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发展

2011-02-09 17:16张跃彬
中国糖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糖业糖料蔗糖

邓 军,张跃彬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开远661600)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其面积占中国常年糖料面积的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的90%以上[1]。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境内热区面积大,气温高,雨量适中,适合甘蔗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甘蔗糖分积累、蔗糖品质提高,是发展蔗糖产业的优势区域。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产糖量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西,是我国产糖优势区域之一,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蔗糖产业是云南省仅次于“两烟”的第二大生物资源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特别是滇西南地区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1-2]。因此,研究云南省蔗糖产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甘蔗产业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地区的临沧市、德宏州、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玉溪市7个州市,常年甘蔗种植面积约30万hm2,蔗糖产量200万t以上,工农业产值突破120亿元。

1.1 甘蔗种植面积略有下降

2010年,因特大干旱影响,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全省甘蔗种植面积29.2万hm2,与2009年相比,同比减少1.3万hm2,减幅4.3%。但文山州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加,2010年种植面积为2.1万hm2,同比增加0.6万hm2,增幅40.0%。

1.2 甘蔗产量、蔗糖产量减产明显

2010年,云南省入榨甘蔗1363万t,与上榨季1742万t相比,减产379万t,减幅21.8%;产糖量177.2万t,与上榨季223.5万t相比,减产46.3万t,减幅20.7%。但出糖率为12.98%,较上榨季12.83%提高0.15%,再创历史新高[3]。

1.3 甘蔗品种推广应用现状

2010年,云南省甘蔗高优良种推广面积25.8万hm2,一般品种推广面积4.2万hm2,良种推广面积占86.0%。在高优良种中,主要以新台糖系列、粤糖系列为主,其中新台糖系列品种推广种植面积13.3万hm2,占良种面积的51.6%;粤糖系列品种推广种植面积7.0万hm2,占良种面积的27.1%;云蔗、闽糖、桂糖等系列品种推广种植面积5.5万hm2,占良种面积的21.3%。在一般品种中,桂糖11号种植面积2.3万hm2,占一般品种面积的54.8%。

1.4 甘蔗重大技术推广现状

云南省推广应用的甘蔗重大技术主要有深沟板土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蔗叶还田抗旱技术等。2010年,云南省推广应用深沟板土栽培技术12.0万hm2,占种植面积的41.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7.0万hm2,占种植面积的24.0%;蔗叶还田抗旱技术3.0万hm2,占种植面积的10.3%;配方施肥技术18.0万hm2,占种植面积的61.6%;化学除草技术23.6万hm2,占种植面积的80.8%;快锄低砍技术19.1万hm2,占种植面积的65.4%;深松深种技术5.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17.8%;间套种技术1.8万hm2,占种植面积的6.2%。

2 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2.1 气候类型多样化,蔗区立地条件较复杂

云南省旱坡地面积大,受自然气候制约严重,成为甘蔗生产的不定因素。同时,也给甘蔗品种的繁育增加了难度,要求品种具备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征特性,这也是造成品种改良和更新落后于其他优势区域的原因之一。云南省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多样,且降雨量分布不均,85%的雨量集中在5—10月底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5%[4]。特别是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省遭受了严重旱灾,甘蔗受灾严重[5],甘蔗产量减产21.8%,蔗糖产量减产20.7%。

2.2 蔗区交通条件差,甘蔗生产物化成本高

云南省大部分蔗区与糖厂的半径范围过大,超过国家原料蔗运输平均半径(50 km)[1],增加了糖厂的运输费用和蔗农的生产成本。近年来,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甘蔗收砍工费过高,已成为甘蔗生产发展的瓶颈,目前全省甘蔗砍收费高达80元/t,增加了蔗农甘蔗生产成本。

2.3 蔗区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云南省蔗区约有80%的旱坡地,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坡地面积占70%以上,灌溉条件较差,且春秋干旱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甘蔗单产在3个优势区域之末。在2009/2010年榨季,云南省蔗糖产业受特大干旱影响,甘蔗单产仅为57 t/hm2,较2008/2009年榨季的63 t/hm2,减产6 t/hm2。

