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例割腕自杀患者的安全护理

2011-02-09 22:34田秀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4期
关键词:腕部护士病人

田秀峰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6

自杀是指蓄意采取某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社会问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1]。我科于2008—2010年共收住13位割腕自杀的患者,现就安全护理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17~36岁,平均 24.5岁,均为腕部切割伤。自杀原因:升学压力2例,家庭矛盾3例,爱情无望6例,工作压力2例。最后诊治结果为:9例进行了腕部神经肌腱探查修复术,4例腕部清创修复术。

2 安全护理

2.1 科学安全管理 (1)护士长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晨会上重点强调,教育护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安全护理的重要性,预先警示,及时防范。(2)在人员管理上,成立预警机制,建立护理安全控制小组。由护士长负责组长,组长负责护士,强化各级护理人员责任感。(3)护士资历、能力、性格不同进行弹性排班,形成互补组合。及时督察各班次执行情况,要求负责组长对此类病人一天四次床旁交班,24 h负责。

2.2 入院安全评估,去除潜在危险因素 (1)有资料表明此时患者因病痛折磨再次陷于悲观绝望状态,有再次自杀自伤的可能。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预见性通过患者的言谈举止仔细观察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一举一动做到心中有数,主动询问患者需求,便于随时观察。通过评估患者做出初步判断,及时给予干预。(2)妥善保管各类危险物品,如刀、剪、绳等。在患者服药时要专人督察服药情况,确认已经服下方可离开,防止病人收集药物一次服下造成意外。叮嘱家人24 h看护,避免患者单独行动,防止意外。

2.3 班班交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监护和夜班、中午班、节假日的各班次的床旁交接,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全面深入着重了解该组病人的病情特点及心理变化,防止交接不清而造成意外。

2.4 心理干预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干预,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就是要以人为本,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尊重[2]。住院当天,护士主要做好疾病的救治及安全防护;第2天,随着患者疼痛减轻应委婉鼓励病人说出忧虑,宣泄内心郁闷,指导其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教会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告诉患者凭借发达医疗技术,腕部功能完全可以康复。护士有责任在病房创建一种积极的气氛,使每一位病人受到正性的影响,以消除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3]。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师实施干预。

2.5 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社会支持系统在自杀防范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加强和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陪护患者,让其有更多温暖安全感;通过朋友、亲属探视患者,可使得患者消除孤独感,减轻不良心理反应。

3 结果

13位自杀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出院电话回访满意度100%,全部回归社会工作学习。

4 讨论

自杀患者具有复杂的心理变化,需要多给予关注。该组患者均急诊手术,术前谈话均有后悔的表现,但又碍于面子,常拒绝医务人员救治,医务人员应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换位思考,予以适当的心理干预,使患者感到生命的珍贵,从心里上积极接受救治。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患者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该群体顺利回归社会工作学习,有更深远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是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是威胁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杀手[4]。该组患者平均年龄24岁,显示出年轻群体心理健康引导的重要性,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呼吁建立健全心理社会干预措施,成立各级预防自杀与干预中心。

[1]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0.

[2]周文华.心理应激与心理干预[J].医学与哲学,2004,25(3):55.

[3]刘文阁.恶性肿瘤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基础医学论坛(B版),2006,10(12):1129-1131.

[4]林小平.心理干预疗法对自杀未遂患者负性情绪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28-29.

猜你喜欢
腕部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老年人腕部骨折发生率的调查分析
病人膏育