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已经成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三是加强兽药的使用监管。最近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兽药的合理使用规范,包括合理配伍用药等;严格执行休药期和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加强监督检测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四是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监管。五是加强有机物和有毒有害金属对动物产品生产环境污染的控制。

◎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在做报告

生产环节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工作的基础。但是仅仅具有良好的基础还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安全控制。对此,应注重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协调,加大监管力度;三是全面开展动物源性食品风险分析,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建立GHP、GMP、SSOP、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四是建立完善产品流通可追溯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

为解决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中的问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生产环节管理,完善的加工与流通环节控制,还应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为此,在法律法规建设环节,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健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尽快颁布《兽医法》,完善兽医职能。二是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兽医和兽医行业组织的作用。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推进《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使动物源性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知法守法,监管者依法监管,严格执法,坚决杜绝有法不依、知法犯法、执法不严、徇私舞弊等行为。

猜你喜欢
安全控制源性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探究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研究
关于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控制行为分析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兽药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