2.4 制糖企业深加工滞后,综合利用效率低

云南省多数制糖企业仍停留在“糖+酒精”的模式上,产品单一,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滞后,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产值不到蔗糖业总产值的8%[6]。云南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滞后,整体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蔗糖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对策

3.1 完善蔗糖产业发展政策

云南省蔗糖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云南省蔗糖产业的大力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快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蔗糖产业的扶持力度,如财政、金融、税收等的扶持政策;努力完善风险抵御机制,积极总结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德宏州的甘蔗保险试点经验,建设云南省甘蔗产业保险体系,保障蔗农收入,减低种蔗风险;摸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糖业法规或政策,可借鉴“欧盟糖业政策”、“泰王国食糖法”、“澳大利亚制糖工业法案”的经验,保障蔗农和糖厂利益的公平合理及食糖市场供应的安全[7]。

3.2 创新蔗糖产业工作机制

云南省蔗糖产业健康发展,必须打破蔗糖产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企业研发严重脱节的局面,创新蔗糖产业工作机制:第一,进行云南省蔗糖产业优势资源整合,加强甘蔗科研、技术推广、蔗糖企业和相关组织的团结协作;第二,加快国家和省现代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第三,切实做好甘蔗高产创建、糖料基地建设和蔗园中低改工作,辐射带动全省甘蔗产业快速发展;第四,积极落实国家甘蔗良种补贴,提高云南省甘蔗良种覆盖率。

3.3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糖料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蔗糖产业布局的重要措施[8]。滇西南地区位于祖国的边陲,以边疆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种蔗科技水平低,蔗农接受新的科技能力薄弱,扎实推进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十分必要。近年来,云南省已在20余个糖料基地县进行了糖料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提高滇西南优势区域的科技服务水平。加大糖料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有利于整体提高云南省甘蔗科技服务水平,促进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4 云南省甘蔗产业“十二”五发展

4.1 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思路是:依托优势,稳定发展;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依靠科技,提质增效。

4.2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全省规划发展甘蔗面积36.7万hm2,建设吨糖田6.7万hm2,旱地高优蔗园13.3万hm2,全省单产70.5 t/hm2,实现甘蔗农业总产2590万t,工业入榨量2300万t以上,全省甘蔗含糖分15%以上,出糖率13%以上,产糖280万t以上,年实现农业产值60亿元,蔗糖产值120亿元。同时,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甘蔗产业的加工生产节能减排,加强蔗糖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高附加产品产值20亿元,使甘蔗产业成为我省超过200亿的骨干产业。

4.3 发展重点

为保证云南省甘蔗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重点加强蔗区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云南省甘蔗生产条件;重点加强云南省甘蔗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大力推广高产高糖新品种和轻简高效种植技术,大力推广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的现代甘蔗生产技术,切实提高云南省甘蔗产业水平;积极探索建立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和农业保险为主的保障体系,大力提高云南省甘蔗糖料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蔗糖产业竞争力,实现云南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发展门户网.中国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EB/OL].http://cn.chinagate.cn/economics/2008-08/28/content_16352026.htm,2008-08-28.

[2]张跃彬,吴才文,吴正焜,等.云南甘蔗产业科技年度报告(2009)[R].云南: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协会,2009:4-6.

[3]刘晓.糖业信息[M].广东: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中国糖业协会/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0:6.

[4]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领导干部手册2010[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5]刘晓.糖业信息[M].广东: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中国糖业协会/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0:2-3.

[6]张跃彬.中国蔗糖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分析[J].甘蔗糖业,2004(5):49-53.

[7]焦念民.从世界各国糖业政策看中国糖业立法的必要性[J].广西轻工业,2003(4):5-8.

[8]张华.我国蔗糖业竞争力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3:82.

猜你喜欢
糖业糖料蔗糖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蔗糖中红外光谱初步研究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广西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适应